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政治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价格革命”带来的损失,英国的一部分贵族领主便开始强占农民的 

公共地 (林地、牧场、荒地、沼地),用栅栏、篱笆、濠沟等把这些土 

地围起来,变成他们私有的牧羊场。随后,他们还千方百计地剥夺公簿 

持有农的份地,或者把原来租给其他小佃户的土地收回后圈围起来,变 

小耕地为大牧场,出租给大租佃农场主或自营。这就是英国历史上著名 

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始于13世纪,那时仅仅是英国农村中的局部现象, 


… Page 6…

到16世纪之后,则几乎波及了英国东部和西南部大部分地区。它使英国 

许多村庄被消灭,农村几乎变成了羊的世界,成千上万以土地为生的农 

民被剥夺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他们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托马 

斯·莫尔在他著名的《乌托邦》一书中写道:“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 

现在变成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 

     圈地运动给英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首先,它大大加速了原本 

缓慢进行的直接生产者农民与生产手段土地分离的过程,使英国成为资 

本原始积累的典型国家。大批破产的农民,除无生计的流浪者外,或是 

在故地的大农场中充当农业雇佣工人,或是作为家庭手工业者为呢绒商 

加工产品,或是流入城市受雇于手工工场。 

     其次,它破坏了英国农村的封建庄园经济,使英国农村经济发生了 

由封建土地所有制向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转化。贵族地主在圈地以 

后,往往把土地出租给农业资本家或自己经营。他们在大规模的农场上 

采用雇佣劳动进行农业生产,这种农场相当于工业中的手工工场。由此 

可见,圈地运动也是英国农村封建剥削方式向资本主义剥削方式转化的 

重要原因。 

     在资本主义深入农村并改变阶级关系的同时,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也使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英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还在16世纪就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其中, 

呢绒工业最为发达,是英国的“民族工业”。在毛纺织业中资本主义手 

工工场有两种形式,即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分散的手工 

工场就是商人把羊毛(或毛线)交给家庭手工业者,待他们把羊毛纺成 

线 (或织成呢绒)后,收回毛线(或呢绒),付给他们工资。有的分散 

的手工工场规模很大,例如,威尔特郡有一个大的呢绒商支配着上千个 

家庭手工业者;另一个大呢绒商控制着方圆20英里以内的家庭手工业 

者。集中的手工工场就是雇佣工人在资本家建立的工场内集中劳动。 

     1354年,英国出口羊毛约3。2万袋,呢绒成品约5000匹。到1547 

年,输出羊毛锐减至5000袋左右,而呢绒成品则增至12。2万匹,这一 

变化反映出国内呢绒工业的迅速发展。这种发展,大部分是利用没有行 

会制度的农村环境,以分散的手工工场形式进行的。少数规模较大的集 

中手工工场也开始建立起来,16世纪出现了雇佣1000多人的手工工场, 

17世纪出现了雇佣4000多人的手工工场。尽管英国的呢绒为粗毛呢,不 

如荷兰的细毛呢,但由于价格低廉而夺取了荷兰细呢绒的欧洲市场。还 

在16世纪中期,英国毛织品的出口量占英国出口量的80%,到了17世 

纪初,已占90%,可见英国毛纺织业的发展已获得重大成就。 

     此外,一些从未有过行会组织的新兴工业也发展起来,如采煤、冶 

铁、火药、玻璃、造纸、纺织、造船等行业。虽然英国工业生产的质量 

和技术水平还不及西欧某些国家,但是其产量增加却相当迅速。从1551 

至1651年的100年中间,煤的开采量增加了2倍,锡、铅、铜、盐的开 

采量增加了6—8倍,铁的开采量增加了2倍。 

     英国工业发展的最重要成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结构的形成。手工工 

场企业,无论是分散的手工工场,还是集中的手工工场,都是封建的生 

产结构向资本主义生产结构过渡道路上重要的质的变化,是当时世界最 

进步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 Page 7…

      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另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海外掠夺和殖民侵 

