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娑婆佛教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竺道生,巨鹿(河北平乡)人,初随竺法汰出家学法,改姓竺,十五岁时能登堂讲经,二十岁受具足戒。后来,道生师事慧远,随慧远入庐山。什公入关后,道生投于什公门下,为什公弟子中的杰出人物。由于道生曾依佛义提倡“阐提成佛”和“顿悟成佛”,在当时佛教界引起一阵哗然。后道生又回到南方弘扬大乘佛教。至后来昙无谶译出《大涅槃经》,世人无不感叹道生的卓识。道生著有《二谛论》、《佛性当有论》、《法身无分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辩佛性义》、《法华经义疏》等,八十岁入寂。

  僧睿,魏郡长乐(河南安阳)人,十八岁从僧贤出家,二十岁博通经论,二十四岁时游历各地说法。什公入关后,僧睿拜什公为师学法,精进修道,成为什公的著名弟子,六十七岁时往生西方净土。

  公元四一三年,什公示寂,世寿七十岁。 
  (六)法显西游 
  法显,公元四、五世纪名僧,俗姓龚,平阳武阳(山西)人,三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因感慨中华律藏缺乏,所以发心西行求法。

  公元三九九年,法显同慧景、道整、慧应、慧嵬等人从长安出发,西行求法。

  法显等人经西域的鄯善(若羌)、乌夷(焉耆)、于阗、子合(叶城)、竭叉(疏勒)等国到达中印度,学法数年后,经师子国,回到建康,历时十五年。

  法显西游,带回大量佛典,主要有《长阿含》、《杂阿含》、《杂藏》、《摩诃僧祗律》、《杂阿毗昙心论》、《方等泥洹经》等。

  法显还集录了《佛国记》,记载印度和中亚情况,很有影响。

  法显六十八岁时,入寂于荆州。 
  (七)昙无谶 
  昙无谶(法丰),公元四、五世纪名僧,中印度人,婆罗门种性。

  昙元谶初学小乘教法,兼习五明,善于答辩。后来,昙无谶遇白头禅师,得树皮本《大般涅槃经》,读后深感惭愧,于是改学大乘佛教,二十岁时,能诵大小乘经二百余万言。

  昙无谶善咒术,人称“大神咒师”,身具异能。 
  后来,昙无谶携《大般涅槃经》、《菩萨戒经》、《菩萨戒本》等入罽宾,又向东经鄯善到达敦煌(西凉)。

  公元五世纪初,笃信异术的北凉皇帝祖渠蒙逊(匈奴人)迎请昙无谶入姑臧,给予其极厚的待遇。

  昙无谶在姑臧学汉语三年后,则开始译经,先后译出《大般涅槃经》、《方等大集经》、《金光明经》、《悲华经》、《菩萨地持经》、《菩萨戒本》(菩萨地持经方便处戒品)、《优婆塞戒经》等。

  传授菩萨戒,是昙无谶对中华佛教的突出贡献。中华佛教传授菩萨戒的历史,就志于昙无谶在姑臧授予道进等十余人菩萨戒。

  后北魏太武帝闻昙无谶精于异术,遣使迎请。祖渠蒙逊怕昙无谶的异术为北魏所用,不利北凉,于是在昙无谶西归求法的路上,加害昙无谶。昙无谶入寂时世寿四十九岁。

  (八)西域佛教 
  公元四、五世纪,西域各国盛行佛教。除小乘有部的中心罽宾外,著名的佛教国家还有于阗、子合、竭叉、鄯善、乌夷等。

  据法显记载,于阗几乎全民信佛,居家门前,皆建小塔,小的也有三丈高。于阗国有僧众数万人,多习大乘,受国家供养。全国有大伽兰十四座,最著名的是瞿摩帝寺,有大乘僧人三千。于阗国民死后火化,起塔供养。

  子合国也以大乘佛教为主,不立屠杀,风俗于于阗相似。

  竭叉国也是著名佛教国家,有僧千余,尽是小乘学者。 
  鄯善国的小乘佛教也很兴盛,国王奉法,有僧四千多人,都属小乘行者。

  乌夷国盛行小乘佛教,也有僧四千多,都是小乘行者。 
   
  第七章 中观宗与唯识宗的确立 
  (一)无著菩萨 
  无著菩萨,大乘唯识宗佛教的创始者,公元四、五世纪犍陀罗国普鲁夏普拉(白沙瓦西北)人,婆罗门种性,他的父亲是国师婆罗门。在当地的众生,很多信仰弥勒菩萨。

