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生活习俗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宅一般是门面9尺左右的拥有2个房间的简陋房屋,没有单人房间,往 

往六七个人生活在一间屋子里,屋子里的一切都有严格的用途,没有什 

么多余的东西。房屋的门口和后院摆满了花盆。一到夏天,牵牛花、葫 

芦花等覆盖着房屋的正面。尽管普通市民的住宅狭窄、简陋,然而由于 

被花和绿色所包围,透露出一种山野趣味,给高密度的而且一天到晚在 

家中面对面生活在一起的人们以枯寂、宁静的感觉,排遣了人们的拥挤 

感和烦燥感。1609年,马尼拉总督、西班牙人罗德里戈。维韦罗因海上 

失事获救,在日本逗留了一段时间。他把西班牙民居与日本民居作了一 

番对比,认为虽然从街上看日本房屋的外表不及西班牙房屋漂亮,但其 

室内布置之美远远超过后者,在最简朴的日本房屋中,清早起一切物品 

都归置妥贴,好象是为了不让人看见。如铺床用的垫子就被收起来;草 

席铺满地板,房间之间的隔断擦得干干净净,一切井井有序。其实,这 

也是家庭人口过多所造成的。每个家庭成员必须养成清洁、勤勉的习惯, 

不允许将屋子搞得零乱不堪。达官贵人、富裕市民则在宽敞的庭院里建 

起茶室式住宅建筑。这是江户时代的代表性建筑。茶室式建筑以结构简 

朴、非常对称性为基本特色,利用原本、芭茅等自然素材,木造架构, 

木板和木柱均不涂色,保留原木清晰的纹理。屋顶用芭茅草或杉树皮葺。 

成“人”字形斜直线。屋檐较深,檐柱使用青竹。屋内外墙壁以板或竹 

作墙心,用泥土混合稻草秸或用泥土混合铁粉筑成土墙。茶室式住宅木 

柱式竹柱造型外露,格子门和隔扇都是木框架,一律不镶嵌玻璃而糊日 


… Page 86…

本白纸。起初,茶室式住宅无窗,靠出入口的格子门采光;后来才开始 

开窗,不过采光效果仍然不好①。日本人喜欢阴暗,恐怕也是人口过多 

所形成的心理状态。作家谷崎润一郎说得好:日本人为了获得充分的享 

受,需要某种若明若暗的气氛,需要绝对的清洁和连蚊子的嗡嗡声都听 

得清的那种宁静。“我们的客厅,总设置得难以见到阳光。不仅如此, 

我们还在客厅前增建专门的遮阳棚或长长的外廊,以躲避阳光的直射, 

我们只需要花园里的阳光反射进屋里……尽量让微弱的日光悄悄走向我 

们……我们偏爱昏暗胜于一切装饰品,对它永不会感到厌倦。”屋内陈 

设简洁、雅致,一切都是为了贴近地面的起居方式而准备的,即矮桌、 

塌塌米、低矮的搁物架和古色古香的餐具、茶具等,使人在感觉上觉得 

屋内潜藏着丰富的情趣,寓意无边的开阔和无限的幽玄。日本人偏爱失 

去光润的物体。谷崎润一郎说:“欧洲人使用银制的、钢制的或镍的餐 

具,总要把它擦得锃亮,我们则难以接受这种光泽。我们同样使用银制 

器皿,但从来不会把它擦到发光。相反,我们喜欢器皿失去这种光泽, 

喜欢它具有年代久远的情调,喜欢它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得暗淡无光。” 

     江户时代,日本人在饮食方面比较简单。在弹丸之地的国土上生活 

着3100万人,粮食供应日趋紧张。最基本、最常用的食品是大米。不加 

调料的精白米饭,不仅是充饥之物,而且也是最珍贵的食物。日本人大 

口大口地吃米饭,菜肴很少,只有一点点鱼、蔬菜或腌菜。日本有句俗 

语:“米盐之资”,就是说,只要有米有盐就基本上保证了生活。日本 

人没有暴吃暴饮的习俗,讲究饮食被认为是可耻的。江户时代的武士被 

诫:“快吃、快泄、快跳。男子汉大丈夫哪能过多考虑饮食的内容。” 

