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門處理無明的辦法。
其二是,作者又云﹕「以不達一法界故,心不相應,忽
然念起,名為無明」。(裕34)這裡作者似乎暫離不二法門,
而依世俗諦正視無明存在於我們世間的現象事實。依然而無
明既是無始,依附覺性,我們如何去了解「忽然」二字呢﹖
對於「忽然」,諸家詮釋並不很的當。憨山德清於
143頁
其《大乘起信論直解》祇不過說﹕「即此忽然起處,最極微
細,不可思議。所謂不思議熏故,難可了知。」子璿《筆削
記》則云﹕「意明無前之忽然,非有始之忽然也。言無前者
,以此無明最微細故,更無有法前於此者。前即始也,由無
始起之本故,故說忽然。故本疏云,『以起無初』。故肇公
云﹕『如鏡忽塵,如空忽雲』,即斯義也」(裕35)這些釋義
模稜兩可,皆不能令人滿意。甚麼是「非有始之忽然」﹖子
璿引用僧肇之語,似乎藉以暗示「隨時隨地,頓時當下」之
義,但他既未明言,我也祇能如此猜測而已。我也查過湯次
了榮,印順法師等位的解義,亦不能釋懷。而柏木弘雄則乾
脆承認﹕「如說無明的『忽然念起』 ,表示不可能想見無
明成立的原因,那就祇好說是『忽然』,當做中國式思維的
語言使用之例去理解罷了。實叉難陀之新譯就洠в小汉鋈弧
此語」。(裕36)。但是此一難睿强梢匀绱撕唵蔚亟庀耸
嗎﹖
我認為,此一難睿奈ㄒ槐匦瑁ā副刂^」)的解決線索
是在不二法門的頓悟禪化,也就是不二法門與實存的迷悟門
言兩門的根本契合。依不二法門的根本見地,本覺與始覺(
以及不覺)原本不二,真如與無明皆無前際,亦是平等無二
﹔又依實存的迷悟門,無始無明忽然」自真如分別或分化出
來,即不外是隨時隨地個別主體的或迷(故屬非本然的實存
狀態)或悟(故屬本然的實存狀態),原本不二的真如與無
明在個別主體的內在心中當下分別,或為頓迷,或為頓悟,
如此而已。子璿引用僧肇之語,本應表明此義,但他並不見
得有此自我了解。
我在「必謂」層次的詮釋學結論是﹕《起信論》的理論
結構(必須)以不二門與實存門(速悟門)的根本契合為基
點,有此基點乃有二諦門(不二而二)的成立,又依二諦門
而有(如來藏)緣起門,以及實相門包容心性門與心識門﹔
至於其他諸門皆依此基本理論而一一分別成立。譬如解脫門
,涉及本覺、涅槃等等,在《起信論》必須依附不二門與心
性論,本身並未獨立。
我們通過創造的詮釋學五大層次所能獲致的結論就是這
麼一點。大乘佛法雖是無量無邊,這及根本義諦,乃是簡易
如此。這也是大乘佛法眾妙之門最為「玄之又玄」的一點。
拙論與另一拙文〈六祖壇經慧能頓悟禪教深層義蘊試探〉(
台北《普門》雜誌一九八九年五月號與六月號連載),在詮
釋學的結論頗有異曲同工之處,如蒙參照該文,或可稍增對
於拙論的了解。
(一九八九年八月二十五日撰於加州拢貋喐缡杏讶颂帲
144頁
裕Ы
(裕А 1) 關於此書的成書年代及地點、作者、版本考證等等
問睿蓞⒄瘴洳〗浱幩洞蟪似鹦耪撜鎮无q
》(一九五六年台北?建康書局重印),張曼濤所
編《大乘起信論與楞嚴經考辨》(係《現代佛教學
術叢刊第三十五冊,一九七八年台北?大乘文化出
版社印行)以及日本松阪女子短期大學教授柏木弘
雄所著《大乘起信論?研究》(1981年枺看呵
社印行)柏木此書,集《起信論》資料考證以及課
睿芯恐蟪桑瑫﹣K附〈起信論關係文獻目錄〉
,足供參考。此書可以代表戰後日本佛教學者承繼
老一代的研究成果,進一步在資料論研究方面表現
出來的學術新貢獻。
(裕А 2) 據我所知,除鈴木以及Timoth Richard牧師、比丘
Wai Tao 、已故哥倫比亞大學日裔教授Yoshito S。
HaKeda等四位的英譯之外,至少還有紐約州立大學
石溪分校韓裔教授Park所譯《起信論》暨元曉《海
枺琛罚写霭妗N覟樽约褐骶幍摹稏|方哲學與
宗教思想資料暨要論》英文叢書(美國綠林出版社
)所將收錄的自編《中國佛教資料選》(A Source
book in Chirnese Buddhism)一書之中,計劃包
括自己英譯的《起信論》全文,並予比較新舊兩種
版本(真諦的梁譯本與實叉難陀的陳譯本)的用辭
差異。
(裕А 3) 有志於進一步探討歷代以來各種裕璁愅膶W者,
不妨預先參考(裕А1)所提柏木弘雄的大著,尤其
序論部份。
(裕А 4) 我已撰出三萬餘字較有系統的一篇〈創造的詮釋學
及其應用〉,連同本論,準備收在拙著《從詮釋學
到大乘佛學》,(「哲學與宗教」四集),仍由台
北?枺髨D書出版公司印行。
(裕А 5) 大正大藏經第五十五冊,頁一四二上。
(裕А 6) 大正大藏經第七○冊,頁三二○上。
(裕А 7) 前揭第七十七冊,頁八二六中。
(裕А 8) 前揭第六十六冊,頁一七五中。
(裕А 9) 該書頁一七七至一七八。
(裕А10) 見《譯裕В看蟪似鹦耪摗罚ㄒ痪湃暄也ㄎ膸彀妫
後記, 以及《印度哲學研究第六》中的「真諦三藏
傳的研究」。
(裕А11) 該書(大藏出版社),頁三一至三二。
(裕А12) 《大乘起信論?研究》,頁一八二。
(裕А13) 關於大乘佛法的多門義理,我將不久另撰一篇〈大
乘佛法的教義多門性與辯證開放性〉,予以較系統
的討論。
(裕А14)《起信論》開頭的「歸敬偈」云﹕「歸命盡十方。最
勝業偏知,色無礙自在,救世大悲者。 及彼身體相
,法性真如海,無量功德藏。如實修行等。 為欲令
眾生,除疑捨邪執,起大乘正信,佛種不斷故。」
145頁
(裕А15) 關於我對牟氏應用《起信論》「一心開二門」的成
效評價,以及我個人提出的「一心開多門」主張,
參照拙文〈儒家心性論的現代化課睿担ㄏ拢┢
已收在拙著《從西方哲學到禪佛教》(一九八六年
台北?枺髨D書公司印行)。
(裕А16) 印順法師在他《大乘起信論講記》(一九五一年初
版)的序論中說﹕「我在《印度之佛教》,稱(大
乘三宗)之為虛妄唯識論、性空唯名論、真常唯心
論…。本論是屬於法界圓覺宗,或真常唯心論的。
」我在這裡暫借法師的用語。
(裕А17) 見豐子愷譯《大乘起信論新釋》(一九八一年台北
?天華出版公司印行),頁四八至四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