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族、撒拉族贫苦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新教的迅速传播,引起了老教地
主的仇视与反对,新、老教之间多次发生械斗,双方斗争愈演愈烈。由
于清朝统治者偏袒老教,采取“帮扶老教”、“尽洗新教”的政策,使
原来新老教的斗争迅速转化为反清的武装起义。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
3月,马明心的助手苏四十三率新教教徒千余人,全歼了前来镇压起义的
清军,乘胜攻破河州(今甘肃临夏市),又由河州进攻兰州,占领了兰
州西关。清朝统治者急调京师健锐、火器营兵2000人,又调藏兵、蒙古
兵和武装旧教徒对起义军进行围剿,经过半个多月的残酷镇压,起义才
被平息。
继王伦起义和甘肃回族、撒拉族人民起义后,台湾又爆发了林爽文
领导的汉族、高山族农民的大规模起义和湘黔苗民起义。
台湾回归以后,清政府在台湾设立府治,属福建省。乾隆时期,地
主、官僚疯狂兼并土地,贪官污吏横征暴敛,台湾知府孙景燧、总兵柴
①
大纪“在任两年之内,已婪索金银五六万之多”,激起了台湾人民的反
抗。1786年 (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率众起义,提出“顺天行道”、
“剿除贪官”、“拯救万民”的斗争口号,攻占彰化、诸罗(嘉义),
建立政权,改元“顺天”,林爽文被推为“顺天盟主大元帅”。1787年
(乾隆五十二年),义军10万人围攻台湾府城(台南市)。清朝统治者
从浙江、福建派重兵前去援救,才于1787年底将起义镇压下去。
清初在贵州、湖南等地实行“改土归流”以后,清政府加强了对苗
族地区的直接统治。来到苗族地区的大小官吏与当地苗族上层统治者相
②
勾结,对苗族人民掠夺欺压,致使苗族人民“畏隶如官,畏官如神”。
“改土归流”后,汉族地主阶级和高利贷势力也进入了“苗疆”,他们
通过高利贷剥削,大量兼并土地,役使广大贫苦苗民,造成了以满汉苗
地主阶级与广大苗族人民的尖锐对立。乾嘉时期的湘、黔苗民起义,正
是在这种社会条件下爆发的。1795年 (乾隆六十年),贵州铜仁府(今
铜仁)苗民石柳邓率众起义,提出“焚杀客民(指满汉地主),夺回田
③
地”的口号。很快形成一支以贫苦苗民为骨干的武装队伍,控制了贵州、
湖南、四川三省的广大地区。清政府派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
等率云、贵、川、黔、湘、鄂、粤、桂等7省10余万兵力进行围剿。1796
年 (嘉庆元年),石柳邓在战斗中受伤牺牲,起义坚持到1806年(嘉庆
十一年)才被最后镇压下去。
① 《清高宗实录》卷九六八。
① 《清高宗实录》卷一二九九。
② 魏源: 《圣武记》卷七,《乾隆湖贵征苗记》。
③ 《永绥厅志》卷四。
… Page 135…
正当湘黔苗族人民反清斗争激烈进行时,湖北、四川、陕西等地的
白莲教起义也蓬勃地展开了。
川、楚、陕三省交界地区是一片森林地带,历来是被迫离开土地的
流民聚集之处。1772年 (乾隆三十七年)以后,川、楚两省饥民来此觅
食者达数十万人,加上来自河南、安徽、江西等省的流民,总数不下百
万。他们不仅受地主、雇主的残酷剥削,还要受差役、讼棍的勒索,生
活极其艰难。绝望中的流民便成了白莲教传播的对象。
白莲教是明清时期主要的秘密宗教,它宣称“劫运”已满,弥勒佛
即将出世,凡是信奉白莲教的人,都可以度过来日的大灾大难。白莲教
还提倡互助,“习其教者,有患相救,有难相死,不持一钱,可以周行
①
天下”。这些教义宣传,对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力图摆脱现世的流民来说,
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到乾隆末年,入教者日众,逐渐发展成一支强大的
势力,并酝酿武装起义。白莲教的迅速发展及其反清内容,引起了清政
府的严重不安,1793年 (乾隆五十八年),清政府下令严密搜捕白莲教
徒。大批教徒被捕遇害,而地方官则借机敲诈勒索,“不遂所欲,即诬
②
以邪教治罪” 。人民忍无可忍,遂在“官逼民反”的口号下起而反抗。
1796年 (嘉庆元年)正月,湖北枝江、宜都的白莲教首领聂杰人、
张正谟等首先在荆州起义,各地教徒接踵而起。在各路起义军中,以王
聪儿、姚之富等领导的襄阳起义军力量最为强大,成为湖北起义军的主
力。他们采取流动作战的策略,转战于湖北、四川、河南、陕西,后分3
路进入四川,与四川徐天德领导的起义军会师。各路起义军按青、黄、
蓝、白分号,设立掌柜、元帅、先锋、总兵等职,采取“不走平原”、
“忽分忽合,忽南忽北”的游击战术,屡败清军。起义军每到一地,都
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与大力支持,因而愈战愈强。为了镇压风
起云涌的白莲教起义,清政府调兵遣将,命湖广总督毕沅、四川总督福
宁、西安将军恒瑞等率军会剿,同时令各地的地主富户组织团练乡勇协
助镇压。1797年 (嘉庆二年)7月,王聪儿率襄阳起义军由四川东还湖
北,攻襄阳不克,转道陕西。1798年 (嘉庆三年)初,进逼西安,因清
军防守严密,折返湖北。3月,襄阳起义军在湖北郧西被清军包围,王聪
儿、姚之富跳崖牺牲,余部仍继续斗争。四川起义军也受到重大损失,
1801年 (嘉庆六年)下半年,起义军活动基本只限于川楚陕边境地区,
转战在深山老林之中,人数已不足24000人,而围剿的清军则10倍于此。
起义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战斗,直到1804年(嘉庆九年),起义
才告失败。
白莲教起义历时9年、波及5省,抗击了清王朝从16个省征调的兵
力,歼灭了大量的清军,击毙副将以下400多人、一、二品大员20余人,
清政府耗费军费2亿两,相当于其4年的财政收入,沉重地打击了清朝
统治者。这次起义成为清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1813年 (嘉庆十八年),在北方的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又爆发了
李文成、林清领导的天理教起义。天理教是白莲教的一个分支,其基本
教义与白莲教大致相同。川楚白莲教起义失败以后,天理教秘密隐藏于
① 周凯:《内自讼斋文钞》卷一。
② 《皇朝经世文编》卷八十九,梁上国:《论川楚教匪事宜疏》。
… Page 136…
北方农村之中,以宗教活动作掩护,针对当时土地高度集中、农民无地
少地的现象,提倡贫者互助,入教时缴纳“种福钱”,约定起义成功后,
以10倍偿还,输百钱者可得地一顷。这一号召得到了大批贫苦农民的热
烈拥护。1813年 (嘉庆十八年)9月,天理教首领李文成在河南起事,
3000多名起义军一举攻破滑县县城,此后,起义队伍迅速壮大,并着手
成立农民政权,奉李文成为“大明天顺李真主”。河北长垣、东明,山
东曹县、定陶、菏泽、金乡等地也纷起响应。
与此同时,天理教另一著名首领林清也派遣义军潜入京城,于9月
15日分两路攻入皇宫。当时嘉庆帝正在热河围猎,宫内一片混乱,西路
80余人与清兵在隆宗门一带展开激烈战斗,因力寡势孤而失败。至今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