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构等方面表现自己的等级。明朝的埋葬制度是比较明确的,分为:亲王、
郡王、异姓王、朝廷重臣、一般官吏、一般地主、一般百姓。这种等级制度
在埋葬制度方面是不容破坏的。在上述的墓葬中,根据死者的身份不同,墓
室的结构是不一样的。亲王、郡王、异姓王这一等级,通常是将墓室修成前
后二室,再有若干个耳室;一般贵族不能这么做,只是一室而已。另外一个
反映等级差异的是随葬数量不等的彩绘仪仗俑、仆侍桶。这些俑有的是木雕
作品,有的是釉陶作品。彩俑形态各异,手中持各种质料的仪仗用具。高级
贵族一墓可随葬仪仗俑达四五百个,一般贵族可随葬数十个,而普通百姓则
不随葬仪仗俑,只能火葬一些纸明器。也就是生者在死者入葬之前,为死者
… Page 58…
扎糊一些纸做的东西,如衣服、被褥、鞋帽、房屋、珠宝、钱币、生活用具
等;在入葬死者之前,将这些东西统统在死者墓前烧掉。出了嫁的女性,通
常安葬在夫家墓地里。未出嫁而夭折的女性可以葬于本家的家族墓地,但都
被安放在风水不好、不太显眼的地方。
从埋葬程序上讲,明代居民将埋葬分为复、敛、殡、葬、服五个阶段。
复 明代,人们在生命垂危的病人鼻孔处放一缕新丝绵。丝绵极轻,丝
缕极细,稍有呼吸,便可振动这缕新丝绵。这种作法叫“属纩”,目的是为
了验证生命垂危者是否还有呼吸。呼吸一停止,即可为其招魂,即由活着的
人登上屋顶,面向北方,呼喊死者姓名,企以将其魂魄招回体内,再使其复
活。这种呼喊魂魄的方法就叫“复”。
敛 招魂不成,便给死者沐浴,穿衣,这被称为“小敛”。明廷规定,
沐浴者,六品以上者四人,六品以下者只能三人;将穿好衣服的死者放入棺
材里,这被称作“大敛”。
殡 明代,人死之后,并不立即下葬,而需停棺待葬。停棺待葬的用意
是表示生者对死者的眷恋之情,不想让他们很快离去。明代居民往往将棺材
放在死者生前的居处,象对待生者一样对待他,每天有人陪着他(守灵),
给他的灵位上香,上供品,这就叫做殡。殡的时间也有明文规定,一般长者
三年,短者一年。在“殡”期间,给死者灵位上香,上供品被称为“祭葬”。
明代以坛为单位,一品祭九坛,地位不同,依次降祭坛数额。
葬 明代对死者的埋葬很有讲究。首先,是要根据风水先生的指示,为
死者选一个埋葬的地点;明廷根据官位高低、地位尊卑,对不同社会地位的
人,其所穿衣服的质料、数量有规定,这种衣服术语叫袭衣。三品以上可穿
三套,四品五品二套,六品以下只能有一套。明代流行在死者嘴里塞含点东
西的习俗,术语上叫“饭含”。五品以上嘴里允许含稷、含珠,九品以上可
以含高粱、含小珠,平民只许含铜或铜钱。随葬之衣叫敛衣。品官可有朝服
一套、常服十套、被子十套;百姓不可如此之多。表扬死者所作的文章常常
写在锦或帛上,故称“铭帛”,宽均一幅,长度则因地位不同而不同:四品
以上可九尺,六品以上可八尺,九品以上可七尺。棺椁也不同:品官棺可用
桐油、油漆漆刷,百姓不行。品官可设椁,这是一种套在棺材外面的一种东
西,百姓不能使用。随葬物品称明器,规定公侯九十件,一品二品八十件,
三品四品七十件,五品六十件,六品七品三十件,八品九品二十件。
服这是关于穿丧服的有关规定。明初颁 《大明律》,曾制定有关丧服
的法律条文。以后,又制成《孝慈录》,对丧服又有进一步补充。穿孝服三
年者称为斩衰,穿粗麻布制成的衣服,衣服下沿不能缝边,这是儿子为父母、
庶子为生母、子为继母、未出嫁的女儿为父母、妻妾为夫所穿丧服。穿孝服
一年者称为齐衰,穿稍粗麻布制成的衣服,但衣服下沿可以缝边,这是正室
诸子为众庶母、正室诸子之妻为夫之庶母、丈夫为妻子所服丧服。另有齐衰
不杖期、齐衰、大功、小功、缌麻等名目。
… Page 59…