日本人不吃肉,特别是不吃牛肉(在农村,牛只用于耕作),偶尔吃肉 

时也要尽量避人,悄悄地吃。加上屠夫多由贱民、秽多担当,一般人便 

以为,经他们摆弄后的肉不干净,对肉更是避而远之。明治维新后,受 

西方人的影响,日本人才开始吃肉,东京市面肉香四溢,食肉者争先恐 

后。 

     江户时代,日本统治者实行锁国政策,但中国和西方国家的食品仍 

不时传入日本,丰富了日本人的饮食文化。中国某些饮食对海港城市长 

崎影响很大,如日本的卓袱菜就是在中国饮食影响下先在长崎发展起来 

的,以后成了日本的一种名菜。与饮食有关的餐具,如瓷盘、瓷碗等也 

同时传入日本。中国的生姜、山葵、白萝卜等也到日本安家落户。葡萄 

牙人为日本带来了西方食品,诸如面包、咖啡、蛋糕、玉米、马铃薯制 

品、葡萄酒、砂糖等。日语中有关上述食品的用语,均是源自葡萄牙的 

外来语。不过,受传统食俗的影响,日本人对奶制品不感兴趣,认为不 

卫生,拒绝食用,他们从大豆里提取必需的少量植物油。 

     罗德里戈·维韦罗在江户与幕府书记官闲聊时曾谈到服饰问题。书 

记官对西班牙服装的多种款式不以为然,认为西班牙人生性轻佻,“太 

缺乏常性,每两年就翻一次行头”;而统治者允许这种过分行为,同样 

难辞其咎。书记官不无得意地说,“有传统和古老的文件作证,他的民 

族两千多年没有改变过服装式样”。此话当然言过其实了。江户初期, 

 “在日本人中兴起一股葡萄牙热”,上流社会人士喜欢身着葡萄牙式服 

装,热衷于在室内陈设葡萄牙物品。不过,随着锁国体制的建立,“崇 

蛮风”得到了遏止,日本人在服饰方面仍遵循传统,变化不大。 


… Page 87…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地主、市民阶级逐渐形成。1721年,江 

户和大阪的町人分别为50万人和40万人,京都的町人近40万人,由此 

出现了大众消费社会。茶道在社会各个阶层中广为流行,成为人们每日 

劳累之余的一种休憩方式,艺妓制度产生了。 

     茶道最初在贵族和武士中流行,后来也受到普通市民的喜爱,在社 

会生活中起着重大作用。日本第一座茶室建于1473年,形似茅舍,以外 

形到内部陈设都极其朴素。茶室面积狭小,约为8平方米。室内以字画 

和插花作装饰,地面敷设榻榻米。茶室设于小花园中,园中有一条用石 

头铺就的、通向茶室的小路。茶室门口有一盏若明若暗的古灯,一眼储 

存洗漱用水的石井。门仅为90厘米高。只有匍匐才能进入室内。来客入 

室行礼后坐在草席上,主人以深深的鞠躬迎接宾客。茶道用的茶是一种 

独特的绿色粉末,先用开水冲泡,然后用竹刷在碗中搅拌,使之成为一 

碗极浓的泡沫状液体。茶道具有插花、煮水、沏茶、倒茶等规则。制订 

这些规则的目的,是要唤起一种回归自然、造化自然的感觉,矫揉造作 

是茶道的大敌。茶道大师千利休说,茶道“非常简单。将水煮开,把茶 

沏好,达到应有的品味。不要忽视花卉,要让它们透出勃勃生机。夏天 

要做到凉爽清新,冬天要使人感到温暖舒适。”①茶道能陶冶情操,培 

养朴实无华、热爱大自然的精神,同时严谨的茶道仪式还使人们养成循 

规蹈矩、小心翼翼的习惯。因此,茶道的出现,对日本人的生活和习俗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与茶道截然不同的另一种消遣方式,是和艺妓在一起。18世纪下半 

期,日本出现了艺妓这一专门职业。艺技“实际上是一名演员,她是为 

了娱乐和赏心悦目而被用一定的报酬邀请来的……当一个日本人想宴请 

自己的朋友时,他就在茶室里举办这次聚会;他的妻子和女儿留在家里, 

而邀请艺妓作陪。”艺妓生活在师母开办的艺妓馆里,由师母向她们传 

授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多种技能,并且还要学习文化知识,掌握说 

话技巧。艺妓基本上来自餐馆和茶室服务人员的家庭,达官贵人、富裕 

市民雇艺妓娱乐宾客。在席间,艺妓穿针引线、插科打诨,造成一种轻 

松愉快、无拘无束的气氛,为宾客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有的人单 

独找艺妓作伴,以排遣寂寞,放松身心。艺妓必须打扮得光彩照人,一 

丝不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