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获释,但直到1966年,瑞典反间谍机关的卷宗仍然称他为“东方间谍”。
    战后,勃兰特一跃而成为西德政坛上的一颗耀眼明星,连连提升。自1957年开
始,他先后当过西柏林市长、德国社会民主党(西柏林)主席。1966-1969年间,
他还担任政府副总理兼外交部长。
    眼看勃兰特飞黄腾达,如日中天,深知此人根底的瑞典社会民主党曾公开表示
严重不安。与该党有密切关系的瑞典《晚报》还于1966年12月14日发表专文,对勃
兰特的接连高升表示深切担心。
          战后苏联逼其就范勃兰特死活不买账
    兴许是为了掩饰上述这段历史吧,勃兰特走上西德政坛后,对苏联素以不妥协
的强硬态度而著称。
    1962年秋,勃兰特担任西柏林市长已满5 年。在此前后,他在不同场合多次发
表反苏演讲,猛烈抨击苏联的“铁幕”政策和克里姆林宫所坚持的社会主义制度,
对苏联表现了“不共戴天”的劲头。
    尽管如此,莫斯科无意同勃兰特进行针尖对麦芒式的论战,更不打算对他进行
报复。
    当时的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内等人,力主对勃兰特这位昔日的合作伙伴采取安
抚政策并拟定了相应的行动计划。
    1962年11月16日,赫鲁晓夫批准这项计划后,克格勃便立即行动起来。具体执
行者是克格勃当时在西柏林工作的两个人:一个是《消息报》记者,另一个是克格
勃军官。
    他们二人奉命向勃兰特递交一封信,其内容主要是:“为就西柏林问题达成一
项理智的协议,我们真诚地希望同您重新恢复互相信赖的良好关系。”
    这两个人还得到苏共如下指示:如果勃兰特一意孤行,不愿和苏联达成一项
“理智的协议”,他们须软硬兼施,向其直陈:“我们拥有足够的手段给您造成许
多不愉快,但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我们相信,您一定会改变自己的立场。”
    为迫使勃兰特就范,这两个人甚至还当面出示了有勃兰特亲笔签名的那张500 
克朗的收据。
    勃兰特对自己过去的事,显然不愿意再提及。他对这两个人的威胁利诱作何反
应,米特洛欣带出的勃兰特卷宗只字未提。
    然而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官运亨通、身居高位的勃兰特,在权衡利弊之后,
决定继续对苏联摆出一副强硬、不买账的姿态,力图借此在国人心目中树起“反苏
斗士”的形象,为日后高升捞取政治资本。
    这决非妄加猜测。有力的证据是,他断然拒绝了赫鲁晓夫关于1963年1 月在东
柏林与其举行会见的建议,对苏联的这种友好姿态,故意做出不屑一顾的样子。
    此后,克格勃还曾多次对勃兰特进行恐吓,企图使他归顺苏联,但最后均以失
败而告终。
    苏联还是不死心,遂决定改变策略。这次登台的是塔斯社驻西柏林记者维亚切
斯拉夫·克沃尔科夫。
    当时,克沃尔科夫是贡·巴尔同苏联联系的秘密交通员。而贡·巴尔则既是克
里姆林宫的亲密朋友,也是勃兰特在社会民主党内的亲密战友。
    这时的西德已开始对苏联等国“铁幕国家”实行一种所谓的“以接近促和平演
变”的方针,名日“新主义”。
    克沃尔科夫则在这种政治背景下,适时提醒克里姆林宫,这种“新主义”的成
效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显现,而勃兰特将会果断地利用这次不可多得的政治
好机会。
    果不其然,克沃尔科夫的预见很快就得到了印证。1969年10月,德社会民主党
在大选中获胜,勃兰特出任总理。
    上台伊始,他就大刀阔斧地推行向东方开放的“东方政策”,先后让联邦德国
同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东德等国签订了条约,从而实现了同这些国家的关
系正常化。
    正值勃兰特处于权力顶峰之际,一个意外的事件使他一下子跌落到了深谷。1974
年4 月 24 日凌晨,在西德潜伏达17年之久的东德超级间谍纪尧姆束手就擒,锒铛
入狱。
    消息传开,举国哗然,震惊不已。纪尧姆原为勃兰特总理的机要秘书和政治秘
书。平时他鞍前马后,与勃兰特形影不离。
    人们简直无法相信这个纪尧姆竟然是东德间谍。事发后,勃兰特狼狈不堪,遂
以“为了对所犯的疏忽行为承担政治责任”为由,被迫宣布辞职。
          为处理勃兰特事件英德达成君子协定
    勃兰特事件是本世纪最为轰动的政治事件之一。出于各种考虑,德国政界人士
对此态度暧昧,极不情愿谈及勃兰特和克格勃可能会有什么关系。
    他们只是轻描淡写地说:“这事儿好像已经有人写出点儿什么了。不过,他们
所列事实大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再说,那尘封已久的档案里尽是些陈糠烂芝麻。
时至今日,何苦还要用这些无用的东西去刺激一个历史人物呢?”
