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艺术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康有为极力赞颂包世臣提倡“学碑”的功绩:“泾县包氏,以精敏之资,当 

  金石之盛,传完白之法,独得蕴奥,大启秘藏,著为《安吴论书》,表新碑, 

  宣笔法;于是此学如日中天。迄于咸、同,碑学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社, 



② 包世臣: 《艺舟双楫·历下笔谭》。 

① 包世臣: 《艺舟又辑·历下笔谭》。 


… Page 113…

                                             ① 

  莫不口北碑,写魏体,盖俗尚成矣。”他进一步将包的理论发扬光大,并提 

  出了许多富有新意的独到看法。《广艺双舟楫》全书共6卷27篇。前有光绪 

  十五年(1890)自叙。第1卷3篇,叙述书法的源流,倡导尊碑和购碑的常 

  识;第2卷4篇,叙述各种书体的变迁和对秦汉碑刻的评论;第3卷5篇, 

  为本书的中心,主要阐发重视南北朝和隋碑刻的理论,同时提出“卑唐”; 

  第4卷7篇,主要论述南北朝碑刻的渊源流变,品评碑刻书法艺术的艺术性; 

  第5卷4篇,叙述书法艺术的各种技法、技巧和自己学书的经验;第6卷4 

  篇,叙述榜书、行草、干禄体的书法要领,最后一节为论书绝句。可见此书 

  结构严谨,内容广泛,立论新颖,自成体系,是一部集大成的书法理论著作。 

  本书继包世臣之说,进一步尊碑抑帖,对北魏各碑极为推重。他说:“今日 

  所传诸帖,无论何家,无论何帖,大抵宋、明人重钩屡翻之本,各虽羲、献, 

  面目全非,精神尤不待论。……流败既甚,师帖者绝不见工。物极必反,天 

  理固然。道、光之后,碑学中兴,盖事势推迁,不能自己也。”“今日欲尊 

  帖学,则翻之已坏,不得不尊碑;欲尚唐碑,则磨之已坏,不得不尊南北朝 

  碑。尊之者,非以其古也:笔画完好,精神流露,易于临摹,一也;可以考 

  隶楷之变,二也;可以考后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结构,宋尚意态,六朝碑 

  各体毕备,四也;笔法舒长刻入,雄奇角出,迎接不暇,实为唐、宋之所无, 

                                             ② 

  五也。有是五者,不亦宜于尊乎?!” 康氏的有些议论,不免过于偏激,但 

  它总结了清代的碑学,详述书体变迁的轨迹,综论其优劣得失,其间不乏精 

  辟见解;同时指出书坛长期在帖学统治下的种种弊端,企望从北朝碑刻中开 

  辟一条新路,在蜕变中求发展,给书法艺术注入新的活力和生命。康有为对 

  自己的主张身体力行,躬亲实践,他的书法深受北魏《石门铭》、《六十人 

  造像》等的影响,从北魏碑刻中创出自家的精神风貌,气象雄伟,结构严密, 

  体势宽博,纵横奇宕,淋漓浑洒,不大计较于点画笔墨,有一种“万夫不当 

  之气”,表现了独特的风格。书迹有《赠犬养木堂》、《大同书成题词》、 

   《万木草堂藏画目》、《游印度孟迈象岛佛道场》等。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位名叫刘熙载的书法理论家,他对前代各家的书法 

  理论兼收并蓄,加以改造利用,建构起了一个较完备的古典书法理论体系, 

  对近、现代的书坛均产生过重大影响。 

       刘熙载(1813—1881),字伯简,号融斋,晚号寤崖子,江苏兴化人。 

  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官至广东提学史,晚年在上海为龙门书院主讲。 

  他所著《艺概》一书是我国近代一部重要的文艺理论和批评的著作。《书概》 

  是《艺概》中的一部分,其他部分尚有《文概》、《诗概》、《赋概》、《词 

  曲概》和《经义概》。《书概》作于同治十二年(1873),由245条组成, 

  涉及西十分广泛,语言简括,在许多问题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或较好地发 

  挥了古人的看法。他根据儒家“诗言志”的艺术主张,提出了“书为画”、 

   “书亦言志”的命题,强调书如其人。他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 

  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笔情墨性,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 

