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同性恋研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18 */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同性恋
中国历史上的女同性恋(2)(图)


 


清代梁绍壬所著的《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四《金兰会》中还有这样的记载:广东顺德村落女子,多以拜盟结姐妹,名金兰,女出嫁后归宁,恒不返夫家,至有未成夫妇礼,必俟同盟姊妹嫁毕,然后各返夫家,若促之过甚,则众姐妹相约自尽,此等弊习,虽贤有司弗禁也。李铁桥廉使令顺德时,素如此风,凡女子不返夫家者,以朱涂父兄,且鸣金号众,亲押女归以辱之,有自尽者,悉置不理,风稍戢矣。以上是说有些女子虽然勉强“出嫁”,但是事实上和丈夫没有发生关系,而主要是同性相恋。有个官吏以行政命令强禁这种风俗,其真正效果是值得怀疑的。世界上有许多事情不是仅靠强迫命令、行政处罚就能解决的。《清稗类钞》中还记载了清末民初的上海有所谓“磨镜党”的组织,这是一个女同性恋的团体,该书第三十八卷《洪奶奶与妇女昵》云:沪妓有洪奶奶者,佚其名,居公共租界之恩庆里,为上海八怪之一……所狎之男子绝少,而妇女与之昵,俗所谓磨镜党者是也。洪为之魁,两女相爱,较男女之狎昵为甚;因妒而争之事时有之,且或以性命相博,乃由洪为之判断,党员唯唯从命,不敢违。有妓曰金赛玉者,适人矣,与洪有同病,遂挟巨资出,易姓曰陈,居九江里,与洪衡宇相望,为洪所惑,尽丧其资斧,几不能自存,洪之服御奢靡,挥霍甚豪,固皆取给于所欢之妇女,而得于洪者尤多也。与洪昵者,初仅为北里中人,久之而巨室之妾女,亦纷纷入其党,自是而即视男子为厌物矣。从以上这篇论述中可以看到,女同性恋具有多么大的诱惑力,在当时号称“十里洋场”的上海,女同性恋者似乎还有相当大的力量。与男风相同,女同性恋也是古代小说、尤其是性小说的内容之一。这是因为,小说是反映现实生活的,而女同性恋在生活中并不少见。例如明代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与同朝代丁耀亢所著的《隔帘花影》都不仅有女同性恋的叙述,而且后者还有女子鞭打女子,直至身浴血花又剪去头发而感到性满足的描写,这是女同性恋加上“性虐待狂”了。此外,明末清初李渔所著《怜香伴》中的雀笺云和曹语花、清代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蔷官和薇官、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的封三娘和范十一娘,都是对女同性恋的描写。从古代形形色色的同性恋看来,其原因和表现是十分复杂的。许多王公贵族、达商富贾的同性恋,大部分算不上什么“恋”,而是一种淫乱,他们对异性玩弄腻了,就去玩弄同性;有一些人的同性恋,是十足的性变态;而多数人的同性恋,则出自一些心理的变化、民俗与环境的影响,他们是真正的“恋”,是一种生活方式,而这种感情和生活方式并不是什么罪过——对古代这形形色色的同性恋一概斥之为“淫乱”、“秽行”、“变态”是错误的,当然,如果一概加以肯定也不对。察古是为了知今,我们研究古代的同性恋是为了说明,社会上的这一性现象具有很远的历史源流,它的原因复杂,有些成因(如统治阶级的淫乱与性压迫)现在已经不存在了,而有些成因现代和古代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这对我们研究与认识现代社会中的同性恋是有帮助的。

/* 19 */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同性恋
中国历史上的女同性恋(3)(图)

/* 20 */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同性恋
中国历史上的女同性恋(4)(图)

/* 21 */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同性恋
中国历史上的女同性恋(5)(图)

/* 22 */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同性恋
中国历史上的女同性恋(6)(图)

/* 23 */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同性恋
中国历史上的女同性恋(7)(图)

/* 24 */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的同性恋
中国历史上的女同性恋(8)(图)

/* 25 */
第二部分 中国现代的同性恋
中国现代对同性恋研究的状况(1)(图)


