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后期艺术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适应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需要,在中国戏曲史 

  上,出现了由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所倡导、并得到戏曲艺人广泛响应、在全国 

  范围内开展的、具有鲜明的近代色彩的戏曲改良运动。由于戏曲改良运动与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政治运动相配合,与“诗界革命”、“小说革命”、“新 

  文体运动”相呼应,因而锋芒锐利,声势浩大,使近代后期的戏曲艺术呈现 

  出崭新的面貌。文学史家阿英指出:“当时中国处于‘危急存亡之秋’。清 

  廷腐朽,列强侵略,各国甚至提出 ‘瓜分’,日本也公然叫嚣‘吞并’,动 

  魄惊心,有朝不保暮之势。于是爱国之士,奔走呼号,鼓吹革命,提倡民主, 

  反对侵略,即在戏曲领域内,亦形成了宏大潮流,终于促进了辛亥革命的成 

         ① 

  功。”这是对晚清戏曲改良运动历史背景的科学概括。 

       这场戏曲改良运动,酝酿、发动于戊戍变法与辛亥革命之间,但早在太 

  平天国时期就已露端倪。太平天国政府曾以上帝教义为宗旨,提出禁演“邪 

  戏”,要求文艺作品“绝乎邪说淫词……以阐发乎新天新地之大观。”从那 

  时开始,就有不少戏曲艺人直接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斗争。最著名的为 

  粤剧艺人李文茂。李直接投身于太平天国运动,曾任大成军陆路总管,并曾 

  编演过反映广州人民抗英斗争的《三元里打番鬼》。同一时期,还有潮剧艺 

  人演出《林则徐》、闽剧艺人演出《古田案》等反映现实斗争的新戏。这些 



① 阿英:《叙例》,中华书局1960 年版。 


… Page 105…

  活动,可看作是戏曲改良运动的先声。 

        晚清戏曲改良运动,是以上海为中心开展起来的。它包括理论宣传,创 

  作实践和舞台艺术革新三方面的内容。 

        梁启超是小说、戏曲改良的最早提倡者之一。他一生写了许多关于小说、 

  戏曲的文章,倡导小说、戏曲应与政治运动密切地联系起来,自觉地为资产 

  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运动服务。为此目的,他极端夸大小说、戏曲的作用, 

  强调指出戏曲有“优于他体”的四个特点,故中国韵文“必以曲本为巨擘。” 

  他还创作了《劫灰梦传奇》和《新罗马传奇》两部传奇剧本,发表过《班定 

  远平西域》五幕粤剧剧本,实践自己的戏曲改良主张。尔后,自称为“无涯 

  生”所著的《观戏记》一文在旧金山发行的《文兴日报》上发表,以热情有 

  力的笔调呼唤着戏曲革新运动的到来。1904年,同盟会会员陈去病联合汪笑 

  侬等于1904年9月共同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戏剧刊物《二十世纪大舞台》,该 

  刊《招股启并简章》说: 