                              ① 

  性情者,书之首务也。”将“写志”作为“书旨”,强调书法是书法家的学 

  问、才气、志向的综合写照,是书法家人格力量的外化,将书品和人品有机 



①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卷一《尊碑第二》。 

② 同上。 

① 刘熙载: 《艺概·书概》。 


… Page 114…

  地关联在一起,虽不是什么新的见解,但刘对此进行充分发挥,把“理性情” 

  看成是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首要之务,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刘氏还认为“书 

  当造乎自然”,同时师法古人,把“观物”与“观我”结合起来,“自我作 

  古”、“自成一家”,从中可以窥见自我意识和主体精神的发扬光大。他在 

  论气韵时,认为以士气为上,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他提 

  出书重用笔,认为凡书之所以传者,必以笔法之奇,而不是托体之古。关于 

  书体,他说:“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 

  种,皆简而动者也。”“他书法多于意,草书意多于法。故不善言草者,意 

                                       ① 

  法相害;善言草者,意法相成。”草书无定质,尤重笔力、筋节,观人于书, 

  莫若观其行草。刘氏对书法流派的演变也作出了辩论分析,认为它们各有其 

  长:“北书以骨胜,南书以韵胜。然北自有北之韵,南自有南之骨也。”“南 

  书温雅,北书雄健。……然此只可以一得之士,若母群物而腹众才者,风气 

                      ② 

  固不足以限之。”其看法较阮元的《南北书派论》,当更为客观和公允。 

       综观清代书法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帖学和碑学的竞争和消长。碑学为 

  什么在晚清得以兴盛呢?这是有其客观原因的:第一,清中叶以来,金石考 

  据学大兴,清代文人为避免文祸,不少人走上金石考据的治学道路,造就了 

  一批真才实学的专心研究文字的学者——书法艺术自美化文学开始,必然要 

  以文学研究来突破,晚清重视篆、隶书法,讲究字字要有来历,文字学的成 

  就为晚清书法的蜕变和碑学的兴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清代许多书法家 

  同时又是金石学家。第二,随着金石考据的兴起,努力搜寻,致使大量碑刻 

  出土,特别是汉、魏、南北朝、隋碑刻的不断出土,人们除了证经考史之助 

  外,碑刻上文字也为书法艺术以楷书为突破口的蜕变提供了大量资料,使书 

  法家的眼界顿为开阔。第三,篆刻艺术和文人画的发展,也为书法艺术的创 

  新提供了条件,使之具有金石气和绘画情趣,所以晚清书法无论用笔、用墨, 

  乃至章法,都有新的创造。 



                        2。著名书法家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 



       晚清书法艺术的蜕变,碑学的兴盛,造就了一大批有成就的书法家。他 

  们自觉地把篆、隶、楷、行、草各体技法的精华荟萃于一体,第一次把北碑 

  的风格升华为楷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把这种形式应用于楷书以外的行、草 

  书法之中,改变了纯北魏书风的单独书法形式,用南方蕴藉含蓄的手法将北 

  魏书法修饰成全新的上乘之作。同时,他们敢于向金石篆刻和文人画学习, 

  借鉴其技法、技巧,使书法艺术本身具有金石气和绘画化倾向 (姑且不论这 

  种倾向是否正确),进一步将书、画、印“三绝”统一于一体。晚清书法家 

  人才辈出,可以何绍基、张裕钊、赵之谦、翁同和、吴大澂、吴昌硕等人为 

  代表。 

       何绍基(1799—1873),字子贞,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今 

  道县)人。道光十六年 (1836)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编修、国史馆 

  提调,历任闽、贵、粤乡试副主考官。咸丰二年 (1852),官迁四川学政。 

  何对经学、文字学、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