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鹚婀壑恰梗╱dayabbaya…^n^a&na)的内观知识,此阶段内观也包含前三阶段的实现,一个人能经验到第一阶段的内观,能理解所有的存在都只是心理状态与肉体;能经验到第二阶段的智识或内观,即经验到心理状态与肉体之生起原因;及第三阶段的内观,让一个人首度经验心理状态与肉体的生灭特性,但尚未能清楚地区隔它们。
由於体证了「生灭随观智」,毗婆舍那的道路才真正开始,此阶段的知识非常重要,这种知识令人首度经验心理状态与肉体的快速流变的区分;随著正念的增强,「生灭智」变得非常灵敏,这阶段的知识揭开刹那生死,它清楚地看到心理状态与肉体於生灭中快速递变的分隔空间,要拥有这个阶段的内观,必须具备非常敏捷的智慧,这种智慧会根除并摧毁心与肉体是永恒的假象,它将显露它们不是持久快乐的根源,它们是「无我」,这个智慧会除去许多建立在我们意识中的误解,然而,这种内观知识仍是暂时的,无法完全根除所有的错误见解,它会开始减少烦恼,特别是误以为经验是真「我」的误解。这阶段的内观知识非常强,指导老师不必向行者保证他已实证真理,他自己具足的内观知识已能够正确而肯定地判断,此刻,心中将生起很大的喜乐与光明,觉知的清晰度是以前从未经验到的,也是第一次在心中体会到真正的自由。
透过直接的经验去体会心理状态与肉体的生灭的清楚区分,与透过听闻或研读而认识是不同的,无论你听闻得多好或因研究而了解得多深,你仍未经验到真正的存在,真正的存在无法透过思考或研读而获得,如果我们思考或研读,我们只有观念上的知识,所知道的只与过去或未来有关,而当下的真正东西将被忽视;只经由思考去认识事物,是透过比较去连结过去与未来,所引用的思考并没有直接经验到当下的真实状况,因此这些思考无法消除任何潜伏的烦恼,只能透过经由正确的因与正确的练习的内观智慧,以及清除所有「我」的肉体邪见,然後疑惑、不确定或任何怀疑才能消失。例如,有关於心与色如何生起的所有疑问都消除了。我们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因缘,并一步一步地经验到真相,直到所有的不安消失。
达到「生灭随观智」的内观的获得,已是一个非常高的修习境界,禅修者对每一刻的经验将拥有一个崭新的认识。
如果修行者黏著於「生灭随观智」,或是在此之前已练过禅定,而且定力非常强,那么这个阶段可能出现内观的染著,所谓「内观染著」指的是修行者已获得这个阶段的内观知识,并经历了微细的染著,这些内观染著是一种非常微细的染著形式,共有十种,他们可能是因为黏著於禅定的力量而造成,他们会障碍通往更高阶段内观的进展,例如,心可能充满快乐与狂喜,微细的黏著产生了,而对深化内观的感觉与喜好将因而减少、消失,如此我们看到内观染著是如何成为内观发展的障碍,当修行者的智慧不够灵敏,无法了解并放弃此种通常是极诱人的染著,他就无法再往前进步,因此对於会阻碍引导我们何者是正确,何者是错误路径的这一点,我们必须有精确的了解,否则,会发生错误的结果,而我们仍不知道我们的修行错在哪里。这是很困难的,因为感受是巧妙、悦人而且快乐的,这些会误导我们,让我们认为已经开悟,已经达到涅盘了,缺乏正见的话,我们完全不知道在内观练习中所获得的成就是否正确。
当我们了解到通往更深层内观是需要放下各种心理状态的黏著时,正见才会生起。高度的喜乐、喜悦、定境,甚至正念都可能成为我们黏著的对象,当我们了解内观只有在清晰而不执著的正念中才可能持续发展时,内观的染著才能消逝,现在,当「生灭随观智」自内观染著中釐清时,我们可以在明明白白而没有任何欲望的干扰下,看透心念与肉体的生灭。
然後,所谓的「行道智见清净」(种姓智 gotrabhu…^n^a&na)的内观阶段才会生起,此种内观了解到通往涅盘的道路,必须放下对心或肉体最微细的黏著。
