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朝的那些事 作者:朱景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炮堆镇海楼。     
  乾隆皇帝五十大寿的时候,纪晓岚献的一副寿联被视为珍品。寿联写道:     
  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从无一朝一统四万里;     
  五十年圣寿,自今而后,尚有九千九百五十年。     
  事后乾隆将此寿联挂在寝宫,每天都要看一看。     
  清仁宗琰,年号嘉庆,史称嘉庆皇帝。嘉庆仿效先祖,也很喜欢对联。有一年嘉庆皇帝过寿日,下旨朝中举行贺寿联评比。大臣们纷纷把拟就的对联呈上,唯独李绍仿没交。李绍仿,广西北流人,状元及第。别人问他为什么不交贺联?李绍仿说:“我如果交了卷,那就非得第一名不可。”群臣都以为他口出狂言,侧目讪笑。等到贺联评比开始时,他才把贺联呈上,嘉庆一看,果然非凡,上写:     
  顺泰康宁雍然乾德嘉千古;     
  治平熙世正是隆恩庆万年。     
  这副对联把清代顺治以来的列朝年号一一嵌入,而且十分自然地把嘉庆恭维了一番。既然列祖列宗均在其上,嘉庆又怎能不排它为首呢?于是此联被评为第一。     
  ● 血浸《康熙字典》     
  但凡大部头的书,都会牵连一些士人因字获祸,《四库全书》有,《康熙字典》也有。乾隆时期,江西的举人王锡侯就因为改编《康熙字典》,编写《字贯》,遭遇了杀身之祸。     
  《康熙字典》于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一月十三出版,总纂官是陈廷敬,此人颇得康熙皇帝的赏识。康熙曾经给他写过“春归乔木浓阴茂,秋到黄花晚节香”的楹联。     
  陈廷敬原来的名字是陈敬,中间一个“廷”是因为“才高一筹”殿试第一名,顺治皇帝特别赐予的。因为才华横溢,为官正直,陈廷敬从廷试那一刻开始就步步高升。康熙四十二年(1703)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1710年,康熙皇帝命他与张玉书一起主持编纂一部字典,本来张玉书担任总纂官,陈廷敬辅助,第二年,张玉书病逝,陈廷敬继任总纂官。         
→虹→桥→书→吧→ 
第18节:清圣祖康熙篇(5)       
  王锡侯因善于考证字音字义,所以对《康熙字典》做了精深的研究,看多了,就发现《康熙字典》收字很多,但按照笔画查字,使用者总是会查到字却不能知其所有组词用法,而且字与字之间没有联系。于是他就想把读音或意义相同、相近的字,汇集到一处编写一部名为《字贯》的新字典,并很快出版了。     
  因仇家寻衅告发,江西巡抚海成上奏乾隆皇帝,建议革去王锡侯“举人”头衔作为惩罚。乾隆看到奏折,初定为是妄行著书立说。然而待他翻看《字贯》后发现,王锡侯竟然把康熙、雍正、乾隆的名讳直书无所避讳,不禁勃然大怒,下谕说王锡侯罪不容诛,应该按照大逆不道的条例定罪。斩了王锡侯,就连王锡侯的儿子、孙子也一起被处决;江西巡抚海成,因上奏所拟刑罚太轻,替罪人说好话,也被治罪,判为斩监候,秋后处决;原江西布政使周克开、按察史冯廷丞等人因为看过《字贯》一书,却没能检查出其中悖逆而被革职……上上下下牵连近百人。     
  ● 殿版换酒喝     
  康熙中期在武英殿设立了修书处,这儿成了当时世界最大的编辑出版印刷中心。武英殿图书不计成本只要精美,许多古籍乃至名著《红楼梦》等,都出版于此。此处所出书称作“武英殿本”,简称“殿本”。     
  那时木活字、铜活字虽已普及,但是为了追求逼真的仿古效果,还是大量采用雕版技术,那版用枣木或梓木经蒸煮脱水工艺制成,造价非常昂贵。书出以后木版就收藏起来。年代多了,大殿周围房间层次分明地藏满了殿本版,皇帝常常派大员检查,库门封锁,十分严密。     
  咸丰以后,到处闹着盖园子、开洋务,武英殿渐渐破落下来。武英殿里有一个实录处,一群文人日夜轮流值班,随时记录朝廷大事。到了冬天,煤炭少,实录处的官员冻得浑身哆嗦,竟然撬开了库门,抽出殿版劈了烧炉子,还拿了殿版送给私营刻字店,换回来烧酒,大家围着炉子喝烧酒!     
