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前经文:“流爱为种,纳想成胎,”“胎因情有”,生命是由彼此互相情想而继续。如果想阴破,没有妄想,就能了生死。
就如我上文所说:心想醋味,口中就流涎;心想登高,足心就感酸软。然而眼前并没有悬崖,也没有酸物,只是凭你的妄想,而口水酸麻,立刻相应。假使你的身体,不与虚妄同类,为什么因说酸,口中流涎;想登高,足心酸软?既然口涎足酸都是由妄想而生,就知道你的身体亦同样是虚妄了。所以要知道,你现在之色身,是父母欲爱所生,欲爱是坚固不可解,而你之流爱妄想,更坚固有力,内根如是,外界亦一样。如前文云:“坚明立碍”,“空晦暗中,结暗为色”,皆是以坚凝成色,所以叫做色阴坚固第一妄想。
楞严经的哲理说得真透彻,你们听了这段经文,就应该明白这个幻化之躯,只是情想虚妄和合而成,所以就不要把它看做宝贝,太放不下,太执著于卿卿爱爱了。
即此所说。临高想心。能令汝形。真受酸涩。由因受生。能动色体。汝今现前。顺益违损。二现驱驰。名为虚明第二妄想。
既以上面譬喻来说,因有临高的妄想心,就能使你的形体,真正感受酸涩之苦。由于想心为因而有受,故能扰动色因的形体,所以你现前之受阴,顺之则益,叫做乐受。好像受人赞叹,心生欢喜。违之则损,叫做苦受。好像受人毁谤,心生嗔恨。这苦乐二境,都驰流不停地来操纵你的身心。但这都是虚妄,况且受阴又无体,只是虚明,因虚故能纳顺逆,明故能知苦乐,因此受阴为虚明第二妄想。
由汝念虑。使汝色身。身非念伦。汝身何因随念所使。种种取像。心生形取。与念相应。
现在说想阴。由你的念虑,即第六意识的想念思虑,能役使你的身躯。而身属色法,念属心法,身与想念,本非同一伦类。为什么身形会随想念所使,攀缘种种形像呢?现在因这个想阴的心念生起,故令你的身形,时刻与念虑相应,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这个“全体”,就是如来藏性,吾人的本地风光,本来面目。“六根忽动被云遮”,稍一举心动念,即把本有光明遮盖。由此可见现前一念的重要性。若能一念不生,一念不灭,即如如佛矣。
寤即想心。寐为诸梦。则汝想念摇动妄情。名为融通第三妄想。
寤即醒时,寐即睡时,醒时即为想心,通于散位独头。睡时即梦,通于梦中独头。则你的想念,摇动妄情,不管寤时、寐时,依然与色心两处相应。如前文(第四卷)曾设喻,有人重睡,彼家有人捣练舂米。其人梦中闻舂捣声,别作他物。或为击鼓,或为敲钟。即于梦时,自怪其钟,为木石响。即是现在所说的色心双融,寤寐互通的作用。这就叫做融通的第三种妄想。
化理不住。运运密移。甲长发生。气销容皱。日夜相代。曾无觉悟。
生灭变化的理体,迁流不息,密密推移,难于觉察。犹如人体上,指甲渐长,头发渐生,少时天真活泼,壮年血气方刚,转眼年老,发白面皱,这皆是行阴日夜不停地生住异灭,新陈代谢。但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能觉悟了知呢?就如波斯匿王所说:“变化密移,我诚不觉。”人生都是在生老病死中轮转,死了再生,生了再死,永不停息,糊涂来糊涂去,没有人能觉知!
