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决定藏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No。 1584
  
  決定藏論卷上
  梁天竺三藏真諦譯
  心地品第一之一
智慧靡不通 於淨更無治
濟世論世盡 頂禮最勝尊
法如所說者 靜地道為道
未解此三法 世轉如輪轉
拢§斗 過俊^餘眾
十分八分八 果道道果故
  若諸大士夫。欲造論益無知人倒見疑者。所言利益。從正智生。言正智者。出決定藏論曰。本已說。地今廣分別解此地義。善答問難。五識地心地經言。阿羅耶識普為種本。云何知有。此是如來藏說。故解節經偈云
盛識普種本 深細流如溢
不為凡人說 恐生我見故
  欝陀南(梁言持散)
執持本分明 種本非是事
身受無識定 亦非氣絕者
  以此八種因緣知有阿羅耶識。若離此識根有執持。實無此理。執持有五。一者阿羅耶識持先世業。復從現因後諸識生。如佛阿毘曇說。因根塵心業諸識得生。二者善不善等六識得生。三者於六識中若有一無記識。而獨是執所攝持者。無有是處。四者諸識各依根生隨生一識根有執持。餘根應無。五者諸根數執持。義則不然。以此五義。因阿羅耶識是故諸根名有。執持本者從初諸識不得俱生。亦無是處。若人問言。有阿羅耶識諸識俱生。答曰。如是。汝言無者則為過失。何以故。有實義故。如阿含故。二識俱生。何以知之。如有一人欲得見聞。乃至於知諸識各各自根塵。心欲無異根塵無異。一識得生餘者何妨。此為實義。阿含後說分明者。諸識不俱取境不了。若以心識與眼識等為伴取境。是則分明。何以故。曾行諸塵。然後追思多不明了。識識不俱意獨緣故。不如緣現則易明了。識識俱故。故知俱生種本者。若離阿羅耶識眼等六識互為本者。則無是處。云何知耶。善識滅時不善心生。不善識滅善心復生。善不善滅無記心生。下界心滅中界識生。中界心滅上識即生。上識亦滅下心還生。有漏識滅無漏心生。無漏心滅有漏還生。故知六識不互為本。如次第心滅。於無數劫還更得生。故知阿羅耶識以為種本非是事者。諸識不俱則無此事。何以故。此有四事。一者器事。二者捉身事。三者言是我事。四者於塵事。如此四事念念俱生。若言一識於一念中知四事者。無有是處。言身受者。若離阿羅耶識有身受者。則無此義。云何知耶。猶如有人若實心作不實心作。要先思惟。若定心不定心諸受於身種種多生諸受得生。故知有阿羅耶識有無識定亦無此義。何以知之。若入無想定入無識定者。六識皆滅。此人應死。如佛所說。入無心定而識不滅。言非氣絕者。若離阿羅耶識有氣絕者。無有是處。云何知耶。如善惡二人臨命終時。善人足冷煖上至頂。頂若冷時人命即滅。惡人死時從頂冷至足煖氣滅時此人命終。意識常在身。阿羅耶識持身故。阿羅耶識滅而身即冷。便不覺樱4死錈湺虏挥梢庾R故。知有阿羅耶識
  欝陀南
境界相賴起 更互為因緣
得共相應生 與煩惱俱滅
  略說四義。知有阿羅耶識事。一種現有滅境界者。阿羅耶識因二境生。一者在內持事故。二者在外持器。不能分別諸相貌故。此內持者。執著邪我見習勢力。與根色俱時而執持者即為境界。此欲色界有。無色界中唯有執著邪我見習勢力。二者在外持器不分像貌者。在內為阿羅耶識所持即持外界。譬燈持炷油在於內而有外照。阿羅耶識事內外亦爾。此境界者甚深妙細。若以世中多聞智人。亦不能了此境。是恒而有異。云何無異。從初一念來被持境。乃至於死生一味事。阿羅耶識於境界中念念生滅。在欲界中取境微小。於色界中取境廣大。於無色界無量空處無量識處取無量境。於無所有處取微細境。於非有想非無想取境甚深微妙。此兩境故。微妙故。一味故。念念滅故。微小境故。廣大境故。無量境故。微細境故。甚深微妙境故。知有阿羅耶識事。相賴起者。阿羅耶識與五心數法相賴得生。思樱芟爰办蹲饕狻4宋宕蟮亍J菆笏鶖z五法微細。世中智人所不能了。同緣一境無有別異。共不苦不樂無記受俱。餘四亦爾。大地心數法相賴故。同報相賴故。微細相賴故。同緣一境故。非苦非樂相賴故。無記相賴故。