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生活习俗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明令禁止宾客进入洞房“问候”新婚夫妇并将其内衣拿出来示众的粗 

俗做法,并惩处了一些不听劝告者。彼得一世生性豪爽、随心所俗,特 

别喜欢到快乐的婚礼上去玩。因此,他对冗长、繁杂的婚礼仪式很不耐 

烦,要求缩短仪式的时间,增加娱乐的时间。1724年,彼得一世指示最 

高宗教会议修改圣礼书中的婚礼仪式程序,并把它印发各地。彼得一世 

对早婚现象亦引起了注意,规定尚未学会算术和几何学的贵族子弟不得 

娶亲,无形中提高了贵族阶层的结婚年龄。 



     (2)服饰改革 

     彼得一世执政初期,俄国的服装仍沿袭以前的式样:贵族们身穿绣 

花领衬衫,领子高高竖起,上端直抵下颌骨;鲜艳的绸上衣外面穿一件 

长袍,长袍的袖口用袖箍紧紧束着,赴宴时在长袍外罩上一件无袖袍— 

—一种又长又宽、从上到下钉着许多扣子的丝绒长衫。冬天,贵族们穿 

着皮毛大衣,大衣长度垂直拖到脚后跟,外扎用纺织品制成的宽大腰带, 

头戴高高隆起的皮帽。这种服装式样既不美观大方,又不便于运动。彼 

得一世随使团出访西欧时,注意到俄国人的装束引起了外国人的冷嘲热 

讽,不合时代潮流。彼得一世喜欢能行动自如的简朴服装,他亲自拿起 

剪刀剪掉客人们长长的衣袖、说:“这样宽大的袖子,往往会出事故的, 

不是掉在汤盘里,便是碰碎玻璃。剪下来的这一段你还可以拿去做一双 

靴子。”农民们则穿没有口袋的服装,这种衣服使农民不得不把“通行 

证放进靴子里,钱塞在嘴里”。彼得一世认为必须对服装进行改革,人 

们应该穿上不妨碍身体活动的衣服。如果俄国想大踏步地向前迈进,就 

不能沉溺在过时的服装式样和装饰中。1700年1月4日,彼得一世发布 


… Page 41…

敕令宣称:“特权贵族、朝廷命官、莫斯科及其城市的官吏必须身着匈 

牙利服装,外面袍子的长度要到腿上的松紧袜带,里面的衬袍也要保持 

同样的长度,只略短一些即可。”同年8月20日他又发布敕令,明确规 

定:“为了国家以及军事机构的荣誉和美化,凡男子,除神职人员、上 

帝的公仆、车马夫和种地的农民外,一律要穿匈牙利或德国式的服装。 

他们的妻子和女儿也要照样办理。”不过,允许穷人把现有的衣服穿完, 

对敕令可以延期五年执行。第二年,对新式服装又进一步规定:男子要 

穿短上衣、长腿裤、长靴、皮鞋和戴法国式礼帽,穿法国式或萨克森式 

大衣。女人要穿裙子、欧式皮鞋、高装帽。彼得一世还下令在各城市门 

口展出新服装的式样,有谁违犯敕令,步行者罚四个戈比,骑马者罚一 

个卢布。服装检查员可当场撕毁不符合要求的服装,彼得一世也亲自动 

手把过长的衣袖剪短。新服装式样很快在全国推广开来。显贵们在出席 

各种宴会或舞会时,均换上了新服装。服装面料也从过去的以织锦和缎 

面为主改变为以呢料为主。 



     (3)历法改革 

     俄罗斯人长期以来采用独特的历法,即俄历。俄历规定9月1日为 

一年之始,据说这是上帝在耶稣诞生前5508年创造世界的日子。按照俄 

历,彼得一世生于7180年 (1672年)。1699年12月20日,彼得一世 

发布敕谕,命令从1700年起采用欧历,即用基督诞生日为纪年的历法, 

一月一日,为每年之始。但是,考虑到罗马使用的历法是俄国东正教徒 

所不能接受的,他没有采用格里历,而采用了在计算方法上比格里历晚 

11天的儒略历(到19世纪,儒略历比格里历晚12天,20世纪晚13天)。 

1700年1月1日,他发布敕令,要求所有居民必须在当天参加教堂的弥 

撒庆祝仪式,仪式结束后,人们还须互相祝贺新年①。此外,还要求人 

们“用松枝和刺柏作为门前的装饰”,“凡有小炮者,应在其庭院中施 

放小炮;有火枪或其它小型枪枝者,应鸣枪三发;有爆竹者,有多少可 

以燃放多少”。晚上莫斯科燃放了各色烟火,五彩缤纷,到处喜气洋洋。 

从元旦开始,两百多门大炮被安放在红场上,对着克里姆林宫连续鸣放6 

