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收集装置”。1970年,日本日立中心研制出智能机器人MK—1。它有两个
摄像机作眼睛,一只看装配图,另一只看待装配的零件,并进行比较判断,
决定装配程序,再用机械手完成装配工作。它是属于第二代适应型的机器人。
第二代机器人的主要特点是对外界环境变化有感觉能力,可根据传感器输入
的信息作出判断,进行加工处理。
第三代机器人在8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它是具有更高智能的自律机器
人,可以根据机械内部信息和外部环境信息,通过独立判断,完成给定的工
作目标。它能看、能听、能说、能判断环境状况,并且有记忆、推理和决策
的能力。1986年,日本研制出能用4条腿爬行的“海龟1号”,用于核反应
堆内维修和海底探测。1988年,美国发明了6条腿、形如大蜘蛛的机器人。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能自己走进核电站进行维修的机器人。第三代机器人 90
年代进入实用阶段。
到1991年,全世界共有各类机器人45万台,其中日本有27万台,占
60%。中国第一代机器人在8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并发展了水下机器人。1991
年,中国已研制出可以跨越障碍的机器人。到2000年中国的智能机器人将广
泛应用。
机器人为人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偶尔也犯下“罪行”。1978年,日
本广岛一家工厂的切割机器人,突然抓起一名工人送入刀下加工起来。这是
世界上第一起机器人杀人事件。1989年,原苏联一名国际象棋大师与一名机
器人对弈,机器人在金属盘上放出强大电流,象棋大师触电身亡。据统计,
世界上已有十多起机器人“杀”人案件。日本自1978年以来已有11人死于
机器人之手,7000人致伤。平均每年伤728人。机器人这种危害作用已引起
人们的重视。
机器人的发展会对社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目前人们看法很不一致。维
纳在50年代就指出,自动化机器会导致大量工人失业。许多人持与维纳相同
的观点。但也有人不同意。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1981年说:“日本使用机
器人数量是世界第一位的,但其失业率在西方世界却是倒数第一。英国应用
机器人最少,但其失业率是西方国家中最高的”。50年代,美国有人认为,
发展自动化会使美国到1970年失去700个就业机会。但到1970年时,美国
反而增加了几百万个就业机会。因此,自动化的发展既带来社会难题,也带
来机遇。解决这一矛盾,将是各国发展自动化技术面临的重要课题。
… Page 77…
八、材料科学技术及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
材料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本世纪物理学、化学的进展,
对材料微观结构及其与材料性能之间关系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大大开拓了材
料科学的研究领域,扩展了材料的种类、功能和应用范围。当代尖端技术创
造的超高温、超低温、超高压等条件,不仅使人们能从本质上认识材料的各
种理化性能,而且能利用“极限技术”的材料工艺制备各种具有超级性能的
新材料。50年代末60年代初,材料科学技术逐渐形成。它是一门技术科学,
也是一门综合性学科,30多年来发展迅猛。材料与能源、信息已成为当代社
会的三大支柱。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建筑业发展的需要,力学、物理学、材料科学、
数学和计算技术及测试手段的进步,促进了建筑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机械
从手工操作、半机械化、机械化向自动化和计算机控制迈进,建筑材料、建
筑结构、建筑工艺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座座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
物拔地而起,为人类生活提供了更加优越的生存条件。
1。材料科学技术的进展
按其化学成分,材料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
料和复合材料四大类。本节将分述各类材料在当代的发展。
(1)金属材料
作为黑色金属之一的钢铁是最基本的结构材料。50年代初,使用氧气的
炼钢法相继出现。其中纯氧顶吹的转炉炼钢法,于 1952年在奥地利的林茨厂
实现工业生产。这种方法比通用的平炉投资少40—50%,效率提高3—5倍。
它被很快推广,同时还出现了可以生产优质的不同钢种的全部工艺,使炼钢
生产跨入了一个新时代,钢产量急剧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 60
年代初,电炉炼钢也发展很快。由于供能、电路、耐火材料和电极的重大进
步,电炉变压器容量由原来每吨为200—300千伏安迅速提高到500—600千
伏安以上,提高了功率,缩短了冶炼时间,降低了电炉钢的成本。到70年代
末,世界电炉炼钢产量已超过1亿吨。近年来,钢铁工业朝集中化、联合化、
专业化方向发展,并出现了连续化和高速度的特点。1950年,连续铸钢开始
出现,60年代后又有许多新进展。此外,连续式带钢冷轧被大力采用,并应
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自动化控制。生产某些特种钢的特殊熔炼法,如真空脱氧
法、电渣重熔法等也在70年代发展起来。
有色金属,特别是一些稀有金属的发展也令人注目。铝的冶炼技术近40
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耗电量下降约40%。40年代初,美国第一次从海水中
提炼出镁,开创了镁的工业生产的重要途径。60—70年代,用作结构材料的
镁合金大幅度增加,新型镁合金成为制造直升飞机某些零件的重要材料。由
于钛的冶炼技术困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实现工业生产。1947年,钛的世
界产量只有2吨;1962年达10万吨;70年代后,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
钛合金在航空、航天以及电化学工业、电力工业方面已广泛应用。一些稀有
金属的冶炼和应用近些年也进展迅速。锂被用于制造氢弹和进行热核反应。
铍被用于原子反应堆的中子减速剂。铷、铯则做为电子技术和自动化仪器方
面的功能材料。铀、钍等放射性金属,用做原子反应堆和原子武器的主要材
… Page 78…
料。钨、钽、锆、锗、镓、铟等被用于电子工业和半导体工业。
当代金属材料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各种新型金属。铝锂合金最早出现
于20年代,但未得到发展。50年代中期,美国研制成功可供商品化的铝锂
合金,并用于飞机制造。1971年,英国富尔门公司发明了新的铝锂合金。同
年,美国也开发了铝—镁—锂合金。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已研制成铝—铜—
锂、铝—镁—锂、铝—锂—铜—镁3个系列的铝锂合金。铝锂合金是航空、
航天工业的理想结构材料。它可使民航飞机减轻8—16%。铝锂合金具有良
好的抗辐照特性和低温特性。可用作核聚变装置的真空容器,以及用作低温
容器。
本世纪中期以来,在金属材料制备中采用了具有突破意义的快速冷凝技
术,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新型非平衡态的金属及合金,即非晶、微晶、纳米晶
和准晶。1960年,美国的达沃等首先发现,某些液态贵金属合金如金硅合金
通过急冷可以获得非晶态结构,从而开创了一系列非晶态材料的制备途径。
这些非晶态材料具有类似玻璃的某些结构特征,因此被称为“金属玻璃”。
它具有超耐蚀性、高磁导率、恒弹性、高强韧性、低热膨胀系数和高磁致伸
缩等许多优异特性。美国、日本、原西德等国相继投入力量进行研究。70年
代末,非晶态合金开始步入实用化阶段。80年代初,非晶态合金以电磁材料
为中心获得推广应用。美国、日本、原西德已具有万砘级的生产规模。中国
80年代末也建成了年产百吨级的中试线。金属微晶材料的快速冷凝技术发展
也很快。80年代,英国开发了快速冷凝粉末冶金技术。目前占领市场的是铁
基和镍基粉末高温合金,正处于开发和应用初期的快速冷凝材料有粉末铝锂
合金、粉末热强铝合金。
金属磁性材料是当代工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