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论语疏证 作者:杨树达-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颜渊篇》曰: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

  树达按:先事后得,即此先难后获也。夫子一再以此告樊迟,盖意在救其短与。

  《晏子春秋问下篇》曰:叔向问晏子曰:“人何以则可谓保其身?”晏子对曰:“《诗》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懈,以事一人’;不庶几,不要幸,先其难乎而后幸得之,时其所也;失之,非其罪也。可谓保其身矣。”

  ○子曰:“知者乐水,

  《韩诗外传卷三》曰:问者曰:“夫智者何以乐于水也?”曰:“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闲,似有智者;动而下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障防而清,似知天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天地以成,群物以生,国家以宁,万事以平,品物以正,此智者所以乐于水也。”(《说苑杂言篇》同。)

  仁者乐山。

  《尚书大传》曰:子张曰:“仁者何乐于山也?”孔子曰:“夫山者,然高,然高则何乐焉?山,草木生焉,鸟兽蕃焉,财用殖焉,生财用而无私为,四方皆伐焉,每无私予焉,出云风以通乎天地之间;阴阳和合,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飨,此仁者之所以乐于山者也。”(《韩诗外传卷三》、《说苑杂言篇》文并略同。)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篇》曰:故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贫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是其且多且治。

  《申鉴俗嫌篇》曰:或问:“仁者寿,何谓也?”曰:“仁者内不伤性,外不伤物;上不违天,下不违人;处正居中,形神以和:故咎征不至,而休嘉集之;寿之术也。”曰:“颜、冉何?”曰:“命也。麦不终夏,花不济春,如和气何?虽云其短,长亦在其中矣。”

  《中论天寿篇》曰:或问:孔子称仁者寿,而颜渊早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而比干、子胥身陷大祸。岂圣人之言不信而欺人邪?故司空颍川荀爽以为:“形体者,人之精魄也。德义令闻者,精魄之荣华也。形体固自朽弊消亡之物,寿与不寿不过数十岁,德义立与不立,差数千岁,岂可同日言也哉!颜渊时有百年之人,今宁复知其姓名邪?《诗》云:‘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人岂有万寿千岁者,皆令德之谓也。仁者寿,岂不信哉?”北海孙翱以为:“死生有命,非他人之所致也。若积善有庆,行仁得寿,乃教化之义,诱人而纳于善之理也。若曰积善不得报,行仁者凶,则愚惑之民将走于恶以反天常。故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干以为:二论皆非其理也。夫寿有三:有王泽之寿,有声闻之寿,有行仁之寿。《书》曰:‘五福,一曰寿’,此王泽之寿也。《诗》云:‘其德不爽,寿考不忘’,此声闻之寿也。孔子曰:‘仁者寿’,此行仁之寿也。”孔子云尔者,以仁者利养万物,万物亦受利矣,故必寿也。自尧至于武王,自稷至于周召,皆仁人也。君臣之数,不为少矣;考其年寿,不为夭矣。斯非仁者寿之验也?又七十子岂残酷者哉?顾其仁有优劣耳。其夭者惟颜回,据一颜回而多疑其余,无异以一钩之金权于一车之羽,云金轻于羽也。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说苑政理篇》曰:齐之所以不如鲁者,太公之贤不如伯禽。伯禽与太公俱受封而各之国,三年,太公来朝。周公问曰:“何治之疾也?”对曰:“尊贤,先疏后亲,先义后仁也。”此霸者之迹也。周公曰:“太公之泽及五世。”五年,伯禽来朝,周公问曰:“何治之难?”对曰:“亲亲,先内后外,先仁后义也。”此王者之迹也。周公曰:“鲁之泽及十世。”此鲁有王迹者,仁厚也;齐有霸迹者,武政也。齐之所以不如鲁,太公之贤不如伯禽也。

  《淮南子齐俗篇》曰:昔太公望、周公旦受封而相见。太公问周公曰:“何以治鲁?”周公曰:“尊尊亲亲。”太公曰:“鲁从此弱矣。”周公问太公曰:“何以治齐?”太公曰:“举贤而上功。”周公曰:“后世必有劫杀之君。”其后齐日以大,至霸,二十四世而田氏代之。鲁削,至三十二世而亡。(按此说与《说苑》小异而大同。)

  《左传闵公元年》曰:齐仲孙湫来省难。仲孙归,公曰:“鲁可取乎?”对曰:“不可。犹秉周礼,周礼,所以本也。臣闻之:国将亡,本必先颠,而后枝叶从之。鲁不弃周礼,未可动也。”

  又《昭公二年》曰:晋侯使韩宣子来聘;观书于大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

  《礼记礼运篇》曰:孔子曰:“呜呼哀哉!我观周道,幽、厉伤之,吾舍鲁何适矣?”

  又《明堂位篇》曰:凡四代之服器官,鲁兼用之。是故,鲁,王礼也,天下传之久矣。礼乐刑法政俗,未尝相变也。天下以为有道之国,是故天下资礼乐焉。

  树达按:齐为霸业,鲁秉周礼,则王道也。齐一变至于鲁,由霸功变为王道也。《礼运》以禹、汤、文、武、成王、周公六君子为小康,(见卷三《子谓韶章》引。)是王道为小康也。鲁一变至于道者,由小康变为大同也。《礼运》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此道正彼文所谓大道矣。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颜渊篇》曰: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树达按:此皆孔子正名之义也。觚可不觚则名实乱矣。孔子即小物而兴感,岂拘拘于一器一物之形制云尔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则与觚不觚者异矣。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孟子万章上篇》曰: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知?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

  《吕氏春秋用众篇》曰:善学者若齐王之食鸡也,必贪其跖数千而后足。虽足,犹若有跖。

  《说苑建本篇》曰:孟子曰:人知粪其田,莫知粪其心。粪田莫过利苗得粟,粪心易行而得其所欲。何为粪心?博学多闻。何为易行?一性止淫也。

  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子罕篇》曰:颜渊喟然叹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汉纪卷二十五成帝纪荀悦论》曰:季路之言:“何必读书,然后为学?”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夫潜地窟者而不睹天明,守冬株者而不识夏荣,非通照之术也。然博览之家,不知其秽,兼而善之,是大田之莠与苗并兴,则良农之所悼也;质朴之士,不择其美,兼而弃之,是昆山之玉与石俱捐,则卞和之所痛也。故孔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后汉书范升传》曰:升奏曰:孔子曰:“博学约之,弗畔矣夫?”夫学而不约,必叛道也。颜渊曰:“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孔子可谓知教,颜渊可谓善学矣。

  《法言吾子篇》曰:多闻则守之以约,多见则守之以卓。寡闻则无约也,寡见则无卓也。

  《申鉴时事篇》曰:或曰:至德要道,约尔。典籍甚富,如何博之以求约也?语有之曰,有鸟将来,张罗待之,得鸟者一目也。今为一目之罗,无时得鸟矣。道虽要也,非博无以通矣。博其方,约其说。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史记孔子世家》曰:反乎卫,主蘧伯玉家。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

  《汉书王莽传》上曰:太后下诏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