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它们只是依著它们的本然来、去罢了。'6'P。31
所有好的修行最后都必须回归到一个本质
──不执著。最后,你必须放下所有的禅修法门,
甚至连老师都要放下。如果一个法门能引导我们
放下(relinquishment)、不执著(not clinging),
那么,这就是正确的修行了。'3'IIP。72
即使连定(平静)都不该去执著。'6'P。21
将它──所有的执取与评判,都放下,
不要试图想成为什么。于是,在那寂静之中,
便能够使自己去看透整个假相的我,
没有任何一点是属于我们的。
当我们内心宁静及觉醒时,
就自然地、自在地达到这种觉悟的境地,
没有恒常的自我,里面什么也没有,
那都只是意识的把戏罢了!'6'P。200
倘若你不「想要」,那么你便不会修行;
但是如果你因欲望而修行,你却见不到法了。
我们带著欲望修行,
如果我们没有欲望,我们便不会修行。
「观念」和「超越」是共存的,正如椰子;
这肉、皮和壳全都在一起,
当我们买椰子时,我们买整颗;
如果有人想来指责我们吃椰子壳,那是它们的事;
我们知道我们正在作什么。'7'P59;P63
坐禅不是要「得」到任何东西,
而是要「除」去所有一切。'5'P。4
我们就「生」在我们认为事物为「我所有」的当下
──从「有」(being)而生。无论执著什么,
我们便「生」和存在当下。'3'IIP。6;'7'P。112
「存在」意思是「生之领域」:
感官欲望生于色、声、香、味、触和法中,
与这些事相认同;
心,紧紧地执持且黏著在感官欲望里。'7'P。109
了解在心中生起的所有事物,都只是感觉而已。
它们是短暂变化的,它们生起、存在、消失。
它们就只是那样。它们没有自我或存在,
它们既不是「我们」也不是「他们」。
他们是不值得执著──没有一样值得执著。'7'P。98
如果有所执取,这就叫做「生」。
生与死二者都是建立在执著「诸行」、
怀想「诸行」上面的。'4'P。36
如果你执取对某人的镇怒的感觉,
你就会感到生气,这算什么修行?'5'P。118
如果你想要让生命继续延续下去,
只会给你带来痛苦。
但是想要立刻死或快点死不也是苦吗?'1'P。10
修行者的心不会到处驰散,而只会安住在它那儿。
善和恶,喜和悲,是和非升起时,他觉知一切。
禅修者单单知道它们,
却不允许它们「弄湿」他的心;
换句话说,他不会去执取任何一切。'3'IIP。117
如果有人咒骂我们,而我们却没有自我的感觉的话,
事情就会停在话语上,而不会受苦。
如果不悦的感觉生起,我们应该让它停在那里,
觉知感觉并不是我们。'6'P。31
没有人能教你(show you)这个(真理),
只有当「心」亲自了解(see )时,
它才能灭绝和舍弃黏著(attachment)。'3'IP。19
欲望(desire)一直存在著,这只是心的一种状态。
有智慧的人也有欲望,
但却没有黏著(attachment)。'3'IP。45
·开展心灵──心的训练
就像从树上掉下来一样,在我们明白怎么回事以前
──「碰!」我们已经撞地了。(不清楚摔的过程)
这跟十二因缘一样。我们直接所经验的痛苦,
是经历了整个十二因缘勾练(chain )的结果。
这就是为什么佛陀劝诫他的弟子们
要审查(investigate)和完全地知晓他们自己的心,
才能在他们「撞地」以前,捉住自己。'3'IIP。53
不要只做你喜欢的事,不要放纵你的想法。
停止这种盲目的追随,
你必须不断地去阻挡这无明之流,
而这就叫做「训练」。'2'P。56
如果你不去反制(oppose and resist )你的心,
那么就只顺从情绪了。这种修行是不正确的,
就像纵容小孩子的每一个随兴所欲(whim)一般。
训练自己的心也必须如此,
别纵容它的随兴所欲。
'3'IIP。33;('6'P。75;'7'P。144)
以佛法来训练你自己,
