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的崛起策副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一个有效的、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和民族国家,以后的一切恐怕都是不切实际的空中楼阁。今天读到毛主席的诗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真的可以体会到这其间的深意。客观地分析,当时的中国处在现代化道路上第一个基本阶段的入口处,也就是民族国家构建的阶段。在军阀混战的年代,无论是任何政治力量,其名称可以叫甲党,乙党,丙派,丁团体,也可以信仰A思想,B主义,C路线,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哪种政治力量,哪个政治团体,利用哪种政治思潮和主义,能够率先建立强有力的组织,能够率先以强有力的力量动员中国的基层,能够利用强大的组织能力统一中国,能够打破中国千年的乡土社会和家族分割的局面,就是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能真正明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并不是一句刻板的政治宣传口号,而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历史规律,至少我今天是坚信这一点的。

其实,“一个政党,一种主义,一个领袖”这样的观点并不是毛泽东,也不是蒋介石提出来,而恰恰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最具有民主自由思想的孙中山先生提出来的。孙中山先生在民主革命屡遭挫折之后,受到十月革命后列宁思想的影响,接受了这种我们今天看来近乎集权专制的思想观点。但是细细想一下,这一点也不难理解,在中国处于“索马里”化的存亡绝续的历史关头,任何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中国政治力量都会先暂时搁下我们最终希图演进的现代化彼岸目标,因为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实在太遥远。国民党提出的“军政”、“训政”和“宪政”的三阶段目标正是经历了无数挫折和失败后更切实际的渐进改革目标,这跟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改革和制度建设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之间的这段时间里,国民党和共产党正是中国两支最进步和最有希望把中国引向现代化之路的政治力量。我认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关键不是政党和主义的争斗,而是一个是否有能力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后的袁世凯政府是一个中央政府权力极度衰弱的政府,其实际控制的范围就是北洋军阀的势力范围。袁世凯也许当时有机会建立一个稳定的中央政府秩序,但是其称帝的丑剧让袁政府四面楚歌、声名狼藉,使中国滑向了更加混乱的军阀混战的解体原子化局面;1927年的南京国民政府比北洋军政府迈进了一步,形式上统一了中国大陆,蒋介石政权也曾作过努力和尝试,建立一个更有作为的中央政府,并进一步建立一个民族国家。然而南京政府的效能依然非常有限,其真正实际控制的范围即使是在南京政府最强大的时候,也不过是山东、安徽和江西的部分地区和江苏、浙江、上海全境。中央政府的实际管制效能局限于五到六个省市,在中国广袤的国土上,各路军阀仍然实际控制不同的地区,桂系军阀、湘系军阀、山西军阀、云南军阀、新疆军阀、四川各路军阀实际控制中国的各个地区,更不要说国民党还远远没有动员基层的能力,也无意去实行土地改革,把现代民族国家的治理范围从点线扩展到整个国家的平面上。尽管对南京政府的现代化努力今天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给予正面的肯定,但是我们不得不指出,中国“索马里化”的危局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中国依然处在割据军阀加乡土社会的原子分化局面,维系“中国”存在的只是中国人历史上形成的精神纽带和文化联结,如果不是华夏民族的文化认同的话,“中国”极有可能在这种危局下土崩瓦解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共产党革命的成功不仅象征着党派斗争的成功,更象征着中华文明在面临衰落、崩溃甚至毁灭中迎来的新希望,是中华民族真正意义上的凤凰涅磐,是中国崛起大戏剧的开端。新中国的头二十七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二十七年,也决不是跟中国的现代化和中国崛起断裂的二十七年,相反,正是因为有了这二十七年,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才会有今天这样波澜壮阔的局面。过去笔者跟许多同时代的学生一样,对新中国的这二十七年了解甚少,不太感兴趣,而且认为这二十七年就是“反右”、“大炼钢铁”、“自然灾害”、“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负面事件的结合体,对今天的中国没有什么正面意义。恰恰是在出国后,接受了社会学的专业训练、并开始懂得数据分析和实证分析以后,再回头看新中国的这二十七年,真是感慨万千,既感慨自己过去的浅薄无知,又反思这种不愿深入去了解一个时代、但却轻易下结论的判断在先的认知模式。年少时候的我很有爱国热情,但是思维非常简单,总是一切向外求,向西方寻求,在国外十年后,却反而变得更加喜欢向内寻求,寻求本国文化、历史、传统和制度环境中独特的现代化遗产和现代化动力源,当然更加结合了当前西方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感觉到看待问题的角度竟是与十年前完全不同了。好了,有点扯远了,现在回归正题,来看一看,新中国的二十七年中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重要的贡献。这里将超越简单的好与坏的价值判断,而是着重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来看新中国二十七年为我们留下的重要的现代化遗产:

—— 统一了中国,结束了中国领土范围内的“索马里化”和解体原子分化的局面。诸路军阀分割国家政权和各自为政的局面被一个具有强大效能和动员能力的中央政府所取代。

—— 相对于晚清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新中国政府统一了政令,作到了政令有效地推及全国,并建立了远超过上面三个政府治理下的税收汲取能力(中国崛起策二十二将详细谈及)。

——中国基本完成了民族国家的构建,尽管这个过程是漫长的,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政府效能也是漫长的,但是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没有任何平行国家体如军阀、军头、游击队、流匪和大家族等可以截取国家的权力。中国完成了欧洲国家持续了近两百年的民族国家构建过程。

——国家通过土地改革消除了现代化最重要的障碍,并在基层农村通过政治运动和土地分配建立了强有力的基层动员能力。中国历史上的国家政权仅仅通到县级一层的局面被彻底改变。大家族的解体虽然从文化角度和人类文化学的观点来看殊为可惜,但是对于中国现代化进程而言却是必然要走的一条路。只是新政权的政治动员模式过于激烈,来的速度过快过猛,在人们还没来得及讨论“传统和现代”的课题的时候,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了土地分配的问题,瓦解了中国数千年的家族势力、乡绅统治和乡土社会,其副作用当然是很大的,但是却为中国现代化扫除了无比棘手的障碍。

——尽管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人民公社是生产效率低下的和违反市场经济规律的,但是在民族国家构建过程中它却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农村地区和乡土社会第一次被纳入了国家的行政规划和行政管理之中,中国千年的乡土社会和原子分化的局面被彻底改变。国家的治理能力不再仅仅限于几个核心的点和由这些点联结而成的线上,而是真正扩展到广大平面地区。这样的历史性巨变堪称是划时代的和具有转折意义的。从此中国历史摆脱了各个朝代治乱的平面循环怪圈和始终没有实质进步的局面,而真正把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从此,中国农民的认同感不再只是对家族的认同,而是对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强大的国家和政府的认同。“国家”概念的迅速扩展见证了民族国家构建的过程,而这在新中国政府成立后仅仅10年就基本完成了,这是何等的伟业?

——农村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也见证了新政权的基层动员能力和庞大动员规模,为农业的稳定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人民解放军在建国初期剿灭了湘西、四川和云南的数百万土匪,而这些土匪力量从明清、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就长期存在,没有任何一种政权力量和地方军阀力量试图或是能够作到全面剿灭西南的土匪,因为西南的山区和险峻的地貌为土匪提供了永久生存的土壤。不要低估了新政权剿灭西南土匪的重要意义,否则的话,今天的中国将出现“菲律宾化”和“印尼化”的局面,国家每年会花费无数的财政资源和国防力量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