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汉语 (第二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单元  文选
  墨子
  墨子名翟,战国初鲁国人。约生於公元前480年,死於公元前420年。他是一位出身於小生产者阶层的哲学家,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认为人类一切罪恶的根源是〃不相爱〃,因而提倡〃兼爱〃。墨子同情人民的疾苦,他认为给人民带来灾难的,莫过於统治者为了争权夺利而发动的战争。因此他反对不义的战争,提倡〃非攻〃。他还反对统治者挥霍浪费,所以又提出〃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希望限制王公贵族的奢侈,减轻人民的负担。他还提出〃尚贤〃〃尚同〃等主张。这在当时来说,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墨子也有落后的一面,如他提倡迷信,相信鬼神等。
  《墨子》一书是墨翟的门徒们根据他的遗教编纂而成的,现存五十三篇。最通行的本子目前只有孙诒让的《墨子闲诂》。
  非攻'1'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2',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3',上为政者得则罚之'4'。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5'。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6'。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7',罪益厚'8'。至入人栏厩'9',取人马牛者,其不仁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10',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11',扡其衣裘'12',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13',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14',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1'《非攻》共有上中下三篇。这里选的是上篇。
  '2'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地方叫圃。这里园圃是偏义复词,圃字无义。
  '3'非,非难,责备。
  '4'为政者,执政的人。得,得到,这里指捕获。
  '5'以,因为。
  '6'至,至於。攘,见《孟子·攘鸡》注。豚(tún),小猪。
  '7'兹,通滋,更。
  '8'厚,这里当〃重〃讲。
  '9'栏,古时称牛马的圈。厩,马棚。这里栏厩泛指牛马的圈。
  '10'苟,假如。
  '11'辜(gū),罪。也,语气词,引起下文。
  '12'扡(tuō),同拖,这里指拽(zhuài)下来。
  '13'当此,对此。
  '14'为,动词。〃攻国〃是动宾词组作宾语用。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1'。若以此说往'2',杀十人,十重不义'3',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4',故书其言以遗后世'5';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6'?
  '1'一,一重(chóng)。
  '2'假如按照这种解释类推。若,假如。此说,指〃杀一人,必有一死罪〃的道理。往,这只是习惯说法,没有〃去〃的意义,而只表示类推。
  '3'十重(chóng),即十倍。
  '4'情,诚,实在。
  '5'所以把称赞攻国的话记载下来遗留给后世。
  '6'奚说,怎样解释。
  今有人於此,少见黑曰黑,多见黑曰白,则以此人不知白黑之辩矣'1';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辩乎?是以知天下之君子也,辩义与不义之乱也'2'。
  '1'辩,通辨,下同。
  '2'乱,混乱,指混为一谈。
  老子
  关於老子这个人,历来说法不一。有人以为他就是春秋时楚国人老聃(dān),和孔子同时而年长於孔子。并说他〃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但是《老子》一书的思想,具有浓厚的战国时代的色彩。它不可能是春秋时代的产物。大概是老子的后学者根据他的学说加以发挥补充而成的,成书於战国时代。
  老子的哲学思想基本上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他用虚无的本体〃道〃代替商周以来的天命观,同时否定客观世界的物质本源。老子的哲学思想也含有朴素的辩证法的因素,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等命题,并且讲到〃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等祸福依一定条件互相转化的道理。
  《老子》凡八十一章,约五千字,基本上是韵文。其较重要的注本是魏时王弼的《老子注》和后人假托题作〃汉河上公撰〃的《老子章句》。今人对《老子》作了不少整理研究工作,如马叙伦的《老子校诂》、高亨的《老子正诂》,都可参考。 (一)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1';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2',难易相成'3',长短相形'4',高下相倾'5',音声相和'6',前后相随'7'。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8',行不言之教'9',万物作焉而不辞'10',生而不有'11',为而不恃'12',功成而弗居'13'。夫唯不居,是以不去'14'。
  '1'如果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的,就显露出丑来了。斯,则。恶,丑。已,通矣。
  '2'生,存。相生,等於说互相依存。
  '3'成,成就,即〃相反相成〃的〃成〃。
  '4'形,表现,显现。一本作〃较〃。长短是相对的,有了长才显出短来。今人还有〃相形见绌〃的说法。
  '5'倾,倾斜,等於说依靠。
  '6'音,单音。声,和声。和,和协。
  '7'这几句是说正反两方面都是互相依存的,不能分割开,即相反相成的意思。这种相对观念是合乎辩证法的。
  '8'处事,等於说〃行事〃。处无为之事,就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的意思。
  '9'施行不用言词说教的教化,实际上是采取放任主义。
  '10'作,兴起。〃不辞〃二字不好懂。魏源解作〃万物作焉而后应之不辞耳,此因应无为之道也〃。〃不辞〃就是不拒绝。完全随应万物,也就是无为而治的意思。(见《老子本义》)
  '11'有,据为私有。
  '12'有所施为,但是不倚靠,这是说不求达到什么目的。
  '13'这句也是指顺着自然,并不自己居功。
  '14'正因为不自居〔功〕,所以也离不开〔功〕。去与居是反义词,有居然后有去,没有居哪里还有去?老子是说,不居功的人正是有功的人。 (二)
  三十辐共一毂'1';当其无,有车之用'2'。埏埴以为器'3';当其无,有器之用'4'。凿户牖以为室'5';当其无,有室之用'6'。故有之以为利'7',无之以为用。
  '1'本章说明〃有〃〃无〃的依存关系和相互作用。辐,车的辐条。毂(gǔ),车轮中心有圆孔的圆木,里边贯轴,外边承辐。
  '2'就在於它的无,才有了车子的作用。无,指毂中空处。
  '3'埏(shān),造陶器的模子,这里用如动词。埴(zhí),黏土。埏埴,把黏土放到模子里。
  '4'这里的〃无〃,指器中空。
  '5'户,户门。牖(yǒu),窗子。
  '6'这里的〃无〃指室中空。
  '7'这里的〃有〃和下文的〃无〃都是抽象了的哲学概念。利,实利。 (三)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1'?高者抑之,下者举之'2';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3':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4'。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5'。其不欲见贤邪'6'!
  '1'道,这里相当於现在所说的规律。其,表测度的语气词。张弓,把弦安在弓上。
  '2'抑,指把弦压低。举,指把弦升高。
  '3'人之道,指社会上通常奉行的法则。
  '4'奉,供给。有道者,有德的人。
  '5'处,居,参见(一)〃功成而弗居〃注。
  '6'见(xiàn),表现出。一本无〃邪〃字。 (四)
  小国寡民'1'。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2',使民重死而不远徙'3'。虽有舟舆,无所乘之'4';虽有甲兵,无所陈之'5';使民复结绳而用之'6'。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7'。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1'小、寡,都用如动词,使动用法。本章反映了老子〃小国寡民〃的思想,他主张毁掉一切文明,回到原始共产社会中去。
  '2'什,十倍;伯,通佰,百倍。什伯之器,效用十倍百倍的工具。
  '3'重死,以死为重,即爱惜生命。〃重〃是意动用法。
  '4'这是说虽然有船有车,也没有乘坐的必要。
  '5'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