代替情绪的放任吧!'2'P。57
训练的重心是观察动机、审视心灵。'5'P。181
如果我们训练这颗心,
去拥有羞耻感和对恶行的恐惧感的话,那么,
我们便会有所克制,
我们将会谨慎小心……。
一旦如此,我们的正念就会变得更强,
我们将能在一切时中保持正念。'7'P。18
但去读你自己的心。'2'P。55
禅修者的责任是正念、镇定和满足,
这几件事能够终止我们
那些「不曾训练的心」的习气。'2'P。59
在训练心的当中,
你不得执著「称赞」和「责备」。'2'P。66
由于习气作祟,我们的心无法平静,
这是因为我们过去的行为,
使它们如影随形地困扰我们。'1'P。30
唯有当心是没有杂染的,心才能是宁静的。
你必须向内反观自己,
反观自己的身、口、意上所犯的过失。
除了你自己的身、口、意之外,
你还要到哪里修行呢?'3'IIP。26
使心健壮的意思是,使它平静,不去胡思乱想。
平静心的意思是,去寻找正确的平衡。'5'P。123
如果你已达到平和的心境,就接受它;
如果你不能达到平静,也一样要能承受,
心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必须找到自己的修行方式,
且持之以恒。'1'P。39
专注(concentration )训练,
是使心达到坚毅和平稳的修行。
这样的训练能导致(bring about )心灵的宁静。
这颗已经被「筑堤」、控制、经常训练的心,
将会获得难以计量的利益。'3'IP。23
不要只放纵你的情绪。
无论懈怠或是精神充沛时,
都要继续努力,不管是在禅坐或是行禅,
甚至躺卧时,都要观照你的呼吸。'2'P。99
光说不练,它不会自动前来,
但如果过于勇猛,你同样不会成功,
而全然不试,当然也是不行!'2'P。103
保持恒长心远比短暂的勇猛心还重要,
日复一日,月月年年不断地修行
──这才是真功夫。'1'P。57
正确的修行是持续不变地修行。
修行必须持续;这意思是说,
修行,或者禅坐,
是在心里完成的,不是在身。
当禅坐结束时,
不要想你已经结束了禅坐,
要思考到你只是改变姿势罢了;
如果你这样反省,你便会拥有宁静。
这就称为有规律的修行。'7'P。75;P。74
努力吧!你们都应该努力遵循修行,
这就是训练。'7'P。10
怠惰时,修行;精进时,修行,
对时、地也都清楚分明,
这就叫做「开展心灵」。'2'P。58
有时候,禅坐的状况会很好,有时则否。
但不必去担心,只要继续就好。
就在你继续修行之际,「定」会现起,
然后就利用它来增争长智慧。
彻见喜与恶都是从感官的接触中生起的,
而不要去执著它们。不要渴望成果或迅速的进展,
婴儿们都是先爬,然后学走路,接下来才跑。
只要坚固你的戒行,继续不断的修行就对了。
'6'P。196
我们以这种方式慢慢地摸索(feel)出自己的道路:
小心而不遗漏地收网。
我们继续摸索下去,这就是修行。
如果喜欢做,就去做;如果不喜欢做,
也一样地做下去,就只是保持做下去。
这就是我们禅修(do contemplation)的态度。
'3'IP。51
修行要少欲而知足。
如果你很精进,你就修行,
但当你懒惰的时候,你仍然要修行。'5'P。54
不管你觉得喜欢或不喜欢,你应该还是同样地修行。
不管你快乐或不快乐,你必须同样地修行。
如果你正感到舒适,你应该修行;
如果你正感觉有病,你也应该修行。
这就是为什么过去的修行者都会保持心之持续训练。
如果会有什么不对劲,
就让它们只是在身体上吧!'7'P。66;P。70
正确的精进不是去使某些事情特别发生,它是
一种觉醒和警觉每一刹那的精进,
一种克服懒惰和烦恼的精进,
一种让我们一天中的每个活动都在禅坐中的精进。
'6'P。73
恒长地观照当下所发生的事。
在修行刚起步时,
那时的正念力是断断续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