天,礼炮声隆隆不绝。 



     (4)征收胡须税 

     俄罗斯人素有蓄胡子的传统,因为东正教会把胡子视为“上帝赐予 

的装饰品”,俄罗斯人自豪的标志。“俄国人对胡须抱有宗教式的崇敬。 

他们留胡须,让它垂到胸前。他们加以梳理,使之光滑发亮,还要小心 

翼翼地使其一根也不脱落。这是俄国人区别于外国人的标志。”彼得一 

世认为胡须是对文明的辱没,是俄罗斯落后的标志。1698年8月26日, 

即彼得一世刚从国外考察归来的第二天,他在接见前来向他致意的显贵 

们时,突然拿起一把大剪刀,剪掉了所有人的大胡子,地上布满了一络 

络胡须。“那些特权贵族面面相觑,都惊呆了。自从他们进入成年期以 

来,他们的下巴第一次领略了与新鲜空气接触的凉爽感觉。”彼得一世 

发布敕令,除神职人员外,禁止所有人蓄须。凡是想保留胡须者,要根 

据其社会地位而交纳一定的税额:富商每年100卢布;领主和官吏每年 

60卢布;城市居民每年30卢布;农民进城和出城每次缴纳一戈比。特制 


… Page 42…

了一种小铜牌,作为缴纳留须税的收据。留须人把铜牌挂在脖子上,牌 

子的正面画着胡须的图案,写着“须税收讫”字样,有时还刻有这样的 

忠告:“胡须是无谓的负担。”大多数贵族和商人嫌税款太重,不得不 

剪掉胡须。但是,普通民众对剪掉胡须抱有强烈的抵触情绪。广大农民 

宁愿交纳摊派的胡须税,“以便能带着胸前随风飘摆的胡子,象一个真 

正的男子汉和虔诚的教徒一样,回到自己的村子。”在边远地区随处可 

见“一片一片象森林一样茂密的胡子”。萌子成了守旧的象征,成了反 

抗新事物的旗帜。于是彼得一世发布了更为严厉的敕令:如果留须者为 

一件请愿的事而进入办公机构,则必须拒绝他的申请,并迫使他交纳50 

卢布的罚款。如果来者付不起款项,则送到罗杰利克去,让他以自己的 

劳动所得来补交罚款。任何人遇到一个胡须不合格的罗杰利克人,都有 

权将他送到警察局。作为报酬,他将分享顽抗者交纳的罚款的一半以及 

顽抗者的衣服。在彼得一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俄国人终于接受了不留 

胡须的习惯。俄国人的面容和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等没有什么两样 

了。 



     (5)建造圣彼得堡 

     从1703年起,彼得一世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在涅瓦河口的荒岛沼 

泽上建起了新的都城——圣彼得堡。彼得一世痛恨莫斯科这个历代沙皇 

久居的城市,在那里弥漫着各种古风旧习以及落后的东方式的精神状 

态。如果他要与旧俄国决裂,就必须修建新的都城,以全新的生活模式 

规范未来的首都居民,塑造一个移风易俗的样板。因此,圣彼得堡这个 

从无到有、强行修建、发展起来的城市,就成了彼得一世改革和新俄国 

的标志。 

     彼得一世聘请法国建筑师负责建城规划。圣彼得堡是一个典型的欧 

化城市,在建筑结构、布局、装饰等方面,与俄国其他城市毫无共同之 

处。圣彼得堡拥有一条又长又宽、铺着石头路面的林荫大道——涅瓦大 

街;拥有美丽的夏宫,夏宫犹如一座荷兰乡村别墅,金色屋顶,淡黄色 

墙壁,白色浮雕,宫内外有布局整齐的小径、修剪得体的乔木和灌木丛, 

以及花坛、凉亭、喷泉、池塘、草坪和雕像,“一切的一切都具有凡尔 

赛宫的特色”。 

     圣彼得堡亦是俄国的主要港埠,是开向欧洲的窗户。  1724年,开 

到彼得堡港的外国海船共计180艘,进口的毛料、丝绸、染料、饮料、 

咖啡、香料、玻璃等,从这里散发到俄国其他地区,改变着俄罗斯人的 

日常生活。 

     圣彼得堡是新式城市建设的荟萃之地。在这座城市里,各种新生事 

物层出不穷:1719年俄国第一家博物馆和图书馆向公众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