    德国社会民主党现任主席彼得·施特鲁克甚至认为这是俄国人的阴谋,是要让
他们党内的这位同志名誉扫地。
    德国维护宪法委员会现任主席、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弗里什则认为,现在公开勃
兰特间谍案是不适宜的,因为有关这个案子的材料可能具有“爆炸性”,这将危及
许多目前仍活跃在德国政坛的政治家的政治前途。
    德国反间谍机关对勃兰特卷宗的曝光也深表不安。好在他们的英国同行很理解
他们的这种心情。于是两国的反间谍机构很快搞了个君子协定:米特洛欣带到英国
的勃兰特卷宗,将永远封存在伦敦泰晤士河畔的一个秘密的地方,不予扩散。米特
洛欣当然有权写勃兰特,但他的手稿却不准向世人公开,仅供英德两国特工参考。
就是说,有关勃兰特加入克格勃的详情,将成为永远的秘密,不为人知晓。(1999
年第12期)   
   谍心不死——间谍、情报纪实集粹        
                  普京:为曾是克格勃而自豪
                上官锦
    俄罗斯当选总统普京曾经是克格勃成员,而且他表示至今仍为此而自豪。这虽
然早已不是新闻,但普京在克格勃工作期间的详情却鲜为人知。日前,德国和英国
的媒体分别披露了普京间谍生涯中的一些细节。
    德国《焦点》杂志根据德国情报机关一个专门负责调查普京在东德活动的特别
委员会提供的部分调查材料报道,1970年普京进入列宁格勒大学法律学校学习,该
法律学校是克格勃、普通警察和政府官员的一个主要培训基地。毕业后,普京加入
克格勃对外情报局,在克格勃第一局(对外侦察局)负责德语方向国家(西德、东
德、奥地利、瑞士)情报侦察工作,并在列宁格勒对外国人进行了几年情报跟踪。
此后,普京被召回到莫斯科,参加精英外国情报员的培训讲座。由于成绩优异,1984
年普京被上司选中,派驻东德的德累斯顿,直到1990年东西德合并为止。
    普京赴德累斯顿上任时32岁,少校军衔。有关普京在德累斯顿所从事的具体任
务一直是个秘密,但是据德国特别委员会的专家透露和有关历史文件表明,普京的
主要任务是在当地招募和派遣合适的特工,窃取前苏联急需的西方技术。同时,普
京还积极发展和招募来到东德的西方技术人员,他们都是从诸如德国西门子公司和
美国IBM 等特大公司来的,掌握着该领域的尖端技术。此外,普京还对西方的军事
电子产品和告密者提供的有关北约的军事情报极感兴趣。据称,特别委员会在调查
中传讯了当年和普京共事过,或私人关系密切的多名前东德秘密警察机构“斯塔西”
军官。委员会还从“斯塔西”的档案中找到许多和普京有关的资料和照片。
    初步调查显示,普京在前东德工作时还曾发起过一个代号为“阳光”的行动,
主要是在前东德各地建网并招募成员。德国当局疑心他们中至今还有人在活动。为
此1999年底,德国情报机关已传讯柏林、德累斯顿、莱比锡等地若干嫌疑人,试图
搞清他们同“阳光”的关系,还提交了一份10页的报告,内容是普京在德累斯顿活
动情况,并已将它送至柏林进一步审查。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披露的内容则令普京非常难堪。前东德情报部“斯塔
西”官员克劳斯·朱克霍尔德1985年——1990年期间和同在德累斯顿工作的普京有
过多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