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气氛,为宾客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有的人单
独找艺妓作伴,以排遣寂寞,放松身心。艺妓必须打扮得光彩照人,一
丝不苟,从摩擦脚跟直到做发型,要经过上百道各式各样的处置。”“她
们身上裹着和服,笔直的衣领高高地竖在脑后,只把脖子露在外面。”
“她们的舞姿优美,歌喉悦耳,即使不熟悉日本歌舞的人也有这种感觉。
她们对人特别地毕恭毕敬,一心一意地只想给人带来快乐,似乎这就是
她们生活的目的。”艺妓脸上常有一种淡淡的忧郁表情,这也是为了取
悦宾客,“据说日本男子都喜欢他们的女子有一种感伤的情调”。艺妓
创造了一种颇具特色的、受到男性钟爱的娱乐文化。当然,有艺妓仅以
色取悦宾客,与客人发生性关系,从而对日本人的婚姻家庭产生了影响。
由于日本统治者的推崇,江户时代儒家学说广泛而深刻地深入社会
的各个阶层,反映在婚姻关系上就是包办婚姻占绝对统治地位。青年男
女没有选择婚姻伴侣的自由。新郎新娘往往在婚礼上才互相见面。在日
本,男女无媒不成亲,婚事常由媒人撮和。当男女双方父母对媒人介绍
的这门亲事感到满意时,男方便向女方下聘求亲,聘礼构成了结婚仪式
中最重要的部分。聘礼一旦送出并被收下,婚约即已达成,任何一方不
… Page 88…
得反悔。新娘也照例要向未来的丈夫、公婆赠送一定的礼物,至于礼物
的轻重,一般依据男方所送聘礼的价值而定。新娘的嫁妆通常包括若干
只箱子、一张小桌子、一个针线盒、床上用品以及各种餐具。婚礼规模
视男方家境而定。19世纪70年代有人描述了某个武士的婚礼场面,基本
上可以反映江户时代的婚礼习俗。“新郎二十二岁,新娘十七岁,脸上
的脂粉遮掩了她的容貌,但据我看十分标致……两名装扮美丽的少女将
新娘领进来,后者身披白绸,从头到脚由一条白绸面纱遮盖着,十分漂
亮。已经坐在房子上方中间的新郎并不起身迎接新娘,他眼睛盯着地,
新娘坐在他对面,也不抬头。一张矮桌放在他们面前,上面摆着一只灌
满米酒的双嘴壶,几瓶米酒和几只杯子;另一张桌子上陈列着一些小摆
设:冷杉、盛开的李树;立在乌龟背上的鹳,后者象征寿命,前者象征
女人的美丽和男人的力量……婚礼的每一步都按仪式进行……脸上施
粉,唇上涂红的年轻新娘行动起来就象是一部机器”①江户时代,女子
结婚有染齿 (牙齿染成黑色)剃眉的陋俗。1870年日本政府明令禁止华
族妇女沿袭此俗。
以往日本妇女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参加某些社会活动,可是到了
江户时代,妇女的独立性丧失■尽,“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完全沦为男人的附庸。上流社会的未婚妇女一般足不出户,受到父母的
严格管束。父母想方设法把女儿培养成一个有教养、具有好名声、在婚
姻市场上有吸引力的人。出嫁以后,媳妇要受到婆婆严厉的管束,不能
参加家庭以外的任何社交活动。离婚权为男人所独享。丈夫可以任意以
各种微小借口或莫须有罪名同妻子离婚。最常见的借口就是指责妻子“不
遵行他的家规”。妇女在法律上无权以任何理由要求与丈夫离婚。这种
情况一直持续到1873年,当时日本通过一项新法律,承认妇女同样拥有
离婚权。1896—1898年颁布的新民法规定,离婚须有充足的理由,夫妻
在离婚权方面是平等的。这样一来,丈夫不能轻易遗弃妻子。新民法实
施以后,日本离婚率大大下降,有效地保护了妇女的合法权益。
在性道德问题上,法律和社会舆论持双重标准。男子选择新娘最基
本的条件就是贞洁。一个失去贞操的姑娘是嫁不出去的。结婚以后,妻
子必须对丈夫绝对忠诚,恭顺温良,规规矩矩。丈夫则可以在外寻欢作
乐,胡作非为,随意出入各种娱乐场所。日本男人素有纳妾的陋俗,此
风在江户时代越演越烈,一个有钱的男人可以拥有几个小老婆。“娶妻
娶德,娶妾娶色”,艺妓往往成为有钱人纳妾的重要对象。
当然,对精明的商人而言,纳艺妓为妾不只是作为一种享乐,而且
也是生意上的需要。因此在家中,艺妓常有“二老婆”或“应酬老婆”
