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从书 俄罗斯诗神-普希金的诗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队已叛他而去,他狼狈不堪地躲进草原的深处。在那里他巧遇玛利亚,但她因突然失去父亲而精神失常,咒诅马塞帕:

  老头子,我要另外一个你。

  快点走开吧,让我静一静,你的眼光可笑而又可怕,你是这样的丑,他多么美,他的眼睛里闪耀着爱情,他的言语充满着柔情蜜意,他的胡子比雪还要洁白,而你的胡子满沾着血迹。

  普希金的长诗艺术地再现了18世纪初的俄国惊心动魄的历史,诗中,作者热情地歌颂了祖国的复兴:

  那是个动荡混乱的时代,那年轻的俄罗斯的力量,正在艰苦的战斗中锻炼。

  英明的彼得刚使他成长。

  …………

  经历过许多命运的打击,忍受了长期惩罚的磨炼,俄罗斯才日益强大起来。

  《波尔塔瓦》在艺术上集英雄史诗和传奇故事、民间诗歌风格于一体,气势恢宏,场面壮观,所反映的历史背景是全景性的。上至皇帝和统帅,下至百姓和兵士。

  故事曲折、动人、扣人心弦,将历史事件与个人命运巧妙地联系在一起。

  这首诗的语言极为精炼。像波尔塔瓦之役这样重大的历史事件经诗人精心剪裁,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战争的时间、地点、规模、结果、两军统帅的形象准确地表现出来,使战争场面跃然纸上。

  长诗采用了许多形象质朴的比喻及疑问式的诗句,豪放隽永的结合,又体现了民间诗歌的特点。

  《波尔塔瓦》一诗中描绘了一系列历史人物,其中彼得大帝的形象最为光彩耀眼。彼得大帝是个创业者,也是一个杰出的军事统帅。波尔塔瓦一役使俄罗斯从此逐渐走向振兴。彼得大帝身体力行,冲锋陷阵,这本身就揭示了他深受三军将士拥戴的原因。

  诗人塑造的叛国者的形象也很成功,从政治上和道德上都否定了马塞帕。这个民族的败类,虚伪、顽固而嚣张,背叛亲朋和祖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在俄国历史上波尔塔瓦战役的胜利又成为新都彼得堡的奠基礼。彼得堡是普希金心中的北国花园,涅瓦河畔那造型各异的高楼大厦使这座名城成为俄罗斯近代建筑的博物馆。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就是俄国在欧洲大陆崛起的象征,是彼得大帝改革事业的纪念碑。

  俄国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它是从野蛮的封建农奴制走向近代欧洲文明社会的。这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既闪耀着历史进步的辉煌,又充满着农奴与平民的血泪。可以说,俄罗斯的近代史是一部发展与痛苦相交织的凝重的历史。

  普希普曾一度在国家历史档案馆主编彼得大帝时代的编年史。彼得大帝的历史功绩与俄罗斯民众付出的代价给诗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当普希金读过那段艰辛的历史后再回首去看他早已熟悉和眷恋的京城时,他不再像以往那样,仅仅感到帝国都城的宏伟与壮观,而开始感到那辉煌后面的沉重。诗人从小就崇拜引导俄国强盛起来的彼得大帝。他清楚地记得这位雄才大略的君王的名言:我们要打开瞭望欧洲的窗户。过去,普希金只知道彼得的英名与功业,而今研究了彼得堡的发展史后,才知道这位帝王仍具有专断与冷酷的本性,当诗人再次注视那矗立在涅瓦河岸边的彼得大帝的青铜雕像时,一种敬畏之感油然而生。历史的变迁像戏剧一样一幕幕地闪过他的脑海,而涅瓦河的浪涛声又把他拉回到现实之中。他又想起不久前水漫京城的惨景。彼得堡的悲欢不就是俄罗斯近代生活的缩影吗?于是,一个神秘而凄惊的传说在普希金笔下出现。这就是诗人后期的力作——叙事长诗《青铜骑士》。

  这个故事从彼得堡城市的兴建讲起。波尔塔瓦战役的硝烟刚刚散尽,庆功礼炮的轰鸣尚余音未消,雄心勃勃的彼得大帝站在涅瓦河的入海口作出了又一项历史决策:

  我们要从这里震慑瑞典。

  这里要兴建起一座城市,叫那傲慢的邻人难堪,上天注定,让我们在这里

  打开了一瞭个望欧洲的窗口,我们要在海边站稳脚跟。

  各国的旗帜将来这里聚首,沿着新辟的航路,我们

  将在这广阔天地欢宴朋友。

  彼得大帝一心要把俄国变成一个欧洲大国,要在北方建立立一座新的都城。在他的构想中,俄罗斯将成为世界文明社会的一员,为此,彼得大帝采取了断然措施,向俄罗斯落后的观念宣战,变内陆意识为海洋意识。这就是彼得要在涅瓦河的入海口新建都城的战略目的。