 


“食、色者性也”,人类的性问题和吃饭一样,既是一种人类的本能,又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是有其继承性和连续性的,中国古代的性文化、性传统对现代中国还有相当大的影响,同时,现代中国人的许多性问题,包括同性恋问题,既有许多传统的烙印,又有现代的思想体系、政治经济制度和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社会目前正处于一个向现代化的文明社会发展的过渡时期,一切事情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渡的阶段,在许多问题上新旧杂陈,科学与谬误并存;许多现象、许多观点似乎很矛盾,却并行不悖;今天人们还绝对不能理解、不能接受的事情,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理解、接受,甚至习以为常。社会在不断地变,迅速地变,可是万变不离其宗,总是在向着更加科学、更加文明、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现代中国同性恋的状况也是如此,它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较大的变化,进入21世纪后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研究的状况一、各自为战的艰难起步阶段现代中国对同性恋的研究,肇始于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是随着性学研究的发展而发展的。在80年代最初的几年,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位学者研究性学、宣传性学。他们通过自己的文章、著作努力使人们相信:性是一件自然的而不是神秘的、肮脏的事情;性学是一门科学,它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生活幸福,和社会发展关系也很大,人们必须重视这门学科的发展。1982年,吴阶平教授等编译的《性医学》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这是建国以来出版的第一本性学专业著作,引起了人们对性学的广泛注意。这本书虽然没有直接明确地研究同性恋,但是它提出了人们在性的领域身心健康发展的许多问题,人类性行为有许多正常和异常之分,这就为以后对同性恋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85年3月《祝您健康》杂志上刊登出一篇题为《同性恋——一个未解之谜》的文章,第一次较为全面地、通俗地介绍了同性恋的状况(主要是世界的状况),署名“华金玛”,“华金玛”是当时北京医科大学副教授阮芳赋的笔名。对这篇文章他以笔名发表,显然还是有所顾虑的,有投石问路的意思。同年10月,阮芳赋副教授主编的《性知识手册》在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了。这本书由20位有权威性的学者编著,由20位有权威性的学者审定,由权威人士作序,显然希望给这本书披上“保护色”。这本书在中国风靡一时,印了上百万册。在这本书里有一章《性变态》,同性恋是这一章的内容之一,它论述了同性恋现象及其发生频度、同性恋的原因探讨、同性恋的预防及治疗。值得注意的是,编者既把同性恋放在《性变态》一章范围之内,在具体阐述时又把同性恋和性变态分开了,同性恋是性变态的一种吗——在模棱两可之间。再值得注意的是编者在这一章的最后引用了弗洛伊德1935年4月9日写给一位同性恋者母亲的信,似乎寓意深长:亲爱的夫人:从来信猜想您的儿子是同性恋者。您在谈到他的情况时没有使用“同性恋”一词,使我印象极深。我想请教夫人,您为何要避开这个词呢?的确,搞同性恋毫无好处,但并非恶习和堕落,也算不得是一种疾病,用不着为此害羞。古往今来,有许多极可尊敬的人物是同性恋者,其中有些是伟人如柏拉图、米开朗基罗、达·芬奇等等。将同性恋视为犯罪而加以迫害是极不公正和残酷的。如果您对我还信不过,就请读H·霭理斯的著作吧!您问我能否帮助您,我想,尊意是要我消除令郎的同性恋并代之以正常的异性恋。一般说来,我们无法保证办到。我们曾经成功地使一些同性恋者身上本来存在然而受到压抑的异性恋倾向重新萌芽生长,然而多数的情况是再无更好的办法。每个同性恋者性质不同,年龄有别。治疗的结果不能预测。精神分析对令郎的帮助其效果又不相同。如果他郁郁寡欢,神经质,受情结的折磨,社会生活受到妨碍,分析可能使他恢复和谐及心理上的宁静,增进生活效率。至于同性恋则可能依然故我,或有所改变。如果您下了决心,他可以来接受我的分析。但是我不希望您这样做,因为他必得到维也纳来,我不想离开此地。无论怎样,别忘了给我一个答复。忠实并怀有善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