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偏执,揭露教会黑暗和教士罪行,也以法国信仰天主教和新教的绝大
多数居民为对象。在宣传和教育,即“启蒙”的形式上,他们不仅完成
① 米涅: 《法国革命史》,商务印书馆1977 年9 月版,第10 页。
… Page 41…
了许多象《论法的精神》、《社会契约论》这样的学术性、理论性著作,
出版了普及科学知识的《百科全书》,而且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大量
出版发行通俗易懂的文章和小册子,并且多方面利用小说、戏剧、诗歌
等接近大众的文艺形式,力求让更多的群众受到教育。在这方面,法国
喜剧作家博马舍 (1732—1799)的剧作最具代表性。他在《费加罗的婚
礼》剧中,将贵族的腐败、愚蠢与第三等级小人物费加罗的机智、聪颖
作了鲜明的对比,寓意深刻地表现出第三等级要比特权等级强大得多,
有足够力量战胜贵族势力。在剧本中,他让贵族人物声色俱厉地宣布:
“我是你们的主人,我,永远有理!”但是,在任何一次较量之中,胜
利者却总是当仆人的费加罗。费加罗的一段独白说得痛快淋漓:“因为
您是个大贵族,您就自以为是伟大的天才!门第、财产、爵位、高官,
这一切使您多么得意洋洋!您干过什么,配有这么多的享受?除去从娘
胎里走出来的时候用过一点力气之外,您还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
我呢?淹没在无声无色的广大人群之中,仅仅是为了生活而施展出来的
学问和手段,就比统治整个西班牙一百年所用去的还要多。您居然想跟
我争夺果实!”这充分显示出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战胜封建特权势力,夺
取统治权的自信心。怪不得路易十六在看到这一剧本时惊呼:它的后果
①
将会导致摧毁巴士底狱 !马克思和恩格斯高度重视启蒙运动的这一特
性,甚至将狄德罗的小说《拉摩的侄儿》一书与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
②
的起源和基础》并称为“辩证法的杰作”。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不仅为行将来到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
想准备,也推动、影响了欧洲和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其中涌现的哲学
和政治理论,已成为一笔重要的历史遗产和人类思想发展史的一个重要
环节。法国启蒙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思想和原则,由于其鲜明的反封建
性质,在我国也产生过历史的回响。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法
国启蒙思想家的名著被介绍到中国来,启发和鼓动过不止一代忧国忧民
的仁人志士。邹容在1903年发表的《革命军》一书中写道:“吾幸夫吾
同胞之得卢梭《民约论》、孟得斯鸠《万法精理》……等书译而读之也。
是非吾同胞之大幸也夫!是非吾同胞之大幸也夫!……吾请执卢梭诸
①
大哲之宝旛,以招展于我神州土。”康有为的变法维新、孙中山的
思想和实践、辛亥革命所追求的政治理想、“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德
先生”和“赛先生”的颂扬,都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
2。17、18世纪的德意志
(1)德意志的政治分裂与经济落后
三十年战争结束以后,德意志仍维持着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
奥皇哈布斯堡家族仍然把持着帝国的皇位,其政治制度是诸侯的君主专
制制度,这种专制制度使德意志长期陷于分裂状态。根据《威斯特法利
① 刘宗绪: 《启蒙运动的历史地位》,《法国史通讯》1982 年第6 期。
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第59 页。
① 张枬、王忍之编:《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 卷,下册,三联书店1960 年版,第652—653 页。
转引自《法国史论文集》,三联书店1984 年5 月版,第18 页。
… Page 42…
亚和约》,德意志诸侯不必得到皇帝的同意即可以自由宣战或媾和,皇
帝既无常备军,又无经济大权,只保留授与贵族头衔的权利。帝国议会
由选帝侯院、诸侯院和城市院组成。选帝侯院由9个选帝侯构成,诸侯
院由98个诸侯构成,城市院由帝国城市的代表构成。但是,帝国议会形
同虚设,它根本无权干涉诸侯国的内部事务。
到17世纪上半叶,神圣罗马帝国由300多个大大小小的邦、51个
自由市和1500个小骑士领地组成。各国诸侯都把自己领地上的立法、行
政及司法、军事和财政大权集于一身,建立了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通
过官僚机构、警察和常备军来统治人民。它们各自为政,割据一方,互
相纷争,付出巨大的军费开支。
各邦设立的无数关卡,既妨碍国家的经济发展,又进一步加深了政
治分裂的局面。有些小邦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增加统治者的收入,常常
成为欧洲列强的工具。这样,在国际争端中,德意志总是首先卷入并成
为欧洲的战场。在18世纪英法战争的年代里,德意志诸侯通过出卖臣民
当雇佣兵而从法国得到1。07亿锂法郎,从英国得到4600多万英镑。因
此,到17世纪上半叶,神圣罗马帝国已经有名无实了。
政治上的分裂必然导致和加剧经济上的落后。三十年战争结束后,
德国的手工业、商业以及帝国城市完全衰落了。由于战争的破坏和饥荒、
瘟疫的流行,普法尔茨、符登堡、布兰登堡等地的人口丧失了5/6,北部
和东北部有1/3的耕地变成荒野,农业生产急剧下降。从生产关系上看,
甚至出现了自由农民再次沦为农奴的现象。而农奴制的普遍恢复,又进
一步妨碍了工业的发展。
在德意志范围内的两个最大的国家,是奥地利和普鲁士。
(2)多民族的奥地利帝国
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的奥地利帝国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多民族国家。
它的版图在德意志各邦中是最大的。除奥地利本土外,还有捷克、摩拉
维亚、克罗地亚和匈牙利的西北部。17世纪到18世纪中叶,哈布斯堡王
朝不断对外扩张,于1699年兼并了土耳其统治下的匈牙利;又通过西班
牙王位继承战争,夺得了西属尼德兰和意大利的伦巴底、那不勒斯和撒
丁岛等广大地区。
奥地利是多民族的国家。在这里,奥地利人是统治民族,斯拉夫人、
匈牙利人遭受封建的和民族的双重压迫。天主教是统治教会,异教徒受
到残酷迫害,民族文化受到摧残。奥地利还实行德意志化政策,规定德
语为国语,各少数民族不得违抗。因此,奥地利统治下的各族人民不断
进行反抗斗争。1618—1631年,捷克人民举行了民族起义;1680年,捷
克北部的农民揭竿而起,席卷了半个捷克,并且持续了半年之久;1671
年,匈牙利也爆发了由伊姆雷·乔科里领导的农民起义;1703—1711年,
匈牙利又爆发了由贵族菲棱茨·拉科西领导的起义。
正当哈布斯堡王朝忙于镇压境内各民族起义的时候,又由于王位继
承问题爆发了战争。这场战争从1740年开始,持续了8年,到1748年
才结束,史称“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原来,奥皇卡尔六世无子嗣,
皇位可由长女继承。1740年,卡尔六世死后,长女玛丽亚·特蕾西亚(1717
—1780年,一译作玛利亚·特利萨)登位时,法国和普鲁士等国想分裂
… Page 43…
奥地利帝国,发动了反奥战争。战争的结果虽然使玛丽亚·特蕾西亚的
继承权得到承认,但奥地利却失去了工业区西里西亚和意大利一部分土
地。
对外战争的失利,暴露了奥地利军事力量的脆弱;境内频繁的民族
起义,也暴露了奥地利帝国政局的不稳。于是,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