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珍妃:“皇上这样说有依据吗?”
光绪:“康有为的事就是依据!朕准备重用康有为,而他,就是横亘在朕和康有为之间的一块巨石……”
珍妃:“皇上这样说,就不怕上人家的当,毁了自己的臂膀?”
光绪:“他自己不自重,怨不得朕……爱妃,你这是怎么了?”
珍妃:“没什么,臣妾只是觉得皇上变了,变得刻薄而不近人情了。”
……
养心殿西暖阁,光绪在看折子,越看眉头皱得越深。
旁边刚毅还捧着厚厚一摞奏折。
刚毅:“这是御史王鹏运上的折子,弹劾翁同龢‘纳贿不轨’;这是安徽藩司于荫霖上的折子,弹劾他‘误国无状’;这是高燮的折子,这是李盛铎的折子……”
光绪:“都留在这儿,你跪安吧。”
刚毅从西暖阁出来,早已守候在外的怀塔布便迎了上去。
怀塔布:“怎么样?”
刚毅:“我都没弄明白,怎么一下冒出那么多折子对着翁同龢?
怀塔布:“哼,平日只见他的亲信弟子,弹劾这个弹劾那个的,今日也让他尝尝被弹劾的滋味……”
刚毅:“可别忘了他是两朝帝师!何况太后也很相信他,前些天不还赏赐给了他一把纱葛折扇,作为他生日的贺礼吗?”
怀塔布:“嗨,你也不想想,这个季节,赏他一把扇子,那是什么意思?太后老佛爷是让他一边凉快去!”
刚毅:“这个老家伙靠边站了,咱们就好办了!”
怀塔布:“可别!老的去了,新的来了!你没见康有为那个张狂劲?”
刚毅:“别看他张狂,捏死他不就像捏死个小跳蚤!”
……翁同龢宅邸外,大门口,张灯结彩。门前坪上,停满了车马轿子。
大厅内,香烟缭绕。
一个喜气洋洋的“寿”字高悬。
大厅上首正中,摆放着寿桃、寿面的案上,供奉着慈禧太后赐给翁同龢的那把纱葛折扇。
大厅两旁的祝寿的字画和对联已经满得挂不下了,几个仆人还在往上添挂。
一个仆人小声嘟哝,“别人家过生日收礼都是收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就我家老爷收这些不值钱的字儿画儿!”
另一个仆人:“你知道什么?我们老爷一辈子廉洁清明,莫不是老了你还想让他做个贪官……”
他们的小声对话淹没在满厅前来祝寿的清流朝士,气锐新进的一派高谈阔论、笑语喧哗之中……
书房,与大厅热闹喜气的气氛对比,这里过于沉重压抑。
第十七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七)
翁同龢还是坐在书桌后他的太师椅上,六七个亲信弟子,或坐或站。
文廷式:“突然间冒出这么多矛头对准恩师的折子,绝非偶然!”
张謇:“你的意思是背后有人指使?”
文廷式:“指使倒不一定,而是他们都嗅出了某种风向……”
“什么风向?”弟子中有人插言。
“就是恩师已失去皇上信任。”文廷式断然道,瞥一眼翁同龢,又放小了声音,“这也和京城沸沸扬扬传开了的恭亲王临终遗言有关……”
张謇:“在康有为的事情上,皇上对老师有些看法,这个不假。但因此便说皇上不相信老师了,似乎不足为凭。”
翁同龢一直没吭声,听到这里,禁不住胡须颤抖,喃喃道:“二十余年君臣相知,二十余年呢……”
弟子们见他这样,不禁黯然神伤,有的便掉下泪来。
独有文廷式大声道:“事情还远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怎么一个个在这里做起小儿女情状来了?”
张謇也说:“对,如今最要紧的是想办法,驳斥那些加在老师头上的污蔑不实之词!”
文廷式:“他们能上折子,咱们难道不会上折子?若论打笔墨官司,还没见咱们怕了谁去?”
翁同龢嘴唇翕动,正欲说什么,忽听得外面大厅一声高呼:
“圣旨到!”
众人一怔,文廷式喜道:“老师寿诞,皇上降旨,定有恩赏!”
