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走向共和 作者:未知-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鸿章心头咚咚一阵乱跳,站起身,悄悄离开了座位。 
   伍廷芳满脸戚然之色,哽咽道:“中堂,刚才接到消息,日本人从陆地背后攻占了威海卫炮台,然后海陆夹击,威海卫已经陷落……” 
   李鸿章猛地伸出双手,抓住他,惊惶遽问:“北洋舰队呢?丁军门他们呢?” 
   伍廷芳流着泪说:“北洋舰队全军覆灭,丁军门、刘步蟾、林曾泰都自杀殉国了……” 
   李鸿章脑子里嗡的一声,身子摇晃着,前面戏楼上花花绿绿的人影模糊起来…… 
   “中堂!老中堂啊……”伍廷芳带哭音的喊叫声就在耳畔。 
   李鸿章慢慢睁开眼睛── 
   “主公但把宽心放,为臣保驾料无妨……” 
   “好!”戏楼上,杨小楼高亢的唱腔又引起一阵雷鸣似的喝彩! 
   锣鼓铿锵,李鸿章老泪纵横,仰面悲叹: 
   “天丧予!天丧予!老天呀,大清朝气数尽了!” 
   五 
    
   日本东京,天皇皇宫。伊藤博文竭力抑制着自己的兴奋心情,正在向天皇禀报: 
   “禀报陛下!仰仗陛下天威,我忠勇的大日本海军在黄海大战中已将中国北洋水师全部歼灭!并攻占了旅顺、威海卫军港……” 
    
   陆奥宗光、西乡从道等大臣和将领一个个笔挺地站在他身后,脸上也是充满喜色。 
   听着禀报的天皇,脸上没有任何表情。 
   伊藤:“我陆军在辽东战场也取得了伟大胜利,歼灭、击溃敌军二十万众,接连攻陷了海城、金州、牛庄……现在已直逼山海关!臣谨代表政府和战时大本营向陛下致以祝贺!” 
   天皇轻轻吐出三个字,“朕饿了!” 
   所有的大臣和将领都一愣,随即马上明白了天皇的意思! 
   伊藤惊喜地喊道:“陛下饿了,快摆筵席!” 
   大臣和将领们一起朝殿外高喊:“陛下饿了,快摆筵席!” 
   天皇:“筵席来不及,饭团也行!” 
   伊藤和大臣、将领们朝外齐吼:“筵席来不及,饭团也行!” 
   看着天皇大口大口地吞咽饭团,所有的大臣和将领热泪盈眶。 
   …… 
   颐和园,乐寿堂,满满一桌美味佳肴,凉了又热,热了又凉。 
   慈禧坐在桌边,一动不动。 
   光绪双手捧着一双筷子,跪呈给她,流泪劝道:“儿臣请亲爸爸无论如何要吃点东西……” 
   “你看我这生日过的!”慈禧接过筷子,说了一句,那泪水就掉了下来。 
   …… 
    
   李鸿章脸部肌肉明显松弛了,原本很多的皱纹,如今愈见多愈见深。眼睛还是微微眯缝着,似乎有点怕见光。 
   一个属下禀报:“中堂,日本人已将被俘的北洋舰船编入他们的舰队。而‘镇远’号上两个各重四吨的大铁锚被他们卸了下来,陈列在东京上野公园,作为日本海军战功的见证……” 
   李鸿章没有任何反应。 
   另一个属下禀报:“大人,朝廷已将叶祖奎、萨镇冰、程璧光等管带遣回原籍;将林国祥、邱宝仁等十余名将领革职查办……” 
   李鸿章:“唔。” 
   第三个属下禀报:“刑部下命,将丁汝昌的棺柩加三道铜箍捆锁,以示戴罪,用砖封在其原籍村头不得下葬……” 
   李鸿章微微一颤,好像看到安徽庐江丁家坎村头,凄风苦雨正吹打着丁汝昌捆锁着铜箍的棺柩…… 
   第四个属下禀报:“中堂大人,朝廷已下旨,将北洋海军的关防印信钤记一律缴销,北洋海军自此从朝廷的编制上,一笔勾销了…… 
   浑浊的老泪慢慢溢出他的眼眶。 

