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6中国通史第九卷-中古时代-明时期(下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月二十七日,李自成返回北京。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即帝位,决心抗清到底。三十日,李自成放弃北京,准备撤回关中,继续在陕西、河南一带抗击清军。
  五月初,清军在吴三桂的引导下,开进了北京城。接着,就对大顺军展开军事进攻。在保定以南的望都一战,大顺军重创清军,打得清军主帅多铎② 《明季北略》卷二三。
  不敢出阵。但在定州的激战中,义军大将谷可成牺牲,李自成也身负箭伤,大军越固关退入山西。在平阳,李自成听信牛金星的谗言,误杀大将李岩,激起刘宗敏、宋献策等将领的不满,使军心涣散,战斗力减弱,失败不可避免了。
  大顺永昌元年秋(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李自成回到陕西后,准备进行反攻。南京的福王建号弘光,准备恢复明朝的统治。张献忠在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权,控制了西南地区。李自成曾在七月发布大举反攻清军的文告,声称要打到辽东,“从长安起马,三路行兵,指日前,先恢剿宁武、代州、大同、宣府等处,后赴北京、山海,剿除辽左。至叛逆官兵,尽行平洗。顺我百姓,无得惊遁。”①说明李自成反清的决心是很大的,只是力不从心。这年八月,在山西的大顺军东出固关攻克井陉;陕北的大顺军,在李过指挥下攻克府谷,直逼大同。十月,河南的大顺军渡河进攻怀庆。李自成在韩城居中策应。
  清朝定都北京后,立即派出两路大军,一路由多铎率领,南下攻打南明福王,一路由阿济格率领,专门攻打李自成大顺军。这年冬天,清军发动钳形攻势。阿济格和吴三桂、尚可喜率兵经大同,向榆林、延安进攻;多铎和孔有德、耿仲明率兵从河南怀庆向潼关进攻。李自成亲自赶到潼关指挥作战,依山列阵,挖壕树栅,预防清兵的冲击。
  大顺永昌二年(清顺治二年, 1645)正月初四日,刘芳亮领兵攻击清营。又在五、六两日连夜劫营。十一日,清军用炮轰击潼关,大顺军骑兵横冲敌军,又包抄敌后路,取得很大战绩。阿济格和吴三桂部从保德州渡河,突破大顺军的北部防线,打败李过所部,经绥德、延安,进逼西安。这时大顺军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十三日,清军攻进潼关,十八日到西安,李自成已在五天前撤走。
  李自成率大顺军撤离西安后,经蓝关,出武关,向南进入湖广,驻扎于襄阳。吴三桂率领清军追击,大顺军在邓州、德安、承天等地迎战失利,李自成撤出襄阳。时,牛金星降清。四月初,原明军左良玉部自武昌东下九江。李自成率大军乘虚进驻武昌城,大顺军各将领在武昌聚集,仍有三十万的兵力。接着,大顺军弃武昌南下,在富池口与清军一战失败,大将刘宗敏被俘牺牲,宋献策被俘后降清。大顺军余部转移到湖南,后与南明何腾蛟部联合,共同抗击清兵。至此,大顺政权已不复存在。
  关于李自成的结局,三百多年来,一直是个疑案。官稗史乘,众说纷纭。如成书于顺治十五年的《明史纪事本末》记载:“李自成南奔辰州,将合张献忠。献忠已入蜀,遂留屯黔阳。部贼亡大半,然尚拥众十余万。乏食,遣贼将四出抄掠,黔阳四境鸡犬皆尽。川湖何腾蛟进攻之。自成营于罗公山,倚险筑堑为久屯计。势弥蹙,食尽,逃者益众。自成自将轻骑抄掠,何腾蛟伏兵邀之,大败,杀伤几尽。自成以数十骑突走村落中求食,村民皆筑堡自守,合围伐鼓共击之。自成麾左右格斗,皆陷于淖。众击之,人马俱毙,村民不知为自成也。截其首献腾蛟,验之左胪伤镞,始知为自成。李过闻自成死,勒兵随赴,仅夺其尸,灭一村而还,结草为首,以衮冕葬之罗公山下。”①而后来纂修乾隆四年刊行的《明史》中则说李自成窜死于湖北通山九宫山。① 《明清史料》甲编第一本。
  ① 《明史纪事本末》卷七八《李自成之乱》。