略。从16世纪末开始,英国建立了许多从事掠夺的公司,其中最著名的 

有1579年建立的东陆公司、1588年建立的非洲公司和1600年建立的东 

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完全垄断了英国对印度和中国的贸易。英国的海 

外贸易还具有很强烈的海盗掠夺的性质,各个海外贸易公司的据点,同 

时也进行海盗掠夺。英国还在亚洲、非洲以及北美、西印度群岛等地建 

立了许多殖民据点,掠夺当地人民的财富。 



      (2)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革命前英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资产阶级成为最富有的阶 

级,在资产阶级中,一般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并不很强大,因为英国的许 

多工业部门还落后于荷兰、法国,真正经济力量比较雄厚的是大资产阶 

级,特别是居住在伦敦商业区的那些被称为“金匠”的大金融家和那些 

被授予特许状的海外贸易公司的股东们。大金融家很早就与宫廷发生关 

系,并且扮演了向国家放贷的高利贷者的角色。由于英国在16世纪末和 

17世纪初实行的贸易独占制度,这些贸易公司可以靠独占地位而任意抬 

高物价。这一特殊地位,使得那些大金融家和海外贸易公司的股东们在 

与专制国家的关系上,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从总的倾向上看,其既 

得利益与专制国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要进一步发展,则势必与封 

建专制制度产生不可回避的矛盾,因此,大资产阶级还是主张反对封建 

专制制度的。但是,资产阶级的力量相对地说还不够强大,在意识形态 

领域也还提不出一套理论体系,以致后来在革命中还得利用宗教的旗 

帜。另外,由于资本主义深入农村,形成了一个新贵族阶级,资产阶级 

同新贵族建立了反封建的联盟。有赖于这个联盟,革命才得以发动起来。 

      新贵族作为一个阶级,是在16世纪初国王亨利八世进行宗教改革时 

形成的。亨利八世将教会的管理权从罗马教皇手中夺到国王手中;取消 

天主教,建立起英国国教“圣公会”;同时没收天主教会的全部地产予 

以出售。购买教产的主要是商人、官吏、富有的自由农民以及部分大地 

主。这些人买到土地后几乎立即进行圈地,变为新贵族,使得新贵族终 

于形成为一个阶级。新贵族有贵族的头衔,享有贵族的特权,但其经营 

方式则是资本主义的,故在本质上属于资产阶级的范畴。而且,新贵族 

除来源于进行圈地的旧贵族外,相当多的人原来本是商人,因购买土地 

及贵族头衔而变成新贵族的。 

      这个在经济利益上与资产阶级一致的新贵族阶级,在政治要求上也 

同资产阶级站在一起。他们后来参加并领导革命并不是追随资产阶级, 

而是由于自身与封建制度的矛盾造成的。英国虽然出现了圈地运动,但 

从法律上说,全部土地仍属于国王。而且,大多数地区并未发生圈地, 

封建土地所有制仍占统治地位。根据这种制度,任何领有土地的贵族, 

包括新贵族,都必须向王室缴纳“骑士捐”。这就是体现封建关系的骑 

士领地制。国王还利用权力阻止圈地,对圈地者课以大量罚金。对于新 

贵族来说,其地产在经济上已属资本主义性质,而在法律上却要受封建 

性限制,表现出上层建筑已不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正是在这种矛盾的 

基础上,新贵族与资产阶级共同发动和领导了革命。 

      革命爆发前,英国农民的主要部分是自耕农。他们除向地主缴纳地 


… Page 8…

租外,还要负担其他封建义务。因此,他们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希望 

成为自己份地的主人,农民的下层主要靠公有地维持生活,圈地使他们 

的生活更加恶化。因此,广大农民一方面在今后的资产阶级革命中是一 

支强大的革命力量,另一方面,从也反对圈地运动这一点来说,他们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