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前清秘史(上部)--入主中原之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个未经考证的说法,有一次,大明辽东总兵举行操典,努尔哈赤恭逢其盛。他满面惶恐畏惧,连声赞叹“天威赫赫”,并一再表达自己“愿充天兵中一小卒”的强烈愿望。致使大明帝国军事将领对于自己的威慑力与感召力极感满意。
  万历时期,皇宫失火,几个著名大殿被焚毁,朝廷曾经在全国征集工匠修复。有文书记载着一个说法,说是早已经在今天新宾县附近称王的努尔哈赤,甚至可能曾经化装成民工,来到帝国的心脏地带共襄盛举。这个说法不一定是事实,但是,他对帝国由里到外的腐烂程度有着透彻的了解,则应该是不必怀疑的。
  就这样,三十六年间,努尔哈赤在得到大明帝国中央政府崇高奖励的同时,身经百战,先后用兵征服了下列女真部族。
  建州女真五部,他们是:苏克素浒河部、浑河部、完颜部、董鄂部、哲陈部;
  长白山三部,他们是:鸭绿江部、朱里舍部、讷殷部;
  松花江流域的海西女真四部,他们是:叶赫部、哈达部、辉发部、乌拉部;
  乌苏里江流域野人女真三部,他们是:渥集部、瓦尔喀部、库尔喀部。
  在此期间,他于公元1587年即大明万历十五年,在今天的辽宁省新宾县永陵乡附近的费阿拉城称王。当时,是努尔哈赤起兵的第五个年头,他的势力范围约方圆二百里,相当于今天北方小一点的县治。与其他土酋不同的是,有记载说,努尔哈赤建设王城时,可能还有中央或地方政府派来的设计师与工程师恭逢其盛,一道参与了工程的设计与施工。这里面,大约可以看成是渗透了李成梁对他的爱护与支持。这很正常,想想看,他的父亲和祖父被误杀,当时,被理解成是为国殉忠,他本人又如此忠诚国事,努尔哈赤没有理由不受到帝国政府的格外关照。
  因此,两年后,公元1589年即大明万历十七年,李成梁第一次离开辽东前线之前两年,帝国中央政府下令封努尔哈赤为“建州左卫都督佥事”,大约相当于军分区司令助理的级别。有证据显示,此时,他手中掌握的敕书由当年的三十道猛增到了五百道。 
                  
战争真的开始了(6)
  六年后,公元1595年即大明万历二十三年,正值抗倭援朝战争打得难解难分之际,大明帝国中央政府以努尔哈赤“保卫边疆的重大功绩”,晋升他为正二品龙虎将军,成为建州女真人中第一个得到如此崇高职衔的酋长,并享受中央政府每年八百两白银、十五匹绸缎的政府特殊津贴。
  就这样,在三十余年时间里,努尔哈赤一方面不停地向朝廷表达谦恭与忠诚,另一方面,则以卓越的军事才华和勇猛绝伦的武力兼并女真各部族。“以韬光养晦示朝廷,以衔枚疾走创业绩”,使朝廷始终把他看作无足轻重的疥癣之疾,以为他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和小流氓一样的“属夷首鼠常态”(孟森《明清史讲义》)。以至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将我国大东北地区除辽东明军防区和女真叶赫一部之外的地方,囊括进了自己的麾下。他所控制的区域,包括了今天远东西伯利亚的大片土地。他肯定不会知道,就凭这一点,他就已经为中华民族立下了不小的功勋。
  于是,这场早在三十六年前就已经开始了的战争,愣被努尔哈赤主导着打成了世界上最为奇特的一场战争。三十六年之间,大明帝国作为战争的一方,不停地为另一方加官晋爵,帮助他壮大自己的力量。三十六年后,当这另一方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将锋利的矛头真正对准被打一方时,后者方才恍然大悟:那一切原来都是冲着自己来的!
