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是提供完整事实和关系的唯一正确的科学方法,借此才能理解儿童行为的
发展模式,并以这个模式来影响教育的进程。他认为那种只借助于教育专著
来发现儿童的任何真正明确方向的作法是错误的。因而他提出,教育研究者
必须准备一批典型的工具和程序。如在感觉运动机能方面使用的触觉计、测
力计、计时器、跑表等;在情感和智力机能研究方面使用的各种内省、问卷
和笔试用品等。在分析资料时,必须采用日益精细的统计方法。
无论是拉伊、梅伊曼,还是比奈、克拉帕雷德,尽管在他们的教育科学
理论和教育实验过程中还存在种种缺陷,但他们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这是
不可否定的。这些成果对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儿童智力和体力,以及儿
童生活和学习问题的研究起了重大的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欧洲教育科学研究
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由儿童研究运动引发的实验教育科学的产生
和发展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
欧洲早期实验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关于有效学习的研究,拉伊等人为了确定小学拼音教学的最佳方
法,选择了不同程度的班级,进行听、看、读、写的测验,最后得出结论:
写和看与大声读相结合可以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只听而不出声的效果最差;
看比听更为有用。在写的过程中,动作和看相结合是最佳的。拉伊等人的实
验研究,突破了当时的研究成果,予示了20世纪即将出现的教育研究趋势。
这是实验教育家们最早而价值又最大的一个贡献。
第二,关于智力测验的研究,1883年英国的高尔顿设计了一批测量人的
智能水平的仪器,后来英国的麦肯·卡特改进了高尔顿的测量方法。到本世
纪初,英国的斯皮尔曼在改进了的测量方法的基础上又采用各种智能的综合
测验,最后法国的比奈发展了他们的方法,探究出了可以测验种种不同能力
的方法,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个测量智商的智力量表。这是实验教育家们又一
个巨大的研究成果。
早期实验教育科学的成果已在20世纪的教育发展中得到推广和应用。我
们相信在未来教育研究中,这些成果也不会失去其价值和作用。它们在人类
教育史上将永葆其应有的地位。
(2)教育革新运动
实验教育科学的产生,不仅推动欧洲教育研究向纵深发展,而且由于其
成果逐渐在教育研究中推广和运用,导致了欧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改革
旧学校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为主要目标的教育革新运动。
欧洲教育革新运动的突出标志是创办新学校。法国的德穆兰、英国的雷
迪、德国的利茨是当时创办新学校的先锋。他们的主张就是要用手工劳动,
近代语言和农业工艺课程的教学来改革传统的学校教育。接着比利时的德可
乐利,意大利的蒙台梭利也开办了新学校,1899年还在日内瓦设立了“国际
新学校事务局”,作为促进各国开展新教育运动的联络中心。
这里我们主要介绍的是“新教育”代表人物德可乐利和蒙台梭利的理论
和实验。
关于德可乐利的“五大兴趣中心”和“三个活动过程”。德可乐利是新
教育运动的主导人物之一。1907年起,他在自己创办的学校里实验一种新的
… Page 20…
教学制度,他提出了教学的“整体化”和“兴趣中心”的原则,并根据这个
原则把课程分为个人的和环境的两大类。
德可乐利认为,营养、居室、防卫和活动是个人生活的四种需要,围绕
这四种需要把家庭、学校、社会、自然界等各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组成教
学单元,即一个兴趣中心。各年级都按照某一个兴趣中心或单元组织教学。
小学五个学年的兴趣中心分别是:第一学年,儿童及其有机体;第二学年,
儿童和动物;第三学年,儿童和无生命界;第四学年,儿童和蔬菜;第五学
年,儿童和人的环境。这“五大兴趣中心”把各门学科紧密联系在一起,形
成儿童教学内容的整体化。
德可乐利认为,儿童在每一个学年的学习,即每一个兴趣中心必须通过
观察、联想和表达“三个活动过程”来完成。
观察,就是让儿童接触具体的和经验的实物及现象。德可乐利认为:“脑
力劳动必须在第一手搜集的材料基础上进行,就是让儿童通过自己的感觉来
搜集材料,这样的搜集,既要估计到儿童的潜在兴趣,又要尽可能和词汇的
①
习得联系起来。” 因此,观察是儿童发展各种智力的出发点和基础。
联想,就是让儿童的认识与所观察的事物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由近及远地
建立联系。这个联系开始是不系统的,随着儿童年级的升高,观察到的事物、
图象、文字等的增多,以及进行联想的练习的增多,儿童的联想便逐渐超出
具体的事物和现象,形成较系统的联想。德可乐利把儿童在观察中产生的联
想分为四种:第一,空间联想,相应于地理联想;第二,时间联想,相应于
历史联想;第三,协调人的需要的联想;第四,因果联想。
表达,就是让儿童利用口述、图画、工艺制作或文字手段具体或抽象地
表达事物。表达不限于词汇、造句等教学活动,表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绘
画、园艺、航模、营造、歌舞、体操、游戏、讲座、远足、朗诵、搜集资料
等。这些形式不仅满足儿童表达和创造的需要,而且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
部分。
通过这样“三个活动过程”,一方面可以使儿童认识自身,即认识到由
于自己的需要、希望、目的和理想的存在而使自己获得自我意识;另一方面
可以使儿童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自然的和人文的条件,即认识到为了
实现自己的需要、希望、目的和理想,就必须依存并适应于自己生活的环境。
德可乐利把他的这个教育纲领归结为一个公式:“学校为生活,学校依靠生
活。”“教学为儿童,教学依靠儿童。”其中心意思,即是他要把学校办成
适合于儿童生活的环境,要按照儿童的兴趣中心组织教学。
德可乐利的以单元教学替代传统的分科教学,以兴趣中心取代学科框架
和教学大纲,以强调儿童的活动取代预先准备教材的“五大兴趣中心”和“三
个活动过程”的教学改革,对传统的教学制度给以了极大冲击,有力地推进
了欧洲教育运动的发展。
蒙台梭利的“幼儿之家”。蒙台梭利于1896年成为罗马大学第一个医学
博士,并任该校附属精神病院临床助手,同时从事对低能儿童心理和教育的
研究工作。1907年,罗马住宅改善协会为保护房屋,愿提供资金把父母上班
后无人照管的儿童组织起来,邀请蒙台梭利办“幼儿之家”。蒙台梭利欣然
应邀,并借此机会来进行常态儿童教育实验。她高度重视儿童教育,通过教
① 转引自戴本博《外国教育史》(下),第47 页。
… Page 21…
育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儿童教育的观点,其中最重要的有二点:
第一,蒙台梭利强调儿童教育的社会意义。她指出,直到20世纪初,社
会对儿童毫不关心,没有儿童医院,儿童缺乏教养。尤其是19世纪末,儿童
也患上了“工业疾病”,他们被关在狭小、闭塞的教室里,长时间伏案读书
写字,他们的胸膛由于受压而变狭小,易患肺病;他们的脊柱由于姿势不正
而弯曲;他们的眼睛由于在光线不足下学习而近视;他们的整个身体由于得
不到健康保护而被毁坏。她谴责社会所犯的最大罪过乃是浪费了它应该花在
儿童身上的金钱。她疾呼社会必须关心儿童,注意儿童的身心健康,必须为
儿童建设世界,并承认儿童的社会权利,否则儿童要毁灭,社会本身要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