知有阿羅耶識相賴而起。更互為因緣者。阿羅耶識與餘諸識互為因緣。此義有二。一者種本。二者依託。云何種本。諸善不善無記等識。皆因阿羅耶識以為種本。依託者。阿羅耶識持諸色根五識得生。不持不生。有阿羅耶識時意識得生六識。二事為阿羅耶識更互因緣。一者現轉增長種本。二者未來欲生之時令受報故。增長種本者。諸識生善不善無記念念熏修。阿羅耶識亦復如是。所以者何。後生諸識漸增長善惡轉勝。令受報者。有識於善不善有力者。未來世令阿羅耶識受果報。種本故。依託故。能增長故。令受報故。知有阿羅耶識與諸識互為作因緣。得共相應生者。阿羅耶識或共一識相應得生。如說於心心有我見憍慢為相。於有意識於無意識阿羅耶識恒相應生。此我慢心取阿羅耶識為境。言是我言有我為相。或二識俱生。謂於意識。或三識共生。謂於意意識。於五識中隨取一識。或四識相應生。於五識取二識。乃至於五六七識共生。六塵現在前故。此意識依心得立。因心未滅之時意識不解俊省R蛐娜魷缫庾R則解。意識有二境界。他塵境界。自塵境界。他塵者。謂取五識塵為境。自境界者。謂取於法。而此意識於餘七識有異義故。阿羅耶識與六識三受相應共生。謂苦樂不苦不樂。於欲界人天畜生餓鬼少分有三受。與自不苦不樂受共生地獄道。苦受不離。託阿羅耶受共生。三禪地。唯有樂受託阿羅耶識受共生。四禪乃至非想非非想地。唯有不苦不樂受託阿羅耶識受共生。如是六識中善不善無記法與阿羅耶識相應共生。又阿羅耶識與諸識相應共生。與客三受客善不善無記諸識相應得生。不得相雜。何以故。不同境界生故。猶如眼識俱生不與眼雜。阿羅耶識與諸識俱生不得相雜亦復如是。如諸心數同是心法。有種種相相應俱生。無有妨礙阿羅耶識而與七識相應俱生。亦復如是譬如流水與波俱生。無有妨礙。又如明鏡諸像俱生不相妨礙。於阿羅耶識而與諸識相應得生。無有妨礙亦復如是。復如眼識。或取一色一種一相。或取多色多種多相。耳識於聲。鼻識於香。舌識於味。身識於樱R鄰腿缡恰R庾R遍取種種諸相無有妨礙。分別六識其義如此。心界於前已說至於滅時與四煩惱共相雜生。我見憍慢我欲無明。此四煩惱於定不定地。於善不善無記法中。無有妨礙。即是穢污無記之法。是故阿羅耶識而與諸識相應生故。復與三受相應生故。亦與善等相應生故。以是義故。是故知有阿羅耶識相應共生。與煩惱俱滅者。阿羅耶識即是一切煩惱根本。云何知耶。能起眾生世間根本。能生五根及於六識。亦起國土世界根本一切業起諸因緣故。亦是交互牽報根本。云何知耶。無有見他眾生不生三受。是故佛說眾生遞互為增上緣。是以阿羅耶識為一切本。現在世中是苦諦體。未來世中能生集諦。是為一切煩惱根本。問曰。若言阿羅耶識為一切法而作根本。解脫分善通達分善。是諸善根以此與集諦應有妨礙。答曰。阿羅耶識不為達分諸善根本。世間諸善得增長。達分善根轉更明勝。達分善根轉明勝故。世間諸善得報亦勝。世尊依阿羅耶識為一切種本。故說此言。謂眼界色界眼識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識界。阿羅耶識中有種種性故。故說種本積聚譬喻。如是阿羅耶識而是一切煩惱根本。修善法故此識則滅。言修善者。諸凡夫人起善思惟。而取諸識以為境界。進行安心初觀諸諦。若證四諦得眼智明慧。則能破壞阿羅耶識。未見四諦則不能破。何時能見阿羅耶識。如是進行。若諸聲聞入不退地。又諸菩薩入不退地。得通達法界則能得見。於此識中即見一切諸煩惱聚。於內於外即見己身為煩惱俊l秲纫娚矶鵀槿琨惡煩惱諸苦所俊R磺行蟹N煩惱攝者。聚在阿羅耶識中得真如境智。增上行故。修習行故。斷阿羅耶識即轉凡夫性。捨凡夫法阿羅耶識滅。此識滅故一切煩惱滅。阿羅耶識對治故。證阿摩羅識。阿羅耶識是無常。是有漏法。阿摩羅識是常。是無漏法。得真如境道故證阿摩羅識。阿羅耶識為麁惡苦果之所追逐。阿摩羅識無有一切麁惡苦果。阿羅耶識而是一切煩惱根本。不為拢蓝鞲尽0⒛α_識亦復不為煩惱根本。但為拢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