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文学评介从书 俄罗斯诗神-普希金的诗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来给你干话,工钱可以不要,到年底只须在你的脑门儿上弹三下。”神父一听不要工钱,就满足口答应了。于是,巴尔达带着铺盖卷来到了神父家。

  他睡的是麦秸,吃四个人的粮,干七个人的活,天还没亮就起劲干话,套好马,耕好田,生好炉子,一切都买好,准备好,鸡蛋煮好,亲手把壳剥掉。

  神父没料到,巴尔达如此能干勤快,他看着长工忙这忙那,不禁喜上眉梢;可是弹脑门的日子一天天逼近,他又急又恼,吃不香,睡不着。见丈夫整天心事重重,他的妻子出了一个“高招”;派巴尔达跟魔鬼讨年贡去,讨不来,就算他一年白干。巴尔达二活没说就到海边去找海底的魔鬼讨债了。在那里他同魔鬼斗智斗勇,显示了他神奇的本领,起初小魔鬼想赖帐,尔后又建议以竞跑的胜负来决定是否还年贡。小魔鬼提议沿大海赛跑。巴尔达说:“你哪是我的对手,只须我的小兄弟兔子就绰绰有余了”。长工在森林里抓了两个兔子放进口袋里,到海边后,放出一只与小魔鬼齐跑,那小兔子溜进了森林,可小魔鬼仍在没命地瞎跑,第它回到岸边一看,巴尔达正抱另一只小兔在嘲笑它呢。第一个回合就这样轻松取胜。后来巴尔达又通过比试投掷和举马比赛,终于迫使魔鬼交出了年贡。这下神父再也无计可施,提心吊胆地等着长工弹脑门儿了。

  可怜的神父,把额头凑了上去;

  第一下,神父蹦上了天花板;

  第二下,神父打成了哑吧,第三下,神父变成了老傻瓜。

  最后,又机智又能干的巴尔达警告神父,以后别再贪便宜了。

  这篇作品在幽默诙谐的背后反映了深刻的现实。巴尔达一个人干那样繁重的活,从一个侧面透露了俄国农民的生活艰辛,他们负担沉重,还常常劳而无获,被统治者盘剥。诗人十分同情劳动人民,想通过文艺作品为他们鸣不平,巴尔达是俄国农民的写真。童话曲折地反映了人民同压迫者的斗争。巴尔达弹神父的那三下,与我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中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情节相比,颇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机智的农民同阿拉伯民间智者阿凡提也很相似,他心地善良,嫉恶如仇,有勇有谋,是一个很有光彩的俄国劳动者的形象。

  普希金热爱大海,纵观他的童话诗,其中有许多情节都同大海结下了不解之缘。鲁斯兰公爵在海的上空与魔鬼搏杀,格维顿王子在海上飘泊,长工巴尔达也在海边与魔鬼斗智。1833年写成的《渔夫与金鱼的故事》则完全以大海为背景,甚至把它作为童话的一个重要角色。

  这篇童话说,在湛蓝的大海边,住着一户贫穷的渔人。老渔夫勤劳而善良。不管吹风下雨,他都出海打鱼,以微薄的收人养家糊口,他的老伴却是一个凶悍贪婪的妇人,不爱劳动,还对老渔夫无礼相待。一天,老渔夫照例出海打渔,意外地捕获了一条金光灿灿的小鱼儿,不等老人将它装进渔篓,它竟张口像人一样说起话来。它求老渔夫放它回海,日后一定会重重地报答他。善良的老人照它的话办了,还为它祝福。老渔夫回家后兴冲冲地对老伴说他当天遇到的奇怪事情。不料,老渔婆竟破口大骂丈夫是个大傻瓜,并催他返回海边去索要一只木盆。老渔夫只好回到海边,他轻声地呼唤小金鱼,不一会儿,金鱼就出现了,它得知老渔夫的来意后,就安慰他说:别难过,上帝会给你一只新木盆的。老渔夫回到家中一看,老太婆果然如愿已偿。他想,老伴得到这只又大又结实的新本盆后定会心满意足了吧。谁知,老太婆却骂得更凶了。她责备丈夫为何不向金鱼索要木房子。没办法,老渔夫又回到了海边。此时,大海已微微翻动起来。他唤出金鱼,说明来意,金鱼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他的要求。等他回家一看,他的破渔棚已经变成了窗明几净。宽敞漂亮的新木屋。但是,老太婆还是不满意。她又连骂带催地让丈夫讨要更多的东西,她要当贵妇人。老渔夫再次来到大海边,只见浩瀚的大海巳经骚动起来。这一次,金鱼又一次满足了老人的哀求,他的老伴真成了贵妇人,浑身上下珠光宝气,而且还鞭打伺候的奴仆。半月后,贪财的老太婆又不舒心了,她不再满足于作贵妇人,而想当至高无上的女皇,老渔夫听了她的狂言,又惊又气,骂她疯狂,老太婆竟狠狠打了丈夫一记耳光。金鱼同情老渔夫,又满足了老太婆的欲望。可是,欲壑难填的老太婆又提出当海上霸王的无理要求并妄想让金鱼来伺候她。这一次,老渔夫心情沉重地来到海边,他看见大海掀起了怒潮,海上刮起了风暴。当金鱼了解到老太婆的野心后,它沉默了,接着把尾巴摆一摆,便游进了海底深处,再也没有出来。

