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古代中期生活习俗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一些还是前所未见的,因而对研究先秦时期的乐器帮助极大。 

    这里出土的乐器,最完整的要数全套的编钟和编磬。它们就像当年演奏 

情况一样,是悬挂起来的。编钟和编磬是春秋战国时期侯国以上爵位的贵族 

才能享用的一种乐器。通常,只有在侯国要举行大型宫廷音乐会、重大祭祀 

时才使用这些乐器。编钟和编磬都是架在铜木结构的曲尺形钟架上的。编钟 

全长10米以上,共分上下两层,高2。73米,由6个佩剑的青铜武士和几根 

青铜圆柱承托。悬挂的编钟共有65个,总重量为3500公斤。编磬架长2。15 

米,高1。09米,是由两只鹤状怪禽支撑,共分上下两层,共悬挂了四组32 

件石磬。 

    编钟共有65个,每一个都发两个音,用于演奏的全套五组甬钟,基调属 

于现代的C大调,总音域跨至五个八度,只比现代钢琴的音域两端平均各少 

一个八度。其中心部位12个半音齐备,全部音域的基本骨干则是五声、六声, 

以至七声的音阶结构。用这种编钟,在旋宫调转的情况下,可以演奏古今中 

外多种乐典,音色优美、效果甚佳。 

    编磬由于已经朽蚀,而不能测音。根据残存的磬铭仍能复原当年编磬的 

悬排情况,并进而推定原先各磬的音高情况。 

    在编钟、编磬、钟架、木质磬匣上,还附了许多的乐律铭文,总字数在 


… Page 100…

4000字左右。编钟的铭文共有2800多字,除楚惠王所作铺之外,上层的3 

组19件钮钟铭文较少,一般仅在隧部和鼓右标注音名。中下层的5组45件 

甬钟不仅有标音铭文,而且有较长的乐律铭文,详细记载该钟所属律名、阶 

名和变化音名,以及曾、楚、晋等国律名的对应关系。 

     除了编钟和编磬之外,在这座古墓里还出土了四种不同性质的鼓,其中 

包括较为罕见的铜盘龙座建鼓和铜立鹤架悬鼓。鼓是我国古老的乐器之一, 

大约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了。然而在此见到如此大的建鼓和悬鼓,不 

能说不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墓中还出土了瑟,这也是一种古老的乐器,而且 

是春秋战国时期喜闻乐见的乐器之一。墓中出土的瑟一共有12件,都是25 

根弦的。出土时腔体完整、彩绘尚存,只是柱位已不明。在这座古墓里还出 

土了5弦和10弦的琴。琴是春秋时期居民常常使用的一种乐器。著名的焦尾 

琴,以及与琴相关的动人故事就是产生于春秋时代。在这座古墓里,出土的 

最为珍贵的要数横笛和排箫了,各出土了两件。这是我国首次出土。横笛共 

有七孔,且有底,五个指孔并列,一个吹孔上出,采用叉口指法能吹出 12 

个半音来。排箫也是春秋战国时期常见的乐器之一,其管数不一,有12、13、 

14、18等几种,皆长短依次排列,并有舌簧。 

     除了曾侯乙墓出土的乐器之外,安徽寿县蔡侯墓中曾出土了一套编钟, 

共三组19件,另外出土了一件钲铖、一件镦。这两件乐器也是春秋战国时期 

重要的乐器之一。 

     古墓中出土的乐器只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居民经常使用的部分乐器,而 

不是全部。通过文献,我们知道,除了这些乐器之外,还有竽、箫、筑、埙、 

虎、笙等。竽是排箫的一种,但又与排箫有所不同,是春秋战国时期居民喜 

闻乐见的乐器之一。产生于春秋时期的一则寓言“滥竽充数”就是以这种乐 

器为题材而形成的。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位国王很喜欢听人集体演 

奏竽,并给所有给他演奏竽的人以极好的待遇。于是一位不会吹奏竽的人也 

前来应征,并在吹奏的过程表现得极为卖力,以致于摇头晃脑,深入佳境。 

这位国王很高兴,给了他极高的待遇。这个小混混在宫殿里一住就是好几十 

年,天天吃香的、喝辣的,享福之至。后来,这位国王去世了,而由其子继 

承王位。新国王也喜欢听人吹竽,但不喜欢听集体吹奏,而喜欢听独奏,滥 

竽充数者本不擅乐器,闻此信,就逃之夭夭了。这则故事虽然未必是真的, 

