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方等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吉祥见、开合之见,善了知故。如多罗树,明了断除诸根栽已;於未来世,证得无
      生无灭之法[注十五]。
      尊者舍利子!若复有人,具足如是无生法忍,善能了别此因缘法者,如来、应供、
      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即与授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记。」
      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说是语已,舍利子及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犍闼婆等,
      闻弥勒菩萨摩诃萨所说之法,信受奉行。
                                   佛说大乘稻秆经 终

      《》
      注一:本经以《敦煌本》为底本,并参校《大正藏》、《佛教大藏经》。其异译本有四
         种:
      (一)佛说稻芋经 阙译附《东晋录》(《大正藏》16册八一六页、《佛教大藏
           经》12册二七三页)
        (二)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 喻经 唐不空三藏译(同上 八一九页、《佛教
           大藏经》53册一四二二页)
      (三)大乘舍黎娑担摩经 宋施护译(同上 八二一页、《佛教大藏经》12册二
           六七页)
      (四)了本生死经 吴支谦译(同上 八一五页、《佛教大藏经》12册二七O页
           )
      宋本、宫本「芋」字作「芊」(音「干」),元本、明本作「秆」。又「 」字通
        「秆」,禾茎也。[中华大子典]
      注二:唐译此句译作:「云何是法?如来略说八支圣道,困得涅盘,是名为法。」

      注三:唐译此句译作:「然有种子故生芽,乃至有花生果   」

      注四:唐译此句译作:「其种子亦不作是:我从众缘而得生芽。」

      注五:唐译此句译作:「云何不常?种子、芽异故。不即是种是芽,亦不以坏种而生,
         芽实经种坏故而生。以种坏芽生,故名不常。」

      注六:《入中译论》解释此处经意云:「虽举是喻,然非说他生,亦非说自相生。」又
         云:「是为显示同时缘起,无诸分别如幻事故。」以是当知:前破二种作用同时
         者,是破有自相之作用,非总破二种作用同时。後示经中如秤高下之喻,必显指
         二种作用分别如幻事故同时而有。
      注七:《菩提道次第广论》抉择经意云:「名色中名者,谓受、想、行、识非色四蕴。
         色者若生无色,唯有色种而无实色。除此,余位羯蓝等色。」

      注八:《俱舍论》云:「谓根、境、识和合生。」

      注九:从「此则名为生缘老死。」之後,唐译本译作:
         「如是名为十二缘生,迭互为因,不常、不造作、无思,亦无缘生、无尽法、无
         离欲法、无灭法;无始来,流转不间断,随转如河驶流。设使缘生不间断,随转
         如河驶流。是十二支缘生,四支和合而作转因   」

      注十:唐译此句译作:「云何不常?从此边蕴死,於余处边蕴生。非即死边蕴是彼生边
         蕴;然死边蕴灭,於彼生蕴起,是故不常。」

      注十一:参见注六。
      注十二:唐译作:「云何不移转?然於异类转生,名不移转。」请参见注六。

      注十三:唐译译作:「如幻」。第二八页第七行及第十行「不寂静相」,文意亦复如是
          !
      注十四:「痈」,音「雍」。由血行不良而生之疮毒;大而浅者为痈,深者为疽。[辞
          源]
      注十五:唐译译作:
          「如断多罗树,无所有性,入於胜义,於诸趣长时悟不生不灭,得成就忍,广
          作无边利乐有情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经中,若须臾顷:审谛、观察
          缘生义理者,即能顿灭无始时来极重业障,广集福德,智慧通达,永断邪见,
          说法无畏。」

      输入者: hongdar。bbs


佛说大乘流转诸有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羯兰铎迦池竹林园中,与大 刍众千二百五十俱,并
      大菩萨摩诃萨,无量百千人天大众,一心恭敬围 而住。
      尔时世尊为说自证微妙之法:所谓初中後善、文善巧妙、纯一圆满清净鲜
       白梵行之相。
      尔时摩揭陀主影胜大王,往竹林中礼世尊足,右 三匝在一面坐。
       时影胜王白佛言:「世尊!云何有情先所造业,久已灭坏,临命终时,
      皆悉现前;又复诸法体悉空无,所造业报而不散失
      ,唯愿世尊,哀愍为我分别解说。」
      尔时世尊告影胜王曰:「大王当知:譬如男子於眠梦中,见与人间端正
      美女,共为稠密,既睡觉已,忆彼梦中所见美
      女,大王!於意云何?於眠梦中人间美女,是
      实有不?」
      王言:「非有。」
      世尊告言:「大王!於意云何?此之男子,於彼梦中所见美女,心生忆
            念恋慕不舍,可说此人是大博识明智者不?」
      王言:「不尔,此是愚人非明智者。何以故?由彼梦中人间美女,毕竟
          体空,不可得故,岂能与彼而行稠密,令此男子情怀爱恋生忆
          念耶?」
      佛言:「大王!如是愚痴无识凡人,眼见色时心生 乐,便起执著,起
          执著已随生顾恋,生顾恋已情怀染爱,起染爱故随贪瞠痴,发
          身语意造诸业,然此诸业作已灭坏,此灭坏时曾不依止东方而
          住,亦不依止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至命终时意识将灭,所作之
      业皆悉现前,譬如男子从睡觉已,忆彼梦中所见美女影像皆现
      如是。大王!前识灭已後识生时,或生人中、或生天上、或堕
      傍生饿鬼地狱。大王!後识生时无间生起,彼同类心相续流转
      ,分明领受所感异熟。大王!曾无有法,能从此世转至後世,
      然有死生业果可得。大王当知!前识灭时名之为死,後识支起
      号之为生。大王!前识灭时无有去处,後识支起无所从来。所
      以者何?本性空故。大王!前识前识性空、死死性空、业业性
      空、後识後识性空、生生性空,而彼业果曾不散失。大王!如
      是应知,一切有情皆由愚惑不知非有,妄起顾恋轮回生死。」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说伽他曰:
      诸法唯假名 但依名字立 离於能诠语 所诠不可得
      皆以别别名 诠彼种种法 於名法非有 是诸法自性
      由名名性空 於名名不有 诸法名本无 妄以名诠名
      诸法皆虚妄 但从分别生 此分别亦空 於空妄分别
      我说诸世间 以眼见於色 皆由邪计想 是名为俗谛
      我说一切法 皆是藉缘生 是名近胜义 智者当观察
      眼不见於色 意亦不知法 是名胜义谛 愚者不能知
      尔时世尊说此法已,摩揭陀主影胜大王,深心顶受,时诸 刍,及大菩
       萨人天等众,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回向文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尽法界 沈溺诸有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输入者: 阎学新
      校对者: gamblers。bbs
      二校者: keyboard。bbs


佛说大方等修多罗王经

後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及大菩萨
       摩诃萨众。
      尔时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出王舍城,诣迦兰陀竹园精舍,至世尊所,头
       面礼足, 佛三匝;退坐一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