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书屋2002-07-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此他没有直接作答,而是讲了一段不相干的经历,说他在抵达肯尼迪机场后,丢掉了随身的钱财和讲稿,尽管他很沮丧,可最终还是幸运地熬过来了。“只要熬过来,不幸的经历总是值得的。”他说。这番话使我想到克里玛的小说《我快乐的早晨》,一部面对生活的荒诞而显得轻松快乐的作品。   
    对克里玛来说,将重大历史事件与日常生活细节相提并论,这并不是我们常说的“向前看”,而是将两个全然不同的范畴联系起来的存在隐喻,正是这个纯粹卡夫卡式的回答,为我们提供了理解这位作家及其作品的关键。   
    克里玛1931年生于布拉格一个犹太家庭,父亲是位电机工程师。他十岁时就随父母被关进纳粹集中营,在那里度过三年多时光,一直到二战结束。悲惨贯穿了他的童年,他的所有儿时伙伴都死在了毒气室,这段经历无疑渗透到了他后来的创作中,形成了他的个人风格。1956年,克里玛从著名的布拉格查理大学语言学院毕业,任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并从1960年开始发表小说和戏剧。自1964到1968年期间,他一直在当时最负盛名的一家知识分子周刊任文学主编。作为一个曾在纳粹集中营中呆过的作家,克里玛对自由的敏感必然会与现实社会发生冲突,随着经验的增长,他越来越意识到,基于反抗压迫的革命并不一定就会导向自由和正义的境地,所以在“布拉格之春”中,他表现得相当活跃。当这一事件随着苏军坦克的入侵而告结束后,克里玛去了美国密执安州一所大学,在那里做了一年访问学者。之后他谢绝了朋友的劝告并回到捷克,但随即失去了工作,为了生计,他做过短期的救护员、送信员和勘测员助手,同时仍作为一个自由撰稿者继续写作,这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是很普遍的事。有二十年时间,他的作品在捷克国内完全遭到禁止,只能以“地下文学”的形式在读者中私下流传。这些作品与哈维尔、昆德拉等人的作品一道,构成了当代捷克的另一种文学史。1989年发生的“天鹅绒革命”,使他的作品重新得以出版,此后他开始担任国际笔会中心捷克分会主席,后改任副主席至今。接踵而来的是,他的文学声誉日隆,在捷克的读者群中甚至超过昆德拉,成为九十年代捷克的代表作家,一部作品的销量在其国内就达十余万册。那原因,除了其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外,大概也是因为他不像昆德拉那样最终移居国外,而是一直坚持留在国内写作,所以更能与当代捷克人的情绪相通。用克里玛的话说,他的作品试图表现的是一种“布拉格精神”。在这个意愿的驱使下,他写出了《我快乐的早晨》及其它许多作品,如《我的初恋》、《爱情与垃圾》、《被审判的法官》、《我金色的贸易》、《等待黑暗,等待光明》以及随笔集《布拉格精神》等,这些作品都已被译成了多种文字,并受到世界文坛愈来愈多的关注和好评。   
    对任何一名捷克人而言,“你是怎么熬过来的?”这问题都不仅是属于个人的,而且也是属于一个民族的。克里玛的创作就很清楚地表明,他的作品植根于他个人的命运,而他个人的命运又植根于民族的命运。在历史上,捷克民族属于古斯拉夫族的一支。早在公元九世纪,他们的祖先就建立起自己的国家,笃信天主教及其以后的新教。十六世纪捷克并入奥匈帝国,成为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一个属地。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岁月里,捷克又曾先后经历了德国纳粹占领和苏军占领,尤其在东西方冷战时期,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它长期属于分裂的欧洲的一方,丧失了国家的特性。但无论有多大的压制,民族和个人的特性仍然能借助于文学,穿过重重的政治帷幕传出来。相对于捷克的政治地位,它的文学无论其成就还是影响,都早已是世界性的了。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捷克人在斯拉夫民族中是最古的人民,也有着最富的文学。”这话并不过誉。对中国读者来说,这块波希米亚的旧土富饶而迷人,似乎特别适合于文学的生长,从这里走出的作家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如群星灿烂,凸现在我们远眺世界的视野中。