翁同龢也兴奋地连声道:“快,快拿顶戴来!快拿顶戴来……”
他边说边跑出了书房。
大厅内,翁同龢为首,与前来祝寿的弟子门生黑压压地跪了满地。
一名太监打开圣旨,高声宣读:“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翁同龢近来办事多未允协,以致众论不服,屡经有人参奏。且每于召对时,咨询事件,任意可否,喜怒见于词色,渐露揽权狂悖情状,断难胜枢机之任。本应查明究办,予以重惩。姑念其在毓庆宫行走有年,不忍遽加严谴。翁同龢著即开缺回籍,以示保全。”
恰似九万个霹雳在头顶炸响!这道圣旨将所有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泪水顺着翁同龢脸颊上的皱纹淌下来,他突然站起,叫道:“皇上危险了!我要去提醒他!皇上危险了……”
〖BT3〗六
南海会馆,一派叫好声!
康有为在唱昆曲《单刀赴会》:“大江东去浪千叠,驾着这小舟一叶。又不比九重龙凤阙,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我觑这单刀会似赛春社……这不是江水,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唱着,他左手撩起长袍,右手举着折扇,一个亮相。
“好!”学生们轰然喝彩。
梁启超兴奋地说:“老师舌战五大臣,比起关云长单刀赴会,同样是千古佳话!”
康有为豪情万丈,“舌战五大臣不过是维新变法的序幕,要看我师生上演的波澜壮阔的大戏,还在后头!”他话音刚落,门外高呼:
“圣旨到!”
康有为等一惊,没待他们回过神来,一名内侍在前,后面两个小太监跟着,已经走进屋来。
太监:“皇上有旨,宣康有为明日早朝觐见。”
康有为喜从天降,重重叩头谢恩;“臣领旨!”
……
上海码头,李鸿章由红儿和伍廷芳搀扶着,登上一艘海轮。
他身后是一大批随从和一面纛旗:“中国奉旨出使五国钦差大臣李”。
码头上,洋乐队演奏着。俄、法、德、英、美五国公使挥着手,满面笑容欢送他。
……
颐和园内,康有为由一名太监引领着,身穿六品官服,昂然而来。
隔着一道宫墙,张謇搀扶着翁同龢跌跌撞撞奔向丹墀……
实际上他们是擦肩而过。
丹墀下,翁同龢站住了。
不远处,刚下轿子的光绪,在一群人的簇拥下,正向这边走来。
光绪显然兴致很高,谈笑风生。
一群人越来越近了。
翁同龢跪下来。
一个太监提醒光绪说:“翁师傅在那儿跪着哩!”
光绪好像没听见,就这样从翁同龢面前走了过去。
翁同龢悲苦得叫一声“皇上……”便已满面泪水。
光绪的肩膀似乎颤了一下,但他没有停步,依然谈笑着,走远了。
翁同龢大哭道:“皇上啊……”
喊过这一声,他一头撞在丹墀的石柱上,顿时满面流血。
……
朝房外,康有为走到朝房门口,正好与刚从朝房出来的荣禄不期而遇。
荣禄轻蔑地看了看康有为,问道:“以你国家柱石般的才干,有什么补救时局的办法呢?”
康有为斩钉截铁地说:“没别的,就是变法!”
荣禄进一步逼问:“我当然知道要变法,但一二百年的成法,能够一下子就变了吗?”
康有为血冲脑门,愤然道:“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就变了!”
荣禄脸色一变,正欲说话,忽听得勤政殿传来太监的高呼:
“皇上有旨,宣康有为觐见啦!”
康有为看也不看荣禄,整了整袍服,大步往前走去。
荣禄冷冷地盯着他的背影。
宫殿飞檐下的铁马摆动着,“叮叮”撞击有声。
起风了。
第十八章 戊戌维新(一)
一
劲风鼓荡着袍服,康有为跨进了勤政殿。
在里边等待得太久的光绪竟从御座上站了起来。
四目相对,电石火光般的交流!
康有为俯身地上,用带有广东口音的官话,底气充沛道:“臣康有为叩见皇上。恭祝吾皇万岁!万万岁!”
光绪脸上露出微笑,伸手虚扶一下,“快起来!”
显然是早有吩咐,一名太监搬过一个绣墩,放在御案侧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