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黄河调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扩张的道路时,贫困的农民与失业的工人可以选择的就业机会就会变得更少,财富分配对他们来说也就日益不利。
    私营企业在陕西处于弱势与陕西省官员的发展意识有直接关系。陕西的官员们热衷于引进大项目,上大企业,似乎只有大企业才能使他们的财政收入有保障。他们没有将资源转移到支持可能给陕西带来更有创造力和更多财富的私营企业。
    他们习惯于公务员、科研单位、国有企业的身份,他们压根就闻不到商业文化中包含的冒险、创新、扩张精神。他们宁可在微薄的工资中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低效率、不能给自己带来财富的国有企业,也不愿去开拓一个新的生活空间。
    只有当国企负债停产倒闭将大量的工人赶回家里时,他们才在住了几十年的狭窄平房里默默品味着失业的痛苦,并陷入对未来生活没有保障的担忧中,更低质量的生活还会长期伴随着他们。如果长此下去,未来的好生活对他们来说,仍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
    第十一章何时接受资本文明的洗礼文明的现代要有超前的变革(1)      沿着陕北的神木、榆林、绥德、延安等地向南前行,就可以发现这个地区的乡村、城市处在一望无际的被雨水冲刷形成沟壑交织的黄土高原上。计划体制造成的严重城乡分割的经济结构在这一地区显得尤其突出。没有扩张力的县城及以矿产为主的重工业创造的财富辐射面有限,农民难以进入其中分享利益,工人阶层在这种低效率的重工业中,也只是获得勉强够维持一家人生活的收入。
    在被干旱的黄土包围的陕北神木县内,一些官员利用当地的矿产优势并发动一系列的经济变革,使人们在荒凉的山谷里看到了这个县城的生机,它也使我们看到黄河流域内的制度变革可以将潜伏在山沟里的县城带出贫困的包围。
    如果不是看见神木县两幢气派、壮观的县政府与县委大楼,那么这个小县城仍旧被陕北黄土高原的荒凉笼罩着。坐在这幢大楼里的执政者、神木县县长郭宝成,神情坦然地对我说,建如此漂亮的政府大楼,是因为自己到德国法兰克福考察时发现,法兰克福市银行的大楼特别显眼,高楼都建在该市最繁华的地方。
    他的理解是,银行大楼是一个标志,有着巨大的广告效应。而他之所以要把神木县政府大楼建得很壮观,是因为长期以来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有意无意地将陕北看成是贫困、落后和荒凉的地方,把陕北与农民住的窑洞里联系在一起。他要让人们通过看见神木县政府大楼,改变对陕北的传统认识。县政府大楼与县委大楼分别投资了1500万元和2500万元。
    他认为,雄伟的政府大楼,对外也是一种广告效益,不但使市民有一种对城市的强烈聚集力,而且增加了外来投资者对神木的信心。让他们感到神木县财政有实力,不会将投资在神木打了水漂,可以有信心在这里赚到钱。
    政府大楼的建立,郭宝成是通过市场化的运作完成的。他将人大、政协等机构都纳入到政府大楼,而将原来政府各机构的办公楼卖掉,节省了修建各机构办公楼的经费。
    郭宝成对城市经营的思想是,神木县规划的面积是29平方公里,已经建成的是10平方公里,容纳了10万人,政府投入大约5亿元,这个投入在以后对城市的经营中还能赚回来。
    他采取的做法是,将城区内的土地实现一级垄断,所有单位用地必须到政府这里来买。政府再向乡村征地,征收的地对外拍卖,从增值的地中拿出资金用于市政建设。
    如一个小区250亩地,区内的道路、绿地已经开发好了,卖给开发商每亩是50万元,政府从中净赚1亿元,政府以这笔钱投入教育、卫生和公路建设。
    政府从农民手中征地按地段不同,分为10万元、20万元、30万元不等,政府将征到的地拿到市场拍卖后,其增值将大大超过原来的价值。由于政府是一次性向村集体征地,节省了同每一个农民谈判的交易成本。
    村级机构是政府权力的延伸,为迎合政府开发城市的意图,村级官员有时不可能考虑到农民的最大化利益,他们不得不顺从上级政府的意愿。
