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光明脉中的智风就在本位上自然朗照,所以清净智慧之境,身、光、刹土等
都能当前显现,而迷境不复生起。等到中脉里的光明脉增长,那末诸脉结就渐化
光明,地道功德即在本来光明中出现,这就是得到解脱了。譬如,当初二结(中
脉中)化为光明时,在外面显现的光中就现出一千二百个佛土。如果把自己的光
辉分照那里,再收摄到本光中,那末就到那一刹土去了;如果把身颈转动一下,
就可以震动照耀一百个佛世界,而内心又能入出一百种法性无分别三摩地。因
此,即此已远超下乘之地了。
依这个法要以见根(净眼根)现量瞻覩的一刹那,澄清不动,远离合散的智
慧,就是在本分上证法身的决断,外面显现光明照了的方便,就是任运起现自性
色身道的超越。因此,外所显就是“生起次第”起现方便的法要,内明照就是无
生而灭诸戏论的“圆满次第”现证远离边际的般若。这样,方便、般若、生起、
圆满、法身、色身、显相、空性、福德、智慧等资粮都在修决断和超越时刹那圆
满。这时五身五智也都刹那圆满,因为心一境性远离戏论就是法身,自显无执就
是报身,现种种境就是化身,遣八聚识就是菩提身,界无迁变就是金刚身。又远
离缘虑戏论就是法界智,显了无障就是圆镜智,住平等味就是平等性智,所显五
光无杂就是妙观察智,能所二取(根境)皆化光明即成所作智。
在修法时,安住光明的刹那也可以尽摄下九乘的密意胜利。因为这时没有补
特伽罗执及法我执,所以尽摄声闻、独觉、菩萨三乘密意。又安住光明的刹那,
身语意三都没有烦恼垢染,所以尽摄清净行事、近、瑜伽三乘密意。又安住光明
的刹那,光明,证智,无二齐运开觉,现证殊胜三摩地,所以尽摄大、随、极三
瑜伽的密意。其余的陀罗尼、三摩地以及诸地道等都是就内证智无垢分上安立
的,
所以也同时尽摄。这样一来,下乘所修的一切三摩地和所开觉的一切功德法无不
尽摄于此安住光明的刹那中。
本部法的果证,一般说来,如果在塚间、空谷,洲渚等极寂静的地方如说观
修,等到四光明的境界逐次起现,那末,上根只要三年,中根只要五年,下根极
长七年,内外质碍之境都化为光明,就可以在自显色究竟之处现证佛位(这里所
说的色究竟指法身普贤所住的法性土,不是普通的色究竟天)。这时可以随修行
者的愿心而有两种成就。一种是想用现身成办广大的利生事业,寿命无边尽三有
际,就可以证取大迁转身。这种身性象水中月一样,虽有显色,但没有触色,如
同大阿闍黎莲花生和无垢友,能在一刹那中示现不可思议神通法门。另外一种成
就,即是不想依现身成办广大利他事业的,那末在圆满四光明道而身化光明时,
就到法界本初地任运成就三身五智。所以在法身刹土就成为普贤,在报身土任远
密严刹中成为自显受用身,再由加持力,在清净佛土现为五部如来饶益诸住地菩
萨,更于六趣中示现各趣大师广作义利,以殊胜变化工巧及受生等事穷三有际饶
益无尽。
大圆满法的内容大略如上。至于本法中要门部的传承,据传说分为天上和人
间两个阶段。天上为提婆贤护之子庆喜藏,又名具胜心天子,由金刚手授以此
法。
人间的传承始于具胜心,他降生乌苌国,为国王乌波啰 遮之女华明之子,名为
极喜金刚。极喜金刚登位时,金刚手亲来传法。后极喜金刚传法于阿闍黎妙吉祥
友。妙吉祥友传法于吉祥师子。吉祥师子是汉地戍奢洲人,父名具善,母名光显
女,他在二十五岁时遇妙吉祥友,圆满承受阿底一切教法。吉祥师子后传乌苌第
二佛(指莲华生),智者若那修多罗(智经),大哲无垢友和大译师遍照等人。
自吉祥师子以下是持明表示传承。莲华生无垢友以下都是补特伽罗附耳传承。这
耳传又分二系,一系是由莲花生传空行智慧海王,埋藏法宝以待有缘,后由莲华
业力取藏传遍智自然金刚,雍敦金刚吉祥等为空行宁提;另一系由无垢友传孃定
贤,建乌汝奢寺埋藏教授,后由登玛伦贾取出传给孃结尊师子自在,由他再传给
孃迦当巴。他把教授埋藏三处,三十年后由结贡那薄在公元1067年取出,这
时陆续取藏的还有响巴日巴,漾敦诺札(即吉祥金刚,公元1097~116
7)。
漾敦诺札传子亿日(1158~1213),他又传子觉贝(1196~
1231),以后递传师子奋迅,他再传镜金刚(1243~1303)、他又
传持明俱摩罗阇(1266~1343),他后传隆钦饶降巴(1308~
1363),这一系叫作上师宁提。隆钦饶降巴,又名无垢光,他也曾受学空行
宁提,又遍学后宏期新派密法,关于明处、显经、密咒的著作极多,被推为旧派
中智者之首。从现存资料看,自无垢光开始,大圆满的教义,才成了有组织的、
有系统的、有记录的学说。此外,在后宏期中,仍有不少的取藏者出世,也有很
多在定中得法的名为净相派,传承之间又各成系统,非此处所能备举。现在川藏
一带宏扬宁玛派大圆满教法的,西藏有金刚崖寺,成熟解脱洲等,川西方面有白
玉寺、迦陀寺、竹箐寺和昂藏寺等。
(郭元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