现在,更高阶段的内观知识从此开始快速地发展,对正在进行的当下过程的正念更敏锐。「生灭随观智」的正念显露愈多实相,智慧发展得愈多;当出现此种现象时,下个阶段的内观,也就是「现象分解」内观的出现。修行者的注意力愈是集中在当前的对象,他愈能经验到心与肉体的消逝,此种眼前所见全都分解的现象令人震慑,但是当他仍停在当前对象时,那也只不过是集中注意的心与肉体的消逝,此种知识经验称为「坏随观智」(bha&nga nupssana…^n^a&na),意思是说任何事物都是危险、恐怖、没有实体且不悦人的,因此他会感觉厌倦,渐渐地能自心色的黏著中出离,此种出离的感觉称为「厌离随观智」(nibbida…^n^a&na),正如修行内观的结果,这时对心与肉体的任何状态的黏著会愈来愈弱。
最後,修行者会到达最清晰与离系的阶段,即「行舍智」(sa&nkha rupekha…^n^a&na),也就是於任何状态皆保持宁静的知识。这个阶段的心不再有任何黏著,能清楚而没有任何染著地看待任何经验,修行者可以体会涅盘,并且永远根除邪见与其他染著。
这是对内观之道较高阶段的一个非常概略性的描述,我愿藉著再度强调「生灭随观智」的重要性来总结这段描述。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如果你修习并获得这个知识,那么由此阶段之上的更高知识将因此而持续进展,直到最後终於了解心与肉体的最完整的特性,并经验到这个过程的止息──涅盘。
现在,我要再深入讨论一件事情;你可能听过许多次下面的说法,说是为了获得涅盘,并不需要特别练习或遵循特定的步骤,没有任何法则或方法;既然有许多方法最後都是通向涅盘,因此我们做的任何方法都是对的。根据证据与理由,这种信仰是绝对不正确的。根据所有证据,所有佛教徒也都知道,佛陀本身证实只有一条道路可以通往涅盘,那个方法就是四念处,只有佛陀告诉我们这个方法。如果人们想要依他们自己的方法练习禅修,那么每个人都会发明他自己的规则,每个人都说他的方法最後到达涅盘,这种误解是合理的吗?有可能吗?果真如此,那么佛陀就不是一个诚实的人了。如果每一个人可以没有正念而到达涅盘,那么就不需要佛陀教这种修行法门了。我们知道佛陀时代有许多宗教派别与禅修方法,那时候甚至有超能力的修行,例如:空中飞行、水上行走、穿越山丘,所有这些超能力的修行都相当常见,然而,并没有人教导真正通往涅盘的路。因此,如果任何人仍有此种错误观念,以为有许多通往涅盘的路,那么请他仔细想想这件事吧!不要忘记了,我们是因为佛陀为我们显示获得涅盘的心灵发展方法才尊敬他,这个方法主要就是四念处,那是世界上任何其他的老师所不曾教导的,那就是为什么佛教徒尊崇佛陀为世界最伟大的人,并对其智慧、清净与慈悲表示尊敬,如果我们没有依据四念处培养内观能力,我们就不能真正了解佛教;即使在目前,还是很少人对四念处有正确的了解,事实上,虽然这个系统完全合理,然欲立刻或快速地建立正确的认识仍非易事,我们应该深入研究,并试著以合理的方式了解,然後透过练习验证其正确性,我们必须随时透过练习测试佛教,并且自证实相。
总结
让我为毗婆舍那的修行总结一些方向:
一、开始学习毗婆舍那的时候,应该要发展出一个彻底的认识,就是任何存在都只是由心理状态与肉体构成。
二、与你有关的肉体与心理状态只发生在你自己身上,因此你必须在每一刹那的当下,都能对它们保持正念,以便清楚地看到它们的本质。
三、禅修的对象必须是不间断的心理状态或肉体,而且始终是当下的状况;如果感受出现,检查它,如果追踪中断,不要忧虑,只要重新再来,继续检查肉体与心理状态。
四、在练习过程中,禅修者必须注意,不要生起欲念,想去看到某些事或想去发展某些内观,你只要注视肉体与心理状态即可。
五、不要同时检查肉体与心理状态,而应分别检查他们,而且永远是当下。
六、守住站、坐、行与卧这四种主要姿势,避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