但其背景是春秋居民喜欢吹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诸种乐器中,北方诸国较 

为流行的乐器是筑。这是一种类于琴而非琴的乐器,其音质浑厚而苍凉,很 

符合面对强秦的威胁而无可奈何的愁闷心理。战国末年的燕国乐人高渐离就 

是以这种乐器驰名燕地,进而利用其声名晋见秦始皇,并试图用这种乐器袭 

击秦始皇的。埙,是一种介于石与玉之间的石质乐器,通过吹奏能发出清丽 

悦耳的音质。早在原始社会的末期,中原居民已经使用这种乐器了,夏、商、 

周时期,这种乐器一直比较流行。笙,也是中原很早就有的乐器之一,它经 

常与竽一些合奏,进而产生一种奇异的音乐效果。 

      (2)舞蹈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舞蹈历史的国家。早在公元前3000年以前,于甘肃 

马家窑文化中就已经出土了一件反映原始社会居民舞蹈的彩陶盆。舞蹈者数 

人一组,个个臀部拴一尾,在跳集体舞。若从这一文物所产生的时代算起, 

到春秋战国时期为止,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舞蹈历史了。 

     春秋战国时期,宫廷里,由于等级不同,流行着八佾之舞、四佾之舞、 


… Page 101…

二佾之舞等多种名目。这是一种由数个女子来进行的集体舞蹈。她们一般都 

穿着长袖的裙子,束着腰,赤足,以各种扭腰、摆肢、踏足、甩袖、环走、 

造型来表达一种固有的舞蹈内容。这种舞蹈大多是一些格调比较清新、活跃 

的旋律,以与比较庄重的祭祀舞蹈相区别。 

     在宫廷之中,还流行一些比较庄重的、气氛比较低沉的,反映庆典、战 

功、凯旋、战争等内容的舞蹈,如文舞、武舞等。这时,参与舞蹈的人都要 

手持象征战争、胜利的干戚、盾牌进行舞蹈。这种舞蹈往往气势比较宏伟、 

声势较为宏大,参与的人数较多,是一种大型的集体舞蹈。 

     除了宫廷舞蹈之外,在民间还流行很多舞蹈。由于我们在这方面只见到 

了有关的名目,而不知其具体内容,故不可能将其复原了。从零星的一些资 

料看,这时,居民在丰收之余、歉收之际、久旱不雨之时,都要举行与庆贺、 

祭祀、祈求有关的舞蹈。所有舞蹈都是双人舞或集体舞。在这个时期,单人 

舞是很少见到的。在舞蹈的过程中,春秋战国的居民一般都手里拿着一些道 

具,或称舞具。这是一些软质料的道具,如丝绸、手帕、长袖、绳索等。 

     春秋战国时期,居民在从事舞蹈之时,一般都有音乐为之伴奏,目前尚 

没有发现不配乐的舞蹈。然而,在不同场合,所配的乐器是不一样的。表现 

歌舞升平、糜糜之音的宫廷生活的舞蹈多数是配竹丝之乐,而表现规模宏大 

场面的舞蹈则要求钟、磬、鼓、埙等。为民间舞蹈配乐的多是竹丝乐器和吹 

奏乐器。 

     在考古工作中,考古工作者已经发现了许多件乐谱。舞曲的资料,正在 

整理当中,相信不久之后即可重见于世,从而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并 

更加让人领略中国古代音乐文明的风韵。 



                            8。居民的商业交通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个国家都是各据一块土地,凭险而守,故物产方 

面是不能直接通融的。从理论上讲,由于各国凭险自守,闭关不通,会大大 

妨碍商业交通的发展。其实不然,在这一时期,由于各国都需要对方的一些 

物产资源,故交通和商业大大繁荣于前代。 

     商人这一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各地诸侯都极力地控制着自己的一小 

块地盘,不肯将物产互通于邻国,甚至对邻国实行关闭政策,故国与国之间 

的正常的国家贸易活动是不太多的,这就刺激了各国私营商业的发展。这时, 

各国都有很多商人。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活跃于各国之间,将这一个国家的 

特产运往彼国,而又从彼国进口此国必须却又不能生产的物资。春秋战国时 

期商业上的最大一个特点就是:这时的商人都是以贩运日常生活用品作为自 

己谋利的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