之称。虽然大老婆是正房,拥有无可争辩的合法地位,但是许多公开或
暗中的生意交易都要在茶室中进行,商人需要一个“应酬老婆”在那里
帮忙。艺妓有一套娴熟的应酬本领,善于创造轻松愉快的气氛,从而博
得客人的欢心。大老婆一般不具备艺妓的应酬本领,有她在场,宾主之
间多有不便,生意成交也多少会受些影响。为了取悦宾客,每个店铺老
板都设有自己的茶室,也就需要娶一个艺妓为妾,这样才能使店铺生意
正常运转。但是绝大多数艺妓更愿意升为师母,而不愿意低三下四去给
人当小老婆。因为小老婆这碗饭是不好吃的。纳妾陋俗直到1880年刑法
颁布以后才被废止。
… Page 89…
3。印度
(1)不列颠的入侵乃其后果
印度从1526年起,处在莫卧儿王朝的封建统治下。莫卧儿王朝统治
者信奉伊斯兰教,它对印度长达3个世纪的统治,加快了当地居民的伊
斯兰化。在莫卧儿王朝的强硬要求下,许多印度教封建主为了维护既得
利益,被迫改宗。而广大士著居民和低级种姓的人民,尤其是首陀罗和
不可接触者,因不堪忍受印度教贵族种姓的歧视和迫害,纷纷改奉伊斯
兰教。这样,印度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日趋伊斯兰化。比如,一种莫
卧儿王公的服装,即宽大的长袍和沙普坎成为常服,为有钱人所效法,
许多封建王公“都穿宫廷长袍,足证印度上层贵族一般说已接受莫卧儿
君主的习惯和礼仪”。17世纪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印度统治阶
级的生活越来越奢侈、腐化。过度沉迷于酒色是当时贵族们一个非常普
遍的恶习,“富人的马哈勒①内在的特色是挑动情欲的肉感,放荡不羁
的欢乐,讲究的装饰和过分的浮华”。富人们住在装饰得富丽堂皇的住
宅里,以户外运动和室内游戏自娱。18世纪的勒克瑙以纳瓦布(省督)
们的挥霍无度而闻名于全印度。时至今日,人们仍用“勒克瑙的纳瓦布
“这句话来讥讽那些爱打扮赶时髦的青年。王公贵族们整天沉溺于吃喝
玩乐、斗鸟下棋、寻花问柳,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为了适应他们纵情
游乐的需要,勒克瑙逐渐变成了一座诗会多、园林多、花卉多、香水多、
娼妓多的城市。
与此同时,萨蒂①、童婚、库林制度②和嫁妆制度等社会恶俗发展
到骇人听闻的程度。18世纪是印度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在社会习惯
上、在政治上、在宗教和艺术领域里,我们都进入了一个因循守旧、传
统衰败的境地,不再有我们的人性了。”③
正当莫卧儿帝国逐渐衰落的时候,不列颠踏上了征服印度的行程。
1600年,英国成立了东印度公司。1757年的普拉西战役揭开了英国武力
征服印度的序幕,至1849年兼并旁遮普,标志着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
民地。英国对印度的征服给当地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但另一方面,
英国殖民者也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近代物质文明及人道主义思想,
对印度的古风旧俗产生极大的冲击,从而引起了一场生活习俗的大变
革。马克思说:“从纯粹的人的感情上来说,亲眼看到这无数勤劳的宗
法制的和平的社会组织崩溃、瓦解、被投入苦海,亲眼看到它们的成员
既丧失自己的古老形式的文明又丧失祖传的谋生手段,是会感到悲伤
的;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田园风味的农村公社不管初看起来怎样
无害于人,却始终是东方专制制度的牢固基础;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
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驯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