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读者今天大概还能记得哈谢克的名字,他的《好兵帅克》曾在我们心里引起过长久的回响。到二十世纪下半叶,又有一些捷克当代作家,如现任捷克总统哈维尔,被称为先锋派重要代表的赫拉贝尔,以及中国读者已经非常熟悉的昆德拉等,更是由于其作品描写了极权社会中人的异化和荒诞,同时又处处表现出独特的波希米亚人文精神,而为世界文坛所瞩目。可以说,大多数捷克作家的作品其实都是在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在一个缺乏自由的社会中人们是怎样活下去的。   
    捷克人的气质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退缩,这是一种讲究现实的人文精神,从哈谢克到克里玛,都可以寻绎出它的一脉相承。这种精神渗透了捷克人的生活,造成了一个非常大的现实空间。比如,在 散文随笔集《布拉格精神》里,克里玛就曾指出,不同于周围国家,布拉格市中心的建筑都有一个不起眼的外表,这里的人在上世纪末还曾仿造过一座埃菲尔铁塔,但比例却要小得多,看上去就像是对伟大的一个幽默。原因大概是悖谬的,一方面是饱受蹂躏的大陆民族,有着对故土的挚爱和对苦难的敏感,一次次卷入大国之间的霸权争夺,经历了不同时代的极权统治,难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而充满对这个世界的荒诞感;另一方面则是经受过文艺复兴的理性的洗礼,融合了捷克、德意志和犹太三种居民的文化传统,在长期的兼容并包中也学会了妥协和适应。但退缩还不是完全因为这些,而是因为他们经历得太多,由于意识到生活和人性的全部本质,任何社会进步的政治神话都不能让他们轻易相信。说到底,二十世纪无数人为的灾难往往都源于此。由这种怀疑而来的,则是对一切绝对和崇高的事物都本能地反感,所以捷克人的一大特色就是不喜欢张扬和激情,热爱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意义,面对生活中的荒谬,他们从不会让自己燃烧起来,而是宁愿用幽默的顺从来消解。正是这个特征创造了捷克的艺术和文学。捷式的埃菲尔铁塔是这样,克里玛也如此。他的许多作品都有一个基本的情节,往往是一个被剥夺了工作权利的知识分子沦落到社会底层,为了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不得不从事各种低下的职业,接触到各种普通的人。这是一种沉默之后的生活,属于日常人生的一面,它也许有很多卑微之处,但却是实在的,所以值得一过。   
    回想起来,我们也曾有过英雄主义的时代,青春被豪情满怀地表演,想要奔向美好前方的崇高感觉占据了全部心灵,而同时身边的真实生活却被遗忘了,激情的浪潮退去,留下的却是一片荒芜的沙滩。退缩其实是从各种绝对的价值观的退出,它是一种生活的均衡感,一种消极而深刻的理性。退缩的结果不但产生了哈谢克,而且还产生了卡夫卡。   
    在《我快乐的早晨》这部小说中,克里玛以他惯有的从容和平静,讲述了一个世俗而没有激情的故事。小说作于1978年,恰好是“布拉格之春”十周年之际。它采用的是一种散漫的结构,有点类似今天的电视连续剧,在一个星期的时间长度里,叙述七个各自独立的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叙述者所从事的不同工作为基点,把周围的人物统摄进去。比如,《一个黑市的故事》、《一个感伤的故事》、《一个小偷的故事》等等,而以一个中心人物即叙述者本人贯穿其中,将每天发生的故事联缀起来,成为一部既松散又紧凑的中长篇。由于不像传统小说一个故事到底,喜新的读者可能会觉得别致。它与《我的初恋》和《我金色的贸易》组成了一个三部曲,都是通过一个叙述者的视点,讲述几个相对独立且带有自传性的故事。这种形式大概更能体现出克里玛的创作理念,即真正的生活不是暂时决定人们命运的政治,而是在这种政治下普通人广泛的源远流长的日常生活。   
     小说以六十年代末那场举世闻名的政治动荡后令人窒息颓唐的时代为背景,其中的主人公身上可以看出克里玛本人的影子。第一人称的“我”即作者本人是一个作家,在苏联军队入侵捷克后失去了工作(这在当时是司空见惯的事),迫于生活,他混迹于社会底层,干过鱼贩子、护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