  偶然一次,当时在翰林院任职的张之洞来到了武英殿,看到如此珍贵的殿版,忙忙地起草奏章请旨说殿版不应该废弃,应该量力再印古籍。有朋友听说他要奏请这件事就连夜过府劝他说:“你想掀起大狱吗?那殿版早已星散零落,你这一奏,不知有多少顶戴、人头要落地,这人你得罪得起吗?”张之洞低头思索半天,又仰天长叹一声,只好作罢。     
  ● 吓煞人香碧螺春     
  康熙南巡游玩时,每到一处名胜都见景题诗或题写唐人诗句。陪同游玩的江苏巡抚宋荦见他兴致颇高就请求说:“臣家里在西陂有一处房产,想请皇上御笔题两个字。”康熙笑着说:“这两个字可不好写。”但仍然书写了两个字赐给他。     
  洞庭湖东山碧螺峰石壁生长着几棵茶树,当地人称其茶叶为“吓煞人香”。康熙游太湖,宋荦进贡此茶,康熙嫌其名不雅,赐名“碧螺春”。     
  宋荦任江苏巡抚长达十三年之久,三次南巡接驾。《清稗类钞》记载:康熙因他年老,特赐他御用豆腐的做法,传旨说:“我平常食用的一品豆腐与寻常不同,因为巡抚是个有年纪的人了,就让御厨太监传授给巡抚厨子,好让他后半生享用。”     
  梅珏成是大数学家梅文鼎之孙,自幼受到康熙帝的赏识,入值南书房,考订数学方面的书籍。乾隆年间,他官至左都御史,后退休家居。乾隆第三次南巡,他到清江浦(今江苏淮阴)接驾,乾隆念他家计清贫,几个儿子都未做官,特赐他的长子为举人。还赐诗曰:“推恩缘念旧,皇祖内廷臣。”钱陈群、沈德潜是乾隆所赏识的文学侍从,乾隆前几次南巡,他们都前来接驾,君臣之间诗酒唱和,乾隆多次给他们加官晋爵。沈德潜是乾隆四年(1739)进士,中进士时年已67岁,乾隆称他为老名士。乾隆南巡时,他退休家居。传说他曾陪乾隆游览西湖,时值严冬大雪,乾隆戏吟诗曰:“一片一片又一片,三片四片五六片,七片八片九十片。”沈德潜请求接续此诗,吟出“飞入梅花都不见”的句子。乾隆击节赞赏,脱下所穿的貂裘赏赐给他。         
※虹※桥※书※吧※ 
第19节:清圣祖康熙篇(6)       
  康熙废太子     
  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出巡塞外。此次出巡,他带上了自己最喜爱的小儿子胤。没想到,由于一路风餐露宿,胤八月中旬竟得了重病。康熙帝焦虑万分,将小儿抱在怀中,不分昼夜,亲自照料,并急令御医赶来为胤疗治。胤的病一度曾有所好转,康熙帝欣喜若狂,说自己因此而获得新生。不料,九月初二早晨,胤病情急剧恶化,初四就夭亡了。     
  胤病死后,康熙帝痛不欲生。然而身为兄长的皇太子胤,在弟弟病了的时候不闻不问,等胤病死后仍是漠不关心,其极端自私的本性完全暴露,康熙帝因此受到很大刺激。     
  由于皇储关系十分紧张,在忐忑不安心情的驱使下,皇太子本人偷偷在夜间到皇父帐前窥视动静,平日也派亲信侦察康熙帝起居,探听有关消息。康熙得到别的王子的密报,说父王您知道晚上有人从帐外偷偷往里窥探吗?康熙听了雷霆震怒,通知所有近臣将官集合在一起,把太子用铁链捆起来,又把其他那些王子、阿哥们全捆起来,气愤至极的康熙也顾不得许多,当着朝臣的面痛数太子的罪恶,说:“你太不像话了!太过分了!你的一些吃穿用度都远远在我之上,竟然还不知足去私拿国库的钱!让你去南巡,你就强迫当地的官员督抚给你进奉金银珠宝;你还不辨忠奸任用小人,盘剥百姓,私吞外邦进贡的物品!不仅如此,在幼弟十八阿哥病危、父王焦虑万分的情况下,你竟然无动于衷,毫无忠孝义悌,更有甚者,竟然夜夜逼近布城裂缝向内窥视,看我死了没有;派人监视我的一举一动,使我整天提心吊胆,觉得自己说不定哪一天就会被人给毒死、刺死了!”说到这里,英武一世的康熙大帝突然失态,痛苦地扑倒在地上大哭。他愤恨地说:“像你这样的人又有何德何能继承祖宗的家业!”于是宣布把太子胤废掉。     
  ● 康熙爱廉吏     
  说到清代的清官,第一要提的自然要数有“大清第一廉吏”之称的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