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阴谋。在这种情况下,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是法国革命的必由之路。
只有这样,才能更大程度地动员群众的力量,才能打败封建势力的反扑,
才能真正保住已经到手的革命成果。但是,作为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
族代表的君主立宪派,不愿意在革命的道路上再跨出一步,因而从革命
的领导者变为革命的障碍物。
(5)1791年宪法
在镇压了群众的共和运动之后,制宪议会继续执行自己的纲领,加
… Page 87…
紧制定宪法的工作。8月,宪法定稿开始交由制宪议会讨论,经过激烈的
辩论,宪法草案在9月3日被通过。这就是“1791年宪法”。
实际上,宪法的主要内容从1789年起就已经用法令的形式陆续通过
和颁布施行了。其内容包括:1789年8月通过的《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后来成为1791年宪法的前言;9、10月通过的关于立法、行政、司法的
有关规定;12月通过的选举法;1790年夏对此前有关法令条文的修改和
加工。因此,1791年宪法是制宪议会各类法令的总结和概括,体现了革
命取得的各项成果,也是法国资产阶级按照自己的意图改造整个国家的
根本大法。
1791年宪法规定,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立法权由选举产生的一院制立法议会掌握;行政权属国王,国王有权任
命大臣和最高军政长官,有权否决议会的决议;司法权归选举产生的法
官所组成的法院。
宪法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限制。第一,国王只能依据法律治理国家,
国王即位后1个月内必须在议会中向国民宣誓忠于国家,忠于法律,并
以自己的权力支持制宪议会自1789年以来所制定的法令;第二,虽然内
阁部长的任免权由国王掌握,但各部部长须受立法议会的监督,向议会
报告工作;国王的命令须经有关部长的签署才能生效。这样,国王在本
质上已不同于君主,而是服从资产阶级意志的依法而治的君主了。这些
规定体现了宪法鲜明的反封建性质。
关于选举制度,宪法规定,年满25岁的男子有公民权,但在选举权
上有财产资格的限制。缴纳直接税相当于3天工资者,才能有选举权,
称“积极公民”;低于这一数额者无选举权,称“消极公民”。根据这
一规定,在当时,法国有近300万人被列为“消极公民”而被剥夺了选
举资格。因此,这一规定遭到了革命民主派的激烈谴责。罗伯斯比尔指
出:“正当革命依靠人民而取得胜利的时候,却剥夺了人民的权利”。
马拉则更为直接地指责道:“这样一来,你们那轰动一时的权利宣言就
被证明不过是个骗局。”
总的看来,1791年宪法比《人权宣言》确实是倒退了一步。但也应
当看到,这部宪法作为继1787年美国宪法之后的近代历史上第二部资产
阶级的成文宪法,在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欧洲范围内,是具有明显的
进步意义的。它系统、完整地阐明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各个方面,
是法国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
(6)立法议会与对外战争
1791年9月17日,路易十六批准了宪法。9月30日,制宪议会解
散。根据宪法规定,于10月1日选举产生了立法议会。根据制宪议会的
决定,制宪议会的议员一律不得参加新产生出来的立法议会;议员不得
连选连任;立法议会的议员在4年内不得接受国王授予的任何职务。这
样,立法议会的大多数成员由在1789至1791年间任职的行政官员产生,
而拉法耶特和巴伊也因此分别辞去了国民自卫军司令和巴黎市长的职
务。
立法议会共有745名代表,其中已没有原特权等级的代表。在议会
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右派斐扬派成员,有264人,主要代表人物有迪马、
… Page 88…
拉蒙、沃布朗等。他们得到斐扬俱乐部的支持。各郡政府、军队和国民
自卫军也大多支持这一派。中间派共占345个席位,他们主要代表中产
阶级利益,其政治态度不稳定,大多数接近斐扬派。雅各宾派是议会中
的左派,占有136个席位。左派中占优势的是吉伦特派,其主要代表是
布里索、韦尼奥、让索内等。另外,左派中还有一部分人是雅各宾派中
较为激进的民主派。民主派的重要成员有夏博、巴齐尔、梅兰等。原制
宪议会代表罗伯斯比尔、哥德利埃俱乐部的丹东、德穆兰等是民主派的
真正领袖。这一派得到了巴黎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立法议会开幕时,法国革命正面临着新的危机。由于1791年制宪议
会下令将指券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并超出保证金大量印发,造成货
币贬值、物价高涨。国王逃跑事件又在群众中造成恐慌:既然国王不赞
同革命,又得到外国宫廷的支持,革命能否成功?基于这种考虑,群众
便更加不信任政府发行的指券。而也恰在此时,地主、投机商们又借机
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使粮价和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猛涨。这就激起了人
民群众的反抗,大量的请愿书送到立法议会,人们纷纷要求限制物价。
到1792年初,全国很多地区甚至出现了群众拦劫粮船、粮车和冲进商店
的事件。
与此同时,国内的反革命分子在煽动武装叛乱。逃亡到国外的封建
分子也积极地同欧洲各国君主勾结起来,策动武装干涉。1791年8月27
日,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二世和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联合发表
庇尔尼茨宣言,提出法国必须解散议会,恢复国王的权力。还宣布各国
国王都把路易十六的事情视为自己的事情。如果上述要求被拒绝,就将
诉诸战争。
路易十六及其王后急切地盼望着外国的武装干涉。早在批准宪法后
的第二天,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就写信给其兄长奥皇利奥波德二世,
要他用武力干涉法国革命。12月3日,路易十六致函普鲁士国王:“我
刚刚致函皇帝(即利奥波德二世)、俄国女皇、西班牙和瑞典国王,向
他们说明,以武力为后盾的全欧列强会议是阻止法国乱党的最好办法。
这样才可以恢复我们所希望的秩序,免得使祸害法国的罪恶殃及欧洲其
他各国。”
立法议会曾要求利奥波德二世收回庇尔尼茨宣言,并把当时聚集在
比利时的法国逃亡者驱散。但是所得到的答复却是1792年2月普奥两国
订立的旨在进攻法国的军事同盟。战争一触即发。
法国各派政治集团对于战争的态度不同。君主立宪派仍然坚持过去
的主张,不愿开战,力求维持现状,避免同欧洲作战带来的风险。吉伦
特派是主战派,他们认为应该以强硬的态度对抗欧洲各国君主的威胁,
他们还希望通过战争夺取新的市场;同时,还希望通过战争削弱其他各
派以取得政权。国王与王后也主张对外宣战,他们希望法国在战争中失
败,以便恢复封建专制。高级将领主张战争,企图在战争中扩大自己的
势力。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民主派,不主张立即宣战,认为应当首先清
洗贵族军官,肃清国内的反革命分子。否则,立即发动对外战争,对革
命是不利的。
吉伦特派的主战态度正好符合了路易十六的需要。1792年3月,路
易十六将由立宪派控制的内阁免职,任命了由吉伦特派组成的新内阁,
… Page 89…
其中包括担任财政部长的克拉维埃、内政部长罗兰、外交部长迪穆里埃
等。新内阁上任后,于4月20日向普、奥宣战。
虽然以罗伯斯比尔为首的革命民主派不断地揭发主战派的阴谋,号
召不要立即发动对外战争,但由于奥地利公开挑衅的军事行动,激发了
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结果,人民群众倾向于战争,支持了吉伦特派的
主张。议会接到了大量来信,许多人还自愿为战争捐献。
但是,此时的法国并未真正作好战争的准备工作,旧制度遗留下来
的军队缺乏较好的军事素养,加上王后把作战计划密报给敌国和贵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