   第十二章 最恨是马关(一) 
   一 
   养心殿西暖阁,天气特别冷。 
   虽然暖阁内摆着铜火盆,生着炭火,但默默坐着的光绪、奕劻、翁同龢等君臣几个,却感觉不到一丝暖意,听着阁外寒风呼啸,心头掠过阵阵悲凉。 
   光绪眼睛一直漠然望着前面的虚空,突然没头没脑地说:“张荫恒率领的议和代表团,应该到日本了吧?” 
   “应该到了。”虽然光绪没问自己,翁同龢还是回答。 
   “朕给邓世昌写了一副挽联……”光绪的思绪突然又跳到了另一边,没等其他人反应过来,他便缓缓念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是壮海军威。”慢慢地,他眼中已溢满泪水。 
   翁同龢的眼眶也红了,哽咽道:“臣请皇上节哀。邓世昌为国捐躯,重于泰山。皇上亲赐挽联,邓世昌英魂不远,他是会感到欣慰的。” 
   奕劻也插言道:“此次大战中我方伤亡将士,都是大清朝的忠臣孝子,臣已会同有司,安排优抚。该旌表的,大力旌表,办得风风光光、热热闹闹……” 
   “风风光光、热热闹闹?我们打胜仗了吗?”光绪直盯着奕劻。 
   奕劻解释道:“我们是打了败仗,但老百姓不知道。臣以为,也不必让他们知道。知道了没好处。而将悼念办得如同庆功一样,才能够稳定局势,鼓舞人心!” 
   没有想到,平时看似昏庸糊涂的奕劻竟会说出这样一番道理来,光绪一时无言。 
   翁同龢却接上来,“该表彰的一定要表彰,该严惩的也一定要严惩!” 
   光绪:“你是指李鸿章?” 
   “是。”翁同龢将一份奏折呈给光绪,“皇上请看,这是张之洞上的折子,请杀李鸿章以谢天下!” 
   光绪:“张之洞也这样说么?” 
   “岂止张之洞,各地督抚和在京大臣纷纷上奏,都道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李鸿章罪不可赦,必须严惩!”翁同龢说着,又呈上一摞奏折。 
   光绪接过奏折,翻看几下,默默放至一旁。半晌,才沉重地说:“不能把责任全推在李鸿章一人头上,北洋战败,朕也难辞其咎啊!” 
   “皇上这话臣不能同意!”翁同龢激愤起来,“未开战时,皇上再三提醒李鸿章,不可过分依赖俄国人和英国人的所谓调停,李鸿章就是不听,结果日本人动手了,我们连战争准备都没做好!战端既开,丁汝昌畏缩无能,皇上要撤掉丁汝昌,李鸿章就要保他!战事进行,皇上严饬北洋舰队主动出海,歼敌于国门外,而李鸿章出于保存自己力量的私心,顶着圣喻不办,贻误了战机,导致惨败!这件件桩桩,哪一件是皇上的错?又有哪一桩是李鸿章的对?” 
   翁同龢这一番话,义正词严,说的全是事实。既声讨了李鸿章,又开脱了光绪。虽然是以反对的口吻说话,却比逢迎更让人舒服。 
   光绪没吱声,却将目光望着奕劻。 
   奕劻喃喃道:“严惩是要严惩的,但看怎么个严惩法?” 
   …… 
    
   日本长畸, 
   陆奥宗光傲慢地对几位清政府官员训斥道:“你们根本没有作为全权大臣的资格,我拒绝和你们谈判,并要求你们早日离开日本。要想重开谈判的话,必须有一个德高望重,具备全权大臣资格的人前来,他就是李鸿章……” 
   几个实际上被驱逐的清政府官员,垂头丧气从两旁人群闪出来的通道中走过,在一片“中国佬!中国佬!”的叫骂和嘘声中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 
    
   北京,养心殿西暖阁,翁同龢正慷慨陈词: 
   “败师辱国,他李鸿章是千古罪人!微臣完全赞同张之洞奏折所言,请杀李鸿章以谢天下!” 
   光绪:“李鸿章有罪,罪不至死……” 
   一个太监进来,“禀皇上,去日本议和的代表回来了!” 
   光绪猛地站起来,“这么快就回来了,谈完了吗?” 
   太监:“不,日本人根本不和他们谈,说他们不够资格。” 
   光绪:“什么资格?谁才够资格?” 
   太监:“日本人只认李中堂……” 
   光绪不由看翁同龢一眼,慢慢坐下。 
   奕劻又喃喃道:“如果是这样,那惩处李鸿章之事先搁一搁,让他去日本议和,回来再说!” 
   …… 
   天津,李鸿章宅邸,大厅上首,供着“中国北洋海军阵亡将士之灵位”的牌位。 
   左右是“威震海疆”、“北洋之光”等各种旌表匾额。 
   马三俊和亲兵们戎装伫立。 
   旁边,一班鼓乐在吹打。 
   阵亡将士的遗属代表挤满了大厅。 
   鼓乐声中,盛宣怀在念一份长长的优抚名单: 
   “……林宝仁,追授四品参将,抚恤银六百两; 
   吕国祥,追授四品参将,抚恤银六百两; 
   蓝镇培,追授五品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