  然而,新都的建设十分艰难,其中有社会传统意识的阻碍,更有恶劣环境的制约。在旧都莫斯科贪图享乐的大贵族们反对迁移,彼得大帝就下诏强制搬迁。新城的所在地本是一个荒芜的渔村。这里地势低洼,土质松软。每当秋季,涅瓦河的浪潮常把沿岸的房屋冲毁。一到寒冬,渔舟又无法在冰冻的河道上航行。好不容易盼来春天,又会冲垮路基。夏日里,杂草丛生,蚊蝇遍地,令人生厌。在这样的险恶条件下施工,农奴们苦不堪言。成千上万的农奴用他们的血汗和生命终于筑起俄罗斯北方的花园城市:

  雄伟的宫殿和塔楼

  已是鳞次栉比,各国商船

  从世界各地成群结队

  驶向这物产丰富的港湾。

  涅瓦河披上大理石的盛装,一座座桥梁飞越河面,它那大大小小的岛屿之上

  缀满了浓荫蔽日的花园。

  这个优美的俄罗斯新都成了沙皇和贵族的乐园。贫穷的市民却与它的繁华与舒适无缘。在这座城市的一隅住着一个小公务员,名叫叶甫根尼。他的生活既清苦,又孤单。为了生存下去,他不得不拼命干活,从早忙到晚。微薄的俸禄使他不可能有更多的生活奢望。他虽然已有未婚妻,但成家也非易事。他只能盼望几年后,混得一官半职再娶妻生子,安度此生。可是他哪里知道,肆虐的涅瓦河就要冲掉他微不足道的梦想,在一个深秋的夜晚,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而下。涅瓦河就像变了脸的凶神,朝着彼得堡猛扑过来:

  围困!冲锋,凶恶的巨浪

  涌进门窗,如盗匪一般

  倾刻间,彼得堡所有的大街小巷都成了水的世界。冬宫广场恰似一片汪洋,茅屋被水冲没,商店荡然无存,家俱的残片浮在水上。叶甫根尼从梦中惊醒,他逃上大街,爬上一座石狮子。雨水浇透了他的衣衫,狂风掀掉了他的破帽。他对这些毫无感觉,只是绝望地注视着涅瓦河的那一边,在那儿有他最后的希望和梦想:

  几乎就在海湾的近旁——

  有一溜没有粉刷的围墙

  那里住着母女俩,他的偶像

  他的芭拉莎……

  他终于等到了风雨停息。洪水洗劫后的彼得堡满目疮痍,被巨浪冲坏的家什四处散落,许多难民无家可归。叶甫根尼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家,而是去找他的未婚妻。他租了一条船,渡过河来到那个小岛上。然而,芭拉莎的家已被洪水卷得无影无踪。面对这幅惨景,叶甫根尼惊呆了:

  唉,他那六神无主的头脑

  如何经得起这强烈的震荡。

  狂风山崩海裂般地吼叫,涅瓦河狂暴的涛声还在

  他耳边震响……

  从那以后,在彼得堡的大街上,人们经常可见一个年轻的疯子,他到处流浪,乞讨残羹。粗暴的车夫有时用鞭子抽他,淘气的流浪儿也敢欺侮他。

  一天,叶甫根尼疯疯癫癫地来到彼得的青铜塑像前。他猛然意识到,他的一切苦难正是这个骑士带来的。

  那失去理智的可怜人绕着

  偶像的底座走了一圈,把他疯狂的视线投向

  那半个世界的君主的容颜。

  他觉得胸口发闷,于是

  把额头靠在冰凉的栏杆上

  他眼前像蒙上一片云雾

  烈焰燃烧在他的心房,血在沸腾。他变得阴沉可怕

  在这高傲的铜像面前,他咬呀切齿,握紧拳头,像鬼魂附上身体一般,他气得发抖,低声骂着:“好哇,你这奇迹的创造者!

  等着瞧吧!……”

  然而,小公务员的抗议是那么地无力,他忽然感到,青铜骑士策马扬鞭正朝他追来,他吓得没命地逃跑,可那令人心悸的马蹄声却始终在他身边震响。历经恐慌和贫病,叶甫根尼凄然逝去。

  这篇长诗分序诗和正文两个部分。序诗颂扬彼得和彼得堡城,正文讲述涅瓦河泛滥和小公务员的遭遇。序诗虽然不长,但它在长诗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