坟制 明代埋葬死者讲究修坟院。为了体现等级,在坟高、广等方面,
明廷作出规定:功臣死后封王坟地广阔不得过百步,坟高不得过二丈,坟墙
高不得过一丈,墓前允许立石人像四个(文武各二)、石虎、石羊、石马、
石望柱各二个。一品官坟地广阔不得过九十步,坟高不得过一丈八尺,坟墙
高不得过九尺。二品官坟地广阔不得过八十步,坟高不得过一丈四尺,坟墙
高不得过八尺。一品二品坟前允许立石人像二(文武各一)、石虎、石羊、
石马、石望柱各二。三品官坟地广阔不得过七十步,坟高不得过一丈二尺,
坟墙高不得过七尺;墓前允许树石虎、石羊、石马和石望柱,各二,没有石
人。四品官坟广阔不得过四十步,坟高不得过一丈,坟墙高不得过六尺,墓
前所立同三品。五品官坟广阔不得过三十步,高不得过五尺,坟墙高不得过
四尺;墓前只立石羊、石马、石望柱,各二,没有石人、石虎。六品以下较
之五品每降一品则规模减少一等,墓前无石象生。
碑碣明代贵族墓前皆立石碑,亦称神道碑,庶士阶层仿效,形成石碑制
度。明廷用法律形式对其作了规定。功臣战死封王,碑有螭首,高三尺二寸,
碑身高九尺,宽三尺六寸,下有龟趺,高三尺八寸。五品以上允许用碑,碑
上有螭首,碑下有趺。六品以下用碣,碣上为圆首,碣下为方形趺。一品至
五品的碑不尽相同:一品螭首,二品麟凤盖,三品天禄辟邪盖,四品以下仅
有圆首,无纹饰;碑首高、碑身高、趺高以军功没后封王者为准,每降一品,
碑首每减二寸,碑身高每减五寸,碑身宽每减二寸,趺高每减二寸;降至碑
首高一尺八寸、碑身高五尺五寸、碑身宽二尺二寸、趺高二尺四寸不再减。
中国居民的丧葬习俗对朝鲜李氏王朝的居民的丧葬习俗有很大影响。根
据考古发掘及《李朝实录》记载,朝鲜的官吏、贵族丧葬也采用中原的丧葬
礼仪和制度,如墓前立石像生等。
(7)明代常见的四种礼仪
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美称,反映在待人接物上,即
有繁缛的礼节和仪式。明代的礼仪基本上继承了所有前代的礼仪,而又有所
发扬光大。明代常见的礼仪有以下一些。
吉礼 中国传统礼仪的一种,是祀事神明、祖先、宗庙的礼仪制度。古
人对各种祭祀活动非常重视,认为这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明代吉礼分
大、中、小三种。大祀十三个,中祀二十五个,小祀八个,祭祀的范围包括
天地鬼神、风雨雷电、日月星辰、名山大川、宗庙社稷等。
嘉礼 中国传统的礼仪中内容较为庞杂的一种礼仪。它涉及到了日常生
活的各个方面,包括饮食礼仪、婚冠礼仪、宾射礼仪、飨宴礼仪、贺庆礼仪、
册封礼仪以及巡狩、东宫监国、皇长孙监国、颁发诏书、迎接诏书、进皇帝
书、进表章礼等。在上述礼仪中,最常见的礼仪是册封礼仪、婚冠礼仪、饮
食礼仪。册封礼仪包括册皇后、册皇太子、册皇太子妃、册亲王、册亲王妃、
册公主、皇帝加元服,品官冠服、庶人冠服礼仪等,这是皇帝向有关人进行
爵位加封和承认的礼仪。婚礼是男女结合为夫妻时举行的礼仪。冠礼是古代
… Page 60…
男子年满二十岁时举行的成丁礼仪。所有这些礼仪都有一套比较讲究、较为
规范的程序。举行有关礼仪时还有一些相应的器皿,称之为礼器。
宾礼 最初是指诸侯朝见天子,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交往时的一种礼
仪,包括朝、聘、盟、会、遇、觐、问、视、誓、同、锡命等。明代的礼仪
根据古代的礼仪发展而来,稍有变更。分为蕃王朝贡、遣使蕃国、蕃国遣使、
品官相见、庶人相见礼仪等。品官相见礼仪有揖拜两种。公、侯、伯、驸马
相见,各行两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