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代汉语 (第一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墨子·鲁问)
  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墨子·兼爱上)这种〃焉〃字又可以写作〃安〃或〃案〃,《荀子》书中比较常见。例如:
  故先王圣人安为之立中制节。(荀子·礼论)
  是案曰是,非案曰非。(荀子·臣道)有人把这种〃焉〃字解释为〃於是〃〃乃〃〃则〃,认为是连词。其实这种用法的〃焉〃字和指示代词的〃焉〃字仍然相通。如果说,指示代词的〃焉〃字用於句尾有可能逐渐取得语气词的性质,那么当它用於句中从而逐渐取得某种关联词的性质并不是不可能的。但是〃焉〃字的这种用法似乎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一般古书上并不常见。
  古汉语通论(九)
  否定句,否定词
  表示否定的句子叫做否定句。否定句中必须有否定词。否定词可以是副词,如〃不〃〃弗〃〃毋〃〃勿〃〃未〃〃否〃〃非〃;可以是动词,如〃无〃;也可以是代词如〃莫〃(〃莫〃字是一个否定性的无定代词,汉代以前很少当〃勿〃字讲,见下文)。例如:
  朽木不可雕也。(论语·公冶长)
  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论语·卫灵公)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左传隐公元年)
  王斗曰:〃否。……〃(战国策·齐策)
  是非君子之言也。(礼记·檀弓上)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自经於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在上古汉语里,用〃不〃〃毋〃〃未〃〃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有一个特点:宾语如果是一个代词,一般总是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论语·先进)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1'〃无〃同〃毋〃,下文就要谈到。①。(左传宣公十五年)
  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礼记·礼运)
  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左传宣公二年)在第一个例子里,〃吾〃是〃知〃的宾语,放在〃知〃的前面,现代汉语却只能说〃不知道我〃(不了解我)。第二个例句〃毋吾以也〃中的〃吾〃是动词〃以〃的宾语,放在〃以〃的前面;但按现代汉语的结构,〃吾〃必须放在〃以〃的后面。其馀由此类推。有人把上面所举的这类句子叫做倒装句,那是不对的。在上古汉语里,这是最正常的结构,而不是〃倒装〃。这个规律在用否定词〃未〃〃莫〃的句子里最为严格,很少例外。直到后代,由於仿古的关系,古文家仍然运用这一类结构。
  至於用〃弗〃〃勿〃〃非〃〃无〃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就不能运用这种结构了,这是因为〃弗〃〃勿〃所限制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见下文),〃非〃字是否定整个谓语的,而〃无〃字本身就是动词。
  从宾语来看,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也不能用这种结构。〃君〃〃子〃一类的字不是真正的代词,也不能用这种结构。例如:
  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论语·雍也)
  虽不得鱼,无后灾。(孟子·梁惠王上)
  未绝鼓音。(左传成公二年)
  若不许君,将焉用之?(左传昭公四年)
  吾不能早用子。(左传僖公三十年)
  现在我们把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九个否定词〃不〃〃弗〃〃毋〃〃勿〃〃未〃〃否〃〃非〃〃无〃〃莫〃分别加以叙述。
  (1)〃不〃〃弗〃
  〃不〃和〃弗〃在词汇意义上是相同的,它们都是表示一般的否定,但是,它们的语法意义有细微的区别。区别在於:〃不〃字后面的动词既可以是及物动词又可以是不及物动词;既可以带宾语,又可以不带宾语。例如: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不问马。(论语·乡党)〃弗〃字后面的动词一般是及物动词,而且动词后面往往不带宾语。例如: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左传隐公元年)
  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战国策·赵策)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亟请於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礼记·学记)〃弗〃字后面的动词带宾语的,非常少见,如〃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
  〃不〃和〃弗〃都不能否定名词。用在〃不〃字后面的名词用如形容词或动词;用在〃弗〃字后面的名词用如及物动词。例如:
  晋灵公不君。(左传宣公二年)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
  君子不器。(论语·为政)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
  (2)〃毋〃〃勿〃
  〃毋〃和〃勿〃在词汇意义上是相同的,它们通常用於祈使句,表示禁止或劝阻,等於现代汉语的〃不要〃或〃别〃。例如:
  大毋侵小。(左传襄公十九年)
  毋妄言,族矣!(史记·项羽本纪)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论语·卫灵公)
  左右皆曰可杀,勿听。(孟子·梁惠王下)古书上〃毋〃字常常写作〃无〃字。例如:
  无使滋蔓。(左传隐公元年)
  无生民心。(左传隐公元年)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左传隐公元年)
  无令舆师陷入君地。(左传成公二年)
  无欲速,无见小利。(论语·子路)
  在语法意义上,〃毋〃和〃不〃相当,〃勿〃和〃弗〃相当。〃毋〃字后面的动词一般带宾语,〃勿〃字后面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但是,正如〃不〃和〃弗〃的区别不严格一样,〃毋〃和〃勿〃的区别也不严格。孟子:〃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动词后面却是带宾语的。
  正如〃不〃〃弗〃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毋〃〃勿〃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下面是〃毋〃字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的例子:
  毋友不如己者。(论语·学而)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梁惠王上)
  有时候,〃勿〃字并非用於祈使句,而是用於陈述句。这样,它就不再表示禁止;它的意义和〃不〃字差不多。例如:
  齐侯欲勿许。(左传襄公三年)
  鲁人欲勿殇童汪踦。(礼记·檀弓下)
  (3)〃未〃
  〃未〃字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等於现代汉语动词前的〃没有〃。例如: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左传隐公元年)
  宣子未出山而复。(左传宣公二年)
  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
  见牛未见羊也。(孟子·梁惠王上)
  〃未尝〃是一个凝固形式(不是〃未尝君之羹〃的〃未尝〃),它表示〃不曾〃或〃没有……过〃的意思。〃未〃和〃未尝〃的区别是:〃未〃着重在和将来实现的可能性对比(孟子·滕文公下:〃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或和已经实现的事情对比(论语·先进:〃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而〃未尝〃则是简单地否定过去。例如:
  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战国策·齐策)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庄子·养生主)
  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论语·述而)
  有时候,〃未〃字并非用来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它只表示一种委婉的否定。在这种情况下,它和〃不〃字的意义差不多。例如: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战国策·齐策)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所食之粟,伯夷之所树与?抑亦盗跖之所树与?是未可知也。(孟子·滕文公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左传庄公十年)
  (4)〃否〃
  〃否〃字和作为应答之词的〃然〃字是对立的。常用於单词句,等於现代汉语的〃不〃或〃不是的〃。例如: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孟子·滕文公上)
  宣王说,曰:〃寡人愚陋,守齐国唯恐夫擅之,焉能有四焉?〃王斗曰:〃否。……〃(战国策·齐策)
  〃否〃字又用在肯定否定迭用的句子里,它表示否定的一面。例如:
  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左传宣公二年)
  (5)〃非〃
  〃非〃字用於判断句里,否定谓语和主语的关系。例如:
  是非君子之言也。(礼记·檀弓上)
  管仲非仁者与?(论语·宪问)
  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