  他们真的以为战争今天才刚刚开始。
  此中情形,令人扼腕叹息。帝国制度确如一架没有制动装置的过山车。当它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时,具有排山倒海般力量,所向披靡。当它滑向错误的道路时,其破坏性能量同样无人能够阻挡。
  公元1618年即万历四十六年,是明、清关系史上重要的年份。大明帝国在位时间最久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时年五十六岁。他和他的臣子们,终于用近三十年的荒怠和没完没了的党争、倾轧与争吵,迎来了万历朝的最后两年岁月。
  命中注定,帝国要在皇帝生命的最后两年,开始为自己以往的苟且、自私、贪婪、短视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就是——在未来的岁月里,使千百万人民陷于水深火热的同时,将皇朝送上绝路。
  此时的努尔哈赤则已逢花甲之年。这位比万历皇帝大四岁的老英雄,在他六十岁时,老当益壮生机勃发,似乎刚刚进入生命中最辉煌的时段。正月,在他那并不辉煌,甚至称得上是简陋的汗宫内,六十岁的老汗王断然宣布:“我决心已定,今年要出征。”他不再掩饰,将锋芒直指大明帝国。未来的历史进程表明,正是在即将开始的八年里,他将自己的人生事业推上了颠峰。
  三年前,李成梁以九十岁高龄死去。转过年,努尔哈赤就在赫图阿拉即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立后金国,建年号为天命,自称“覆育列国英名汗”,正式切断了与大明帝国的通贡关系,并开始推行他那著名的八旗制度。而由于李成梁和万历皇帝主动放弃宽甸六堡,给努尔哈赤一下子增加了八百里偌大的战略回旋空间,使得大明帝国基本丧失了钳制努尔哈赤的前进基地,甚至变得连努尔哈赤究竟在干什么,他还想干什么都难以察觉。以至于连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汗国的消息,大明帝国朝廷可能都是从朝鲜国王派来的使节那儿知道的。
  此时,努尔哈赤兵马强劲,疆域广大,实力已今非昔比。但是,对于他来说,总体的战略态势并不是很好。在他的东南部,是大明帝国的亲密盟友朝鲜;北部和西北部是虎视眈眈的蒙古部族与受到大明支持的叶赫部;西部与西南部则是庞然大物——大明帝国。这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除了东北方向是他寒冷荒芜的后花园之外,其他三面全部被他的敌人或潜在敌人封死,他向任何一个方向突进,都有可能受到来自侧后翼的包抄,从而被截断后路,四面受敌。
  此时,他偏偏将剑锋指向看起来最为强大的大明帝国,这实在是一个出人意表的、极其大胆也极其高明的决定,可能是努尔哈赤一生中最为重大的一次冒险,一次将身家性命全部赌上去了的孤注一掷。不管是亡命徒性格使然,还是他真的洞察了大明帝国貌似强大实则虚弱不堪的本质,这场豪赌的结果都一样,胜之则打开一片崭新的天地,失败就会倾家荡产,甚至死无葬身之地。 
                  
战争真的开始了(7)
  努尔哈赤的思路是,如果能够重创大明,使这个庞然大物不再指手画脚,那么收拾两翼的叶赫部与朝鲜就会相对容易许多;否则,自己可能永远都会腹背受敌。对于他来说,这实在太难受了。另外一个因素,可能也是促使他下这个决心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他很了解大明帝国,知道这个国家已经病入膏肓。但是,无论如何,能够作出这样的决定,都使努尔哈赤从一个割据地方的草莽枭雄,上升成为了不同凡响的英雄。
  公元1618年即大明万历四十六年,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汗王宫发布了他那著名的《告天七大恨》。
  这是一篇将重大原则立场和鸡毛蒜皮小事杂糅在一起的、很可爱的政治文告,很像我国民间那些招呼乡亲们拿起锄头去打冤家、吃大户的传单揭帖。这份文告语言质朴而富有煽动性,对于唤起那些满腹委屈的底层群众同仇敌忾,其作用想必不小,却也表明了努尔哈赤和他那些凶猛的战士们在政治上的识见程度。
  比如,其中的第四大恨就很有意思,说的是明朝为叶赫撑腰,导致叶赫部落将努尔哈赤早就已经订婚的一位女子改嫁给了蒙古,遂成为努尔哈赤的心头大恨。
  这位令努尔哈赤感受到耻辱和愤恨的那位女子,就是东哥。
  本来,东哥的故事与明朝没有太大的鸟关系,明朝的皇帝与地方文武没有参与抢夺这位美女已经很不错了。努尔哈赤则坚定地相信,如果没有明朝的支持,叶赫部断然不敢如此胡来。这可能的确道出了当日的部分实情。于是,这件事情也就成了他七大恨中的一恨。其实,这是一件发生在将近二十年前的往事,为此,该流的血早就已经流过,努尔哈赤一直因为时机与实力的缘故隐忍不发。如今,这位女子韶华已逝,成为时人口中的“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