    郭宝成的城市化经营还表现在对神木县体育馆的运作上,他用别的国有土地置换拟建体育馆处农民的土地,让农民迁到政府划给的土地上。体育馆的投资是1700万元,馆的北面建了一排商业楼,大约投资了700万元。
    他将建好的商业楼向社会公开拍卖,结果收回了2000万元,这样算下来建体育馆的投资实际上花了400万元,他认为以后通过搞各种展览、体育活动,这400万元也能很快收回。
    这种城市经营取得的业绩与郭宝成执政时对私营经济的支持有密切的联系。他任县长期间,出台了私营企业发展的规定,使神木的龙华集团、亚华集团、恒源集团、北园集团等四大私营企业集团迅速崛起,这四大集团用当地的煤炭向发电、化工行业开拓。
    郭宝成的设想是,让私营集团尽快做大做强,他们越强大,对神木经济的贡献也就越多,同时给财政提供更多的收入。不仅税收增加,还为神木带来4000多人的就业机会,政府为失业人员承担的压力也能减少。
    他认为,政府应放手发展私营经济,他们赚钱政府收税,倒闭了与政府也没有关系。推进城市化进程,私营企业也能起到巨大的作用,农民在他们的企业里就业,使他们融入到城市中。在这种认识下,他将全县国有企业全部改制,国有企业垄断的时代在他管辖的县里已经消失。
    “按市场竞争来办,一定要让私营经济发展起来,为私有经济打通更开放的道路。我感受到的是,私营经济是一个好东西,不但不危害国计民生,还能增强国力,保障社会的平衡前进。政府要提供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保障私有财产的合法权利,这样,资源才更有利于生产力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人们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郭宝成富有激情地说。
    他去欧洲考察时,很欣赏欧共体的一体化,只要有一个护照开着一辆轿车就能走遍这些国家。回来后,他更坚信了私营经济是支撑神木不可缺少的支柱,他认为,一个在街头摆水果摊、开小杂货店的人对政府都有贡献。
    “开一个杂货店,他就有可能雇两个人,这两个人的就业政府就不用操心了,他还给国家交了工商费,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要歧视他们。他财富增加了,甚至会捐款搞社会公益事业,现在应该是谁交的税多谁就是英雄。”郭宝成说。
    与其他地方官员不同的是,郭宝成并没有将所有的政治资源用在表现个人政绩上,教育兴县是他的一个执政策略。多年执政使他得到一个感受,经济发展是大文化推动的结果,而经济发展反过来又为文化进步提供了基础。
    因此,神木经济真正的腾飞必然是全县人素质的提高。他想起,日本曾经没有什么资源,可日本的经济却能在世界上称雄,这与日本对教育的高投入,推动全体国民素质提高有很大的关系。
    对教育的重视,使神木自1998年起累计投资了5亿元,仅一个高中就投资了7000万元。2004年又投资4000万元,建一个能容纳3000多名学生的高中。
    郭宝成认为,在西部地区,学生上高中比上大学还要难。榆林市上高中的比例是32%,而神木县却达到了85%,能满足想上高中的学生的愿望,2003年有3000多名学生考了大学。他把这种投资看作是一种智力移民,如果一年考上3000个大学生,他们出去上学后,真正回神木的人会很少。
    出去的学生到经济发达的地区工作,他获得的收入比神木要好。如果这些孩子上不了大学,他们可能与祖辈一样只能守着这片赤贫的黄土地,也许他们一辈子也走不出贫困的包围,政府还得给他们找事干,甚至还要给贫困的人提供救济。
    由此郭宝成相信,10年就是3万个智力移民从神木走出去,这些人不仅在中国创业,还有可能去国外开创新生活,他们当中会出现很多的成功者。也许20年以后,成功走出去的智力移民,会将他们的项目与资金、技术带回神木投资,他们的投资对神木又是一个财富的补偿。
    第十一章何时接受资本文明的洗礼文明的现代要有超前的变革(2)      郭宝成更长远的考虑是,只要有资金就要建最好的学校,让孩子们在条件最好的学校读书,甚至请外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