             同人痛念时局沦胥,民智未迪,而下等社会尤如狮睡难醒,侧闻泰东西各文明国,其中人 

        士注意开通风气者莫不以改良戏剧为急务,梨园子弟遇有心得,辄刊印新闻纸,报告全国,以 

        故感化捷速,其效如响。吾国戏剧本是称善,幸改良之事兹又萌芽,若不创行报纸布告通国, 



                                                                                     ① 

        则无以普及一般社会之国民,何足广收其效,此《二十世纪大舞台》丛报之所由发起也。 

  至于该刊办刊宗旨,在简章里说得更为明白,是“以改革恶俗、开通民智、 

  提倡民族主义、唤起国家思想为唯一之目的”,为戏曲改良运动指明了前进 

  的方法。柳亚子为《二十世纪大舞台》的主要撰稿人,他为该刊撰写了著名 

  的“发刊词”,对戏曲改良运动的宗旨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明确提出其根本 

   目的在于唤醒中国民众的民族精神与革命精神,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与之 

  相呼应,陈去病先后发表了《论戏剧之有益》和《南唐伶工杨花飞别传》等 

  文章,阐述了戏曲除有移风易俗的教化作用外,尤其强调戏曲的政治教育作 

  用,鼓吹民族民主革命。该刊由于反清倾向过于明显,仅出两期即被清廷查 

  禁。 

        此后,在《新民丛报》、《新小说》、《学报》上连续发表了一系列倡 

  导戏曲改革的文章,如蒋观云的《中国之演剧界》、天僇生的《剧场之教育》、 

  箸夫的《论开智普及之法首以改良戏本为先》、三爱(陈独秀)的《论戏曲》、 

  无名氏的《论戏剧弹词之有关于地方自治》等。这些文章除论述戏曲改良运 

  动的宗旨外,还涉及到以下问题:(1)强调戏曲艺术的社会教育意义及其在 

  群众中的深远影响。如三爱在 《论戏曲》中所说:“戏园者,实普天下人之 

  大学堂也;优伶者,实普天下之大学教师也。”(2)要求尊重和提高戏曲演 

  员的社会地位,建立新的演出团体。他们批驳了“以演戏为贱业,不许与常 

  人平等”的封建观念,据历史考查,“戏曲原与古乐相通,”“亦非贱业”, 

                            ① 

  当与“文人学士等同”。鼓励有志之士积极投身于组织新团体、培训新演员、 

  创办新剧场的活动,以建立一支“灌以普通知识,激以爱国热诚,务使人格 

                     ② 

  不以优伶自贱” 的戏曲改良队伍。(3)批判旧有戏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 

  式,痛斥旧的戏曲“锢蔽智慧,阻遏进化”,反对演出那些具有封建毒素的 

  神仙鬼怪戏、淫戏、富贵功名戏,对那些“陈陈相因,毫无新词”,“专演 



① 引自《二十世纪大舞台》第一期。 

① 三爱: 《论戏曲》,见《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 

② 箸夫:《论开智普及之法首以改良剧本为主》,见《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 


… Page 106…

  前代时事,全不知当今情形,其于激发国民之精神,存乎古而遗乎今者”                    ③ 

  也不满意,同样应予改革。(4)重视通俗戏曲。对那些广泛流行、为群众喜 

  闻乐见的通俗戏曲,应大力予以扶持和提倡。因为“梆子、二簧、西皮三种 

  曲调,南北通行,已非一日,若声色俱佳,则更易感人矣。”“尤其是西皮、 

  二簧均用官话,人皆能知之,故遂易感人矣。若云俚俗,此即使俚俗人知之。” 

  ④                                                                      ⑤ 

     (5)提倡编演新戏改良剧目。主张“宜多新编有益风化之戏”,即多编多 

  演反映民族危亡、宣扬民主爱国思想、激励民族精神的“壮剧快剧。” 

       以上戏曲改革主张,虽难免有偏颇之处,但就其主导方面看,始终贯穿 

  着对封建保守思想和复古主义的批判精神,无疑是正确的,在戏曲改良实践 

  活动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戏曲改良运动的兴起,吸引了大批知识分子参加新戏剧本创作的实践, 

  他们连同戏曲艺人一起,形成为新戏剧本创作的主力。据不完全统计,仅在 

                                                 ① 

  当时报刊上发表的戏曲剧本就多达169个 。若再加上各地戏班编演而未发表 

  的剧本,其总数必定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这些剧本,多为资产阶级文人的创 

  作,仍沿用早已过时的传奇、杂剧体制,严重脱离戏曲剧团的实际,虽然力 

  求语言通俗易懂,以便雅俗共赏,终因无法演出,而成为案头读物。其中只 

  有少量的采用皮簧、梆子、京剧、川剧等形式编写的剧本,和演员们自己动 

  手编写的新剧,才适合舞台演出、数量仍颇可观。这些戏曲作品,从总体看, 

  反帝、反清、爱国、革命的作品一直居于主导地位,它们表达了广大人民群 

  众要求变革现实和“救亡图存”的共同呼声,洋溢着强烈的时代精神。它们 

  直接或间接地与现实斗争相联系,或隐或现地宣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和 

  思想要求,不同程度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