  无著菩萨最初在小乘有部出家,因思惟空义,不能得入,情急之下,准备自杀。这时有宾头卢尊者前来,为无著菩萨讲说小乘空观。无著菩萨终于得入空观。

  但无著菩萨并不满足,决心参见弥勒菩萨,于是以神通力往兜率天,依止弥勒菩萨听受大乘空观,归来后如说思惟,终入于大乘空观。

  以后,无著菩萨又多次往兜率天学《瑜珈师地论》的大乘教义。并且将弥勒菩萨所说教法,汇集成经典,弘传于世间。

  在无著菩萨的弘扬下,大乘唯识教义盛传四方,世称大乘唯识宗佛教。由于唯识宗重瑜珈广大之行,所以也称作瑜珈行派。

  无著菩萨在世弘法时造有《金刚般若论》、《顺中论》、《摄大乘论》、《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显扬显教论颂》、《六门教授习定论颂》等著作。

  无著菩萨的著名弟子有师子觉等。 
  (二)世亲菩萨 
  世亲菩萨,又称天亲菩萨,大乘唯识宗佛教创始人之一,公元四、五世纪犍陀罗国普鲁夏普拉人,婆罗门种性,是无著菩萨的弟弟。

  世亲菩萨最初和无著菩萨一起在小乘有部出家。后无著菩萨专弘大乘,而世亲菩萨入小乘经量部,立志改革小乘教义。

  后来世菩萨往罽宾学《大毗婆沙论》,四年后归国,宣讲《大毗婆沙论》,并造《俱舍论》。
起先世亲菩萨毁谤大乘佛教,谓大乘非佛所说。后来,无著菩萨应机为世亲菩萨说《十地经》。世亲菩萨深有感悟,于是回小向大,专弘大乘唯识教义。

  世亲菩萨著述很多,著名的有《俱舍论》、《摄大乘论释》、《十地经论》、《金刚般若波罗密经论》、《菩提心论》、《三十唯识论》、《大乘百法明门论》、《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无量寿经论)等。

  世亲菩萨的著名弟子有金刚仙等。 
  (三)中观宗与唯识宗的确立 
  由于无著菩萨、世亲菩萨的弘扬,大乘唯识体系迅速发展起来。

  由于知见的不同,无著菩萨和世亲菩萨所弘传的教法体系,正式从过去的大乘佛教体系中分支出来,称为大乘唯识宗佛教,又称大乘瑜珈行派佛教。

  从此,大乘佛教正式分成大乘中观宗佛教与大乘唯识宗佛教两大体系。

  (四)中观宗与唯识宗的主要差别 
  在佛教中,宗的概念是共同遵从同一教义的修行体系。自然各宗系间的差别,就在于彼此知见的不同。

  唯识宗弘扬境空识有的教义,又称大乘有宗。中观宗弘扬心境俱空的教义,又称大乘空宗。

  那么其主要差别,在于识的是否实有问题。 
  在佛教中,实有的概念是不因缘有、独立、不变。若不符合这三个条件,在佛教中就称为不实有。不实有不是没有的意思。

  识是心法,分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眼识见色,耳识闻声,鼻识嗅香,舌识尝味,身识触法,意识知法。末那识是储存习气的“档案库”。而阿赖耶识则是含藏染净种子的轮回往生的主体。

  唯识宗认为境不实有,前七识为第八识所变现,也本不实有,但第八阿赖耶识却是实有的。因为若无实有的第八识,则无法保存业种,以成因果之义。

  中观宗认为心境都不实有。第八阿赖耶识也同样不实有。如果阿赖耶识实有,而且阿赖耶识含藏染净种子,罪福由其所现,那么人每一世投生,长相罪福都应一致,事实不然。所以,阿赖耶识也不实有。

  境空识有和心境俱空,是中观宗与唯识宗的主要差别。(可参看《中国佛教传统宗系提要》)

   
  第八章 南北朝时期的佛教 
  (一)南北朝时期 
  公元四二零年,东晋将军刘裕自立为帝,建立刘宋王朝,取代了东晋。从此之后,中华南方相继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公元四世纪末,鲜卑族拓跋珪建立北魏。公元四三九年,北魏灭北凉,统一了黄河流域。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以后,东魏与西魏被北齐和北周所取代。

  公元五八一年,北周隋国公杨坚灭北齐,建立隋朝。公元五八九年,隋朝灭南陈,统一了中国。

  在历史上,将从公元四二零年到隋朝统一中国的这个时期,称为南北朝时期。

  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