  乾隆十一年任澧州知州的何璘,根据实地考察所得,针对《明史》,撰写有《书李自成传后》一文。关于李自成之死,由于野史所载不一,他特记备考。“余以澧志不备,周咨遗事,有孙教授为余言:李自成实窜澧州。因旁询故老,闻自成由公安奔澧。其下多叛亡,至清化驿,随十余骑走牯牛坝,在今安福县境,复弃骑去,独窜石门之夹山寺为僧,今其坟尚在云。余讶之,后至夹山,见寺旁有石塔,覆以瓦屋,塔面大书奉天玉和尚。前立一碑,乃其徒野拂所撰,文载和尚不知何氏子。夫奉天岂和尚所称?曰玉、曰何氏子,盖寓言之,亦讳言之也。遍问寺僧,对不甚详。内有一老僧,年七十余,尚能记夹山旧事,云和尚顺治初年入寺,是律门,不言来自何处,其声似西人。后数年,复有一僧来,云是其徒,乃宗门,自号野拂,系江南人,事和尚甚谨。和尚卒于康熙甲寅岁三月,约年七十。和尚临终有遗言于野拂,彼时幼,不与闻。奉天和尚为其自号,野拂即以名其塔。寺尚藏有遗像,命取视之,则高颧深■,鸱目曷鼻,状貌狰狞,与《明史》所载相同,其为自成无疑。自成之构乱也,初僭号奉天倡义大元帅,后复僭号新顺王。其曰奉天玉和尚,盖以奉天王自寓,加点以讳之,而玉又玺质,天子之所宝,殆讫死不去僭号。与泰山贼王同一行径,可叹也。而野拂以宗门为律弟子,事之甚谨,又题称不知何氏子,寓尊奉于讳言,岂其旧日谋臣,相与为左右者欤?”①民国初年,章太炎也赞同这李自成禅隐说。并亲自到湖南石门夹山考察,访得李自成《梅花百韵》诗五首,撰写了《李自成遗诗存录》及《再书李自成事》等文。认为李自成窜死九宫山说“无诚证”,“不可信”。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郭沫若为通城县李自成墓题写了墓碑。接着由李文治等几位学者进行了考证,认为李自成于1645 年5 月死于通山县九宫山。为此,通山县在九宫山麓修建了“闯王陵”。
  八十年代初,湖南石门县在夹山寺西坡发掘了奉天和尚墓,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文物,进一步印证了何璘之说不是虚传,而是确实可信的。从此,李自成禅隐夹山和九宫山被击毙的两种说法并存。
  ① 清乾隆《澧州志林》卷二三。
  第二节张献忠张献忠(1606—1647),字秉吾,号敬轩,延安肤施(今陕西定边东)
  人。与李自成同岁。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着父亲做小生意,贩卖红枣。他当过捕快,后又来到延绥镇当一名边兵。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丢了性命。他因被人陷害,犯了“法”当斩,“主将陈洪范奇其状貌,为请于总兵官王威释之”①,最后以“鞭一百免”②。革役后他逃回到老家。
  天启末年,陕西全境灾荒不断。陕北又发生了严重的干旱和虫灾,禾苗枯焦,饿殍遍野。农民无法生活下去,最终只有铤而走险,起来造反。陕北地区首先爆发了农民起义,并很快形成燎原之势。最初,有府谷的王嘉胤、王自用起义,他们占领了黄龙山。接着宜川王左掛、安寨高迎祥、洛川张存孟、延川王和尚、汉南王大梁等纷起响应,斗争烈火燃遍了陕西全境。不久,李自成在米脂起义后参加了高迎祥的义军。
  崇祯三年(1630),张献忠在家乡聚集十八寨农民也组织了一支队伍响应王嘉胤等起义。他自号“八大王”。由于他“身长瘦而面微黄,须一尺六寸,僄劲果侠,军中称为‘黄虎’”③。这一队伍初属王自用,后自成一军。因他小时读过一点书,又受过军事训练,为人多智谋,果敢勇猛,很快就显示了指挥才能,他的部众成为当时以王自用为盟主的三十六营中最强劲的一个营。从此,张献忠随着义军,转战于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屡立战功。他的队伍也由几千人发展到几万人,成为最强大的一支部队。在与官军的作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崇祯六年(1633)冬,义军大部分渡过黄河南下,张献忠所部是以高迎祥为盟主的十三家之一。
  崇祯八年(1635),各路义军被官军围困于河南。为了冲出包围圈,十三家义军首领,在河南荥阳举行了军事会议。商讨结果,决定分兵定向,打破官军的围剿计划。会后,张献忠和李自成在闯王高迎祥的率领下,向东挺进。这支东路军的主力就是张献忠的部队。他的部队作战勇猛,连破河南的固始和安徽的霍丘等州县,直指明朝的中都凤阳。
  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