  结果,老太婆又变成了原来的模样,住的依旧是那间破泥棚,用的依旧是那个破木盆。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一篇寓意深刻且批判意识很浓的童话。从表层意义上说,它告诫人们,要与人为善,不要贪得无厌,否则会适得其反。从深层方面讲,它虽是童话,有神奇的外在形式,却又有现实的基础。在沙皇俄国,统治阶级对农奴的剥削和压榨愈来愈狠,沙皇政权就是一个掠夺机器,农民被逼得走投无路,被迫起义。俄国历史上众多的农民起义为普希金的作品提供了真实的依据。金鱼是劳动者的象征,世上的一切都是他们创造的。人民有无比伟大的创造力,从普通的木盆到豪华的宫殿,没有一样不是出自他们灵巧的手中,但他们不会永远逆来顺受,当暴君霸占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时,他们就要起来反抗剥夺者。童话中诗人用大海的变化暗喻了人民的反抗。起初,大海波澜微起,最后发展成汹涌的怒涛。与金鱼相对的形象是老太婆,她贪得无厌,狂妄自大,凶狠残忍,作者通过这个形象暗喻了沙皇的残暴、鞭挞了统治者的丑恶与贪婪。

  从以上介绍的童话中,不难看出,普希金对孩子们的启迪是较为全面的。他教育儿童要勤劳、勇敢、与人为善、忠诚宽厚和礼貌谦逊;教会他们识别什么是贪婪、阴险和嫉妒。从浅显生动的故事中儿童可以初识社会和自然。他的童话内容丰富,情趣盎然,音乐感强,易于诵读,是培养少年儿童的珍贵的精神食粮。

  忧郁的南俄传奇

  普希金的《自由颂》、《致恰阿达耶夫》和《乡村》等一系列反专制争自由的革命诗篇在帝俄京城和外省广为流传,它们像黎明前微露的晨曦在漫漫的黑夜中划出一线光明;它们似暴风雨前矫健的海燕在天空里与乌云搏击。这些诗篇使觉醒的人们感到鼓舞,而以沙皇为代表的反动势力却感到如芒刺背,利刃穿胸。由于沙皇的迫害,21岁的普希金被流放到俄国的南方。

  1820年,青年诗人来到了南俄的高加索地区。这里群山起伏,重峦叠峰,天高地阔,云雾缭绕。清澈的山泉从万丈悬崖飞泻而下,苍鹰在寂静的山谷里盘旋。这里没有彼得堡闹市的喧嚣,也没有上流社会的尔虞我诈。在这儿只有山野的宁静和纯朴的民风。高加索山区杂居着格鲁吉亚人、切尔克斯人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他们祖祖辈辈与大自然为友,性格质朴而勇猛。他们大多保持着古老的生产方式,自给自足,生活得像风一样自由。普希金生平第一次呼吸到了如此清新的空气,感受到如此独特的情调。他第一次看到了这样绮丽的自然景观。诗人爱上了这里峻峭的山峰,留恋那无垠的荒原,醉心于清凉的山泉,他也爱上了山民的的粗犷和豪爽。诗人的思绪也随着高加索的骏马在青翠的山野里驰骋。不久,他又游历了克里米亚和比萨拉比亚的草原。那里的奇异风光、异域情调同样触发了诗人的浪漫激情。于是,一个个动人的传奇故事就在他忧郁的心里孕育而成。

  普希金到南方来,名义上是“调任”,实际上却处于囚徒的地位。他无论走到哪里,都被沙皇的鹰犬监视,行动上毫无自由可言。由于这“囚徒”般的感觉,普希金写出了中篇叙事诗《高加索的俘虏》。

  故事的主人公像作者一样,是一个俄罗斯贵族青年,是上流社会的文明人。他曾经抱着青春的热望走进了社会。初恋的喜悦使他陶醉过,尔后又成为情场上的宠儿。他有过如诗的理想和美妙的憧憬,但他渐渐地感到了尘世的险恶与冷漠。朋友的背叛和情人的变心使他心寒,浮华利禄让他生厌,流言诽谤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