阿难。此若非汝。云何体迁。如必是真。汝何无觉。则汝诸行念念不停。名为幽隐第四妄想。
阿难!若说这迁流之行阴,不是你的心,怎么又可使你的形体变迁。若说真是你的心,为何你又一无所觉?两边都破,说是也不对,说不是亦不对,究竟是什么?就是妄想。楞严经说得多清楚!可知你现前这个念念迁流,幽隐难见的行阴,全属虚妄,故叫行阴幽隐第四妄想。
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于后忽然覆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
如果你的识阴,是精明而湛然不摇动,没有虚浮之想,没有迁扰之相,似一似常,应与如来藏相通。然而你的身体,仍然不出于见、闻、觉、知。若是精真无杂,就不会存习气的虚妄。好像真金一样,不该杂有泥沙。为何你们在往昔时,曾看见一种奇物,多年以后,本已完全忘记,后来忽然又看见那件奇物,却又记忆起来,毫无遗忘。那就证明你们的八识田中,已经留下了薰习过的种子。虽然识精是澄然不摇动,但它是念念受前七识生灭,妄习所熏,经年累劫,多至无法计算。
我人之六识如聚敛之吏,七识似出纳之官,八识犹如库藏之使。
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妄习。
阿难!你当知道,这八识虽是湛然不动,但以真薰之则成真,以妄薰之则成妄,故不是真常不动之性。譬喻急流之水,远望似恬静,实则水流太急,故看不出流动之相,并不是没有流动的。故识阴若不是前四阴的妄想根元,怎么会受妄染所薰习?
非汝六根互用开合。此之妄想无时得灭。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第五颠倒微细精想。
这些微细妄想,要到何时才能消灭呢?除非你之六根能够互相为用,开合自在,识阴完全灭尽,生灭灭已,寂灭现前。要不然这些微细妄想,是永远不能消灭的。
妄想完全破尽,纯真识精的时候,便能转八识成为大圆镜智。
所以你现在的见、闻、觉、知、嗅、尝六精之性,即第八识,是念念受薰,互相串通。虽是习气几微,能够令它不消失,但这湛然精明不动,是以一分无明为能串,而以六根习气为所串,所以是罔象虚无,似有非有,似无非无。凡夫还妄执为命根,二乘更认作涅槃,岂不是颠倒?故识阴是第五颠倒的微细精想。
这时识阴不叫妄想,而叫精想。因虽非妙精明心,但只是第二月,故名精想。如能去妄存真,放开手指,便成真月。
阿难。是五受阴。五妄想成。
阿难!这五阴是由想行识三阴,造作业因,而招感色受之果,覆盖了真性,故此五阴都叫做五受阴,又叫五取蕴。一切众生都揽此以为自体,故此身亦叫五蕴幻躯,又叫五阴身。总之,都是妄想所成,并不是真如妙心所本有的。
汝今欲知因界浅深。唯色与空。是色边际。唯触及离。是受边际。唯记与妄。是想边际。唯灭与生。是行边际。湛入合湛。归识边际。
你现在欲知道因界的深浅,当知有相的色,无相的空,是色阴的边际。色是浅界,空是深界。如果只是离开诸色相,不是尽色阴边际,必须空有俱离,才能超出色阴的边际。
受阴是以六根对六尘,取著叫触,厌舍叫离,触是浅界,离是深界。只知尽触,不知尽离,不叫尽其边际,必须离触俱尽,才能超出受阴边际。
想阴以有念为记,无念为忘,记是浅界,忘是深界。只是离开诸念,不叫做尽其边际,必须有念无念都尽,才能超出想阴边际。
行阴是迁流,生灭不停,现在就以散心的粗行生相为浅界,定心的细行灭相为深界,但只尽瀑流的粗相,不叫尽其边际。必须连清幽细相亦尽,才能超行阴边际。
识阴以入湛为浅界,以入无所入,即合湛为深界。但只是旋流入湛,还不能尽识阴边际。必须尽入湛合湛,内外明彻六根互用,才能超出识阴边际。
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
这五阴的根元,是由于一念妄动,迷藏性以为识性,成为生因识有。有识相就有行,动必取境就有想,能取见分就是受,所取相分就是色。因一念妄动,便成五阴重叠浑浊相。
灭从色除:若是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则色性自灭,而受、想、行、识亦随而灭,是由粗而细。五阴之生起,就如人穿衣一样,先自内向外而渐穿著。五阴消灭,就如人脱衣,必自外向内而渐脱去。
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
若能明白五阴本因之道理,同是妄想,当体即空,由此一念顿悟,便能消除五重妄想。若就事言,则世间一切诸所有物,虽皆菩提妙明真心,但因无量劫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