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山上进行垦荒,成为掘地派运动的发端。此后,在其他各郡都出现了
大规模的掘地派运动。掘地派运动使新贵族地主们大为恐慌,他们指斥
掘地派破坏了土地私有权。于是,1651年,克伦威尔政权将这一运动镇
压了下去。
第二次内战结束后,平等派的纲领局部地得到了实现。但是,独立
派共和国与平等派在《人民公约》中所设想的共和国大相径庭。于是,
平等派再次起来斗争。利尔本接连发表小册子,指责克伦威尔独立派的
统治是“英国的新枷锁”,号召人民起来为实现《人民公约》而斗争。
独立派政府于1649年3月28日逮捕了利尔本等平等派领导人,这一做
法激起了群众的愤怒,请愿、示威接连发生。平等派士兵于5月初发表
了一个新的《人民公约》,进一步提出普选权,建立每年改选一次的一
院制国会;立法权要与行政权严格分开;宣布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
障出版、宗教和贸易自由;取消什一税等要求。5月中旬,平等派士兵发
动了武装起义。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9月,平等派士兵再次起义,又遭
镇压。从此,平等派运动基本完结。平等派运动的最后失败,使共和国
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支持者,为克伦威尔在1653年推翻共和制度和建立
军事独裁铺平了道路。
共和国的覆灭,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随后发生的英国远征爱尔
兰和苏格兰。
早在12世纪,英国就开始入侵爱尔兰,随后的几个世纪里,英国在
爱尔兰的东部和东南部建立起殖民统治。1641年,爱尔兰人乘英国革命
爆发之机发动了反英起义,并宣布独立。由于英国不久就爆发了内战,
掌握政权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无暇顾及爱尔兰事务。1649年共和国成立
后,英国王党分子开始与爱尔兰人勾结,妄图以爱尔兰为基地,借助爱
尔兰人的力量,在英国恢复君主制。因此,独立派政府决定远征爱尔兰。
但是,远征爱尔兰,粉碎王党阴谋并不是独立派政府的唯一目的。爱尔
兰的物产和肥沃的土地一直为英国统治者所垂涎。出征爱尔兰将使资产
阶级和新贵族又一次大发横财。此外,平等派运动失败后,军队中的平
等派士兵一直心怀不满,将他们派到异国他乡作战,无疑是解除独立派
政府心腹之患的一个极好的办法。
1649年8月,克伦威尔亲率大军远征爱尔兰。英军在那里进行了长
达3年的残酷镇压,才最后将其征服。在征服期间,独立派政府将占领
的大部分土地以清偿债务和偿还欠饷的方式,分给军队军官、士兵以及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对爱尔兰的大规模掠夺使英国军官的富豪变成爱尔
兰的大地主,许多士兵也因为在这次战争中获得了土地而完全丧失了旧
日的革命精神,不再想将革命进行下去,而希望有一个强大的军事独裁
政权保证他们在爱尔兰的既得利益,这就为日后军事独裁的出现提供了
一大批有力的支持者,也使共和国覆灭的命运成为不可避免的历史必
然。
独立派政府在镇压群众运动的同时,也时刻注视着封建王党势力的
各种活动,并对其复辟活动进行了严厉的镇压。共和国成立后,一批王
党分子和某些长老会派分子勾结在一起,策划进行武装叛乱,迎立逃亡
在外的查理一世之子为王,实现复辟。对此,独立派政府给予了坚决打
… Page 20…
击,逮捕了一批王党分子,分别处以死刑、监禁和流放。同时,独立派
政府还成立了专门镇压王党活动的最高司法审判院等机构。
保王党人并不死心,他们又开始把希望寄托在国外。最初,查理一
世的妻子亨利·玛丽极力怂恿法国干涉英国革命,后由于法国被国内“投
石党”运动所困扰,力不从心,干涉英国革命的计划流产。复辟势力又
勾结爱尔兰,企图利用爱尔兰的反英起义,来达到复辟的目的,由于爱
尔兰被克伦威尔所征服,这个阴谋也破灭了。1650年5月,查理一世之
子查理·斯图亚特同苏格兰掌权的长老会派达成协议,由苏格兰出兵帮
助其在英国实现复辟。得知这一消息后,克伦威尔决定再次出兵,远征
苏格兰。7月,远征军向苏格兰进发,同时,一支苏格兰军队也在查理·斯
图亚特的带领下进入英国北部。到年底,国会军连获胜利,控制了局面。
1652年5月,苏格兰停止了最后的抵抗。苏格兰被合并于英国,查理·斯
图亚特仓皇逃往法国。英国政府将苏格兰大贵族地主、保王党人和入侵
英国者的土地予以没收,一部分为军官们分得,其他全部卖给英国和苏
格兰的大资产阶级。征服苏格兰,是粉碎王党复辟活动的一次重大胜利。
(2)护国主统治时期的政治
广大下层人民为了英国革命以及共和国的建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但是,革命给人民带来的却是越来越沉重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因而
引起人民的不断反抗。1651年底,许多群众向军队递交请愿书,请求军
队出面,要求政府减轻人民的负担。1653年,剑桥郡的农民举行了反对
圈地和增加地租的起义。其他地方也不断出现暴动和骚乱。在城市里,
平民反对政府的赋税政策和反对奸商巧取豪夺斗争也时有发生。这一切
引起了那些在共和国建立后获得了极大好处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极大
恐慌。为了维护和巩固既得的政治、经济利益,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拥有
强大武力支持的克伦威尔身上,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由他领导的强有力
的军事政权。
克伦威尔在征服爱尔兰后,也得到了1000英亩的土地,成为爱尔兰
的大封建主之一,他已经完全失去了往日作为革命领袖时的意志。在镇
压了平等派起义之后,曾经反对他的长老会派也转而支持他。胜利使克
伦威尔的个人权势不断增长,他愈来愈强烈地意识到,要保持和加强自
己在英国政坛至高无上的地位,只有依靠军事和政治上的高压政策,只
有实行军事独裁。
要建立独裁政权,就要除掉象征民主共和的一院制国会。1652年11
月,克伦威尔就利用国会议员贪污腐化十分严重这一现象,指责国会说:
“因为议员们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不对任何人负责,在他们之上没有更
高的或者平行的权力审查和指导他们的行动,他们才能够把自己放在正
义、法律和慎思的范围之外。因此,必须建立起具有更高的权力和地位
①
的政权,以克服这些弊端,把事情管理好。否则我们必然要失败”。1653
年4月20日,克伦威尔强行解散了“残余国会”,并于7月4日召集新
国会,议员都是他亲自圈定的自己的支持者。由于这届国会的议员只有
140名,故被人称为“小国会”(亦称“贝尔邦国会”)。但其中代表多
① 刘宗绪: 《世界近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年12 月版,第36 页。
… Page 21…
半都是激进派,他们批评克伦威尔所施行的政策,并不断提出改革要求,
鼓动削减国家开支,裁减军队,减低军官薪俸和取消什一税,甚至提出
成立法典编定委员会等要求。这样的“小国会”自然不能成为克伦威尔
的驯服工具,1653年12月,克伦威尔解散了这个小国会。
1653年12月16日,在独立派军官、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上层的支
持下,克伦威尔被拥戴为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终身护国主,并颁
布了相当于宪法的《施政文件》,开始了英国近代史上的护国政治时期。
根据《施政文件》,护国主为终身职位,有权指定自己的继承人;
护国主与国会共同拥有立法权,但国会通过的法律需经护国主同意方能
生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