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如涅盘经说:「唯一真谛,方便说二」。因之建立真俗二谛,以摄一切。
依真谛故:直说一切诸法,非有非无,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体性空寂,无行无证。
依俗谛故:仍然是由修行而证道,由妄尽而还源;所以此宗,也就建立五十二位的行证。
十信 伏见一处住地
十解
十行 伏色爱住地
十回向 伏有爱住地
十地
等觉
佛果
如中论疏说:
「若心无生,则无所依;离一切缚,即便得中道故。五十二贤圣,皆就无生观内分其阶级。」
如上所说:「心无生则无所依,离一切缚而得中道」者,即是依真谛的说法。「五十二贤圣,皆就无生观内分其阶级」,即是依俗谛的说法。此宗趣证实相的行证,就不外依此二谛而立教。
天台宗
天台宗将如来所说的一切教法,别为「藏」「通」「别」「圆」的四教。而以四教中的圆教,为一宗实质的所在;此外「藏」「通」「别」三教,皆是此宗对於他宗教法的称谓。所以若就此宗的行证而论;就得要撇开藏通别的三教,而独举圆教中的行证。
在四教中圆教之所以不同余教的,因为藏通别三教,当於「小乘」「声缘菩三乘」「大乘」教的地位;惟有圆教,却是一乘教,或称为佛乘教。直说三法无差,一切皆如,诸法即是实相,众生本来成佛的妙义。而在修道的过程上,就有所谓「六即成佛」的教法。又在这六即佛位的当中,复含摄著八种位次的行证。
六即,乃是顿即成佛的说法。即谓一切众生,皆即是佛;随其阶位,说有六种即佛之义。
一、理即│││一色一香,无非中道,凡夫理性,与佛均等,谓之理即。
二、名字即││或由讲习,或由经卷,闻知一实菩提之道;於诸佛法中,一切名字,通达解了,谓之名字即。
三、观行即││更进而依教修行,心观明了,理慧相应,修习五品观行(随喜 读诵 说法 兼行六度 正行六度)谓之观行即。
四、相似即││由此更进而得有六根清净之德,入十信位,发相似无漏的观行,谓之相似即。
五、分证即││更由相似的观力,启发真智,入於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的位次;渐次断破无明,分证中道实相,谓之分证即。
六、究竟即││趣最胜果,成最上觉,果德圆极,名究竟即。
如上六即,又称六佛:一者理佛,六道众生具有佛性属之。二名字佛,能解佛法名字者属之。三观行佛,修诸佛法之观行者属之。四相似佛,入十信位发相似无漏者属之。五分证佛,十住乃至等觉菩萨属之。六究竟佛,大觉佛果属之。一切有情,无非是佛;十界众生,悉具六即。因为此宗的教旨,安立於圆融无碍的上面;如是六即教义,便是无碍成佛的行证。
六种即佛,虽是此宗顿即成佛的说法;而在此六即的里面,又包含有五品,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的八种位次。而此八种位次,却又是五十一位所开出,所以此宗的行证,亦未尝超越於渐次断证的事实与阶位。
理 即
名字即
一·五品弟子位 外凡 观行即
二·十信位 内凡 相似即
三·十住位
四·十行位
五·十回向位 分证即
六·十地位
七·等觉位
八·妙觉位 究竟即
六种即佛,乃是就悟界的理体而言的行证。八种位次,乃是就迷界的事修而起的行证。而二种行法,互相融摄;迷悟一如,理事无碍;即是此宗教义的所在,亦即此宗行证的所循。
复次,须附带言及的:即是四教中藏通别三教的行证。虽说唯一佛乘的圆教是此宗教法的所在;而其他三教,却也未可以废而不论。
藏教,是小乘教。通教,是声缘菩三乘共通的教法。圆教是大乘教。今欲明了三教的分齐,而略举三教的行证位次如次。
随 信
随 法
信 解
见 得 修道
身 证
时解脱
不时解脱
初地 乾慧地 外凡
二地 性 地 内凡
三地 八人地 初果向
四地 见 地 初果
五地 薄 地 二果
六地 离欲地 三果
七地 已办地 四果
八地 支佛地 缘觉
九地 菩萨地 菩萨
十地 佛 地 佛
十 信 伏见修 外凡位
十 住 断见修习气并少分尘沙
十 行 断尘沙 内凡位
十回向 伏无明
十 地
等 觉
妙 觉 极圣位
华严宗
若将华严宗修道的行证以比况天台宗,那就颇有许多类似之处可得而言。如天台立有四教,华严亦说有五教。天台以自宗的教义安立於圆教的上面,以高出於其余的三教;亦如华严之以自宗的教义安立於圆教一乘的上面,以高出於其余的四教。故今就华严宗内,先复略说「小」「始」「终」「顿」四教中的行证,次复详举「圆教」的行证。
小始终顿四教,仍不过是小乘三乘大乘教的变称,各教中行证的位次,略说如次,详可类推
小乘教 如俱舍成实等小乘论中所明
判 终教 如楞伽经起信论等所明
判 顿教 不立行位之相
至於圆教,宣说一即一切,圆融无碍,相即相入的法门。圆教的修行,便是一多无碍,久暂互融,一行一切行,一证一切证;是为此宗的根本要义。
此宗虽以圆融的教法,导诸众生;若欲正说此宗的行证,却又可分为圆融行布的二门。
初圆融门,即是圆融即入的行证。就其体言:便是本来自性清净法身;所谓不断而断,不证而证。就其用言:便是事事无碍,主伴具足;所谓一断一切断,一证一切证。在行位上:行行相即,位位相入,因果不二,信满成佛。在时量上:一念即多劫,多劫即一念;念劫融即,长短即入。这便是由圆融门而顿即成佛的行证。
次行布门,即是次第差别的行证。此又分为寄显说与三生说的二义:寄显於余经中所说的三乘断证的教法,是为寄显说。就「见闻」「解行」「证入」的三生,以说其断证之道,是为三生说。就中尤以三生断证的说法,为此一家不共的极谈:初见闻生,乃是於过去闻说一乘妙法,而种解脱善根的位次。次解行生,於现在开圆解,修圆行,由十信以至十地满位的位次。三证入生,於当来证入妙觉佛果的位次。又於见闻生中,未有断证;解行生中,渐次断证;证入生中,一断一切断,一证一切证。虽是无碍的证入,却还是渐次的修断。又即以此三生的位次而论;仍不外乎五十一位的行相,这便是由行布门而渐次成佛的行证。
见闻生 凡位
十信
十解
解行生 十行
十回向
十地
证入生 妙觉
又此宗说:「圆融不碍行布,行布不碍圆融,一念不妨三祗,三祗即是一念」。虽同说有「圆融」「行布」二门的行相,虽并举有「渐次成佛」与「顿即成佛」的行证;而其归结,却仍是圆融贯摄,无碍即入;这便是此宗对於行证说法的胜义。
禅 宗
假如向那些禅门的大德,而叩以本宗的行证;那所得的答案,必然是一阵呵斥,或者是一个默不置答;这是何以故呢?
在禅门这条修行的途径上,本来不可以言说表示;所谓不许你开口,开口便错;不许你动念,动念即乖。因为一切的言语思念,都不能离诸吾人的情见;而实相的理体,却又超出乎情见的以外。所以人们的言语思念,皆不能表显实相上的行证;而与般若实相,乃有格格不入之势。因此禅门历来祖师度人的教法,便是「实修实证,不立文字」。而禅宗行者修行证入的分齐,也便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所以若问此宗行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