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翼伸展。……”(《简史》第235页)。 

     到20世纪初,一些中心城市开始出现现代化建筑。例如1900年选定首 

都后,在堪培拉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到20世纪20年代,已建成了500幢 

住宅。 

     交通与通讯  19世纪末铁路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例如1887年1月 

维多利亚同澳大利亚铁路接轨完成;1881年1月新威尔士同昆士兰铁路接轨 

完成;1917年南澳大利亚与西澳大利亚的铁路接通。到20世纪初,澳大利 

亚铁路已把乡野和城市拴在一起了。 

     澳大利亚各城市之间的电报已在19世纪中后期开始接通。并于1867年 

开始在隆塞斯顿和墨尔本之间,1872年奥古斯塔港和达尔文港之间,1877 

年阿德雷德和佩思之间建立了永久性电报设施。 

     电报局也在各城市开放,如墨尔本是1878年,布里斯班是1880年,悉 

尼是1881年,阿德雷德和霍巴特是1883年,佩思是1887年。到了19世纪 

90年代,各殖民区的议会把电话业务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划归了殖民区的邮政 

局。 

     1913年墨尔本和悉尼之间的航空邮递第一次得到了实现。 

    ②新西兰 

    服饰 新西兰毛利人的服饰包括围裙、腰带和披肩。围裙是用野生亚麻 

的茎纺做而成。披肩是用狗皮、鼠毛、鸟皮制成。披肩做得十分精美,有十 

几种式样。妇女在头上扎着狭窄的带子,这种带子是用涂有各种颜色的亚麻 

布做成的。 

     19世纪末叶以后,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到来和西方移民的增加,新西兰的 

服饰也出现了穿西装的趋势。 

    饮食 毛利人以甘薯为主要食物,其次是蕨根和芋头,也喜欢捕捉鸟类 

和鱼,喜食牛羊肉和鸡肉。 

    住宅 近代晚期以前,毛利人居住在没有围沟和围墙的村寨中,这种村 

寨称为“卡思加”。现代早期出现了有围沟和围墙的村寨,称为“帕”,并 

成为这个时期村寨的主要形式。“帕”一般建在陡峭的山上和悬崖峭壁上。 

一个村寨通常是由一些住宅和一两所雕刻富丽的大房子组成。房子旁边有布 

满雕刻装饰的存放甘薯和干鱼的仓库和存放工具、武器的库房。村寨的房屋 

都集中在村寨中央广场的一面。首领的房子和集会用的房子则建在另一面。 

建房的材料一般为坚固的圆形木。房屋是直角形的。屋子东面墙上有一扇小 

门和小窗,这是唯一进光线的地方。屋子的前边有遮棚。屋顶是用草盖的。 

屋子正面通常都有雕刻的装饰。屋子的大柱了上往往有人形雕刻——传说中 

祖先的形象。在南岛有一种一半建在地下的冬屋,周围铺上干草,放有火堆, 

当把火烧完,只剩炭火时,将入口堵上,可保持房间的温度。起到保暖的作 

用。 

     交通与通讯  19世纪80年代新西兰交通方面主要是铁路的修建。1870 


… Page 105…

年,新西兰通车的铁路线只有46公里,1880年已超过1700公里。80年代还 

制订了修建全国铁路干线的计划。1908年建成了北岛主要铁路干线。 

     航运在70年代已有有发展。1873年建立了新西兰航运公司。1875年又 

成立了“联合轮船公司”。 

     1876年,敷设了一条由新西兰通往澳大利亚的深海电缆,从此,新西兰 

可以通过现有的海底电缆与欧洲和美国取得联系。 

     19世纪70年代初还大大加速了与英国的邮件联系。 

     ③巴布亚新几内亚 

     服饰 巴布亚新几内亚妇女的传统服装是一种野生植物纤维或芦苇编织 

成的蓑裙。这种蓑裙不仅因人而异,不同的部落其款式也不同。有的部落的 

未婚女子穿筒裙。结婚女子穿超短裙,成婚的妇女都有纹身的习俗,这表明 

她已是成年人。 

     高山地区的男子也穿超短裙。有些部落甚至把猪油和木炭熬制的化妆品 

涂在脸上,以表示不辱祖先的美德。 

     每逢节日,小伙子们和姑娘们便把自己打扮起来,头上插上极乐鸟的羽 

毛,鼻孔插上猪牙和鸟爪。姑娘们还戴上用竹筒做成的耳饰,戴上红绿玻璃 

球串成的项链,别有一番风韵。 

     饮食 巴布亚新几内亚人喜吃烤食。他们把树枝、木块堆放在一个坑里, 

燃起篝火,再把红薯、芋头、木薯、猪肉等用香蕉叶包好,放在火堆烧烤的 

石头上烧烤。再在被烧烤的食品上压上一层烘烤过的石头,而后洒上少量的 

水,再用大量的树叶盖好、压紧,最后用泥封起,经过了3、4个小时食品就 

烤好可食了。 

     住宅 巴布亚新几内亚的高地人常在陡峭的山腰上搭盖圆形或长方形的 

茅屋。一般的盖法是先将树枝纵横交错盖在房梁上,上面再铺上干草。房子 

中间用一根柱子撑住。长方形的房子通常有三间小屋,饭厅、养猪房和孩子 

与母亲的住房。男子的住屋盖在大房子附近。房内主要是用竹子编成的床。 

     西皮克河流域,人们一般用两米高的棕榈树干做成支架,盖起高脚屋。 

     莫突人经常在海滩上盖高脚屋。有意思的是,各高脚屋之间有一座座小 

桥,联接各家各户。有的房子的屋顶和围墙连成一片,结为一体。不少房子 

的围墙是用棕榈叶编成的。莫突人在海滩上盖房是为了安全,以躲避山区部 

落的进攻。 

     ④西萨摩亚 

     服饰 西萨摩亚人,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穿色彩艳丽的裙子,而且年轻 

人只穿裙子,打赤脚。男子穿裙时要系一条腰带。在岩佐嘉亲著的《萨摩亚 

史》中提到了19世纪末叶玛里埃多亚的民兵的服装“跳着舞的塔乌坡乌(邑 

姬)走在前进队伍的前头。她敞着胸,让打开的罩衫迎风飘舞,下身除了围 

着一条高高地卷起来的印花拉瓦拉瓦之外,没有穿什么东西。丰满的赤褐色 

的肌肤上精心地涂上了一层椰子油,美丽而又妖艳地闪闪发光,”(《萨摩 

亚史》第135—136页)。 

     纹身在西萨摩亚人中十分盛行,当地称纹身为“塔图”。在身上刺“塔 

图”,一是为了表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三 

是可以显示自己勇敢坚强的性格及强健的体魄。“塔图”的花纹丰富多彩, 

多为对称图案。 

     西萨摩亚人的“塔图”分为两大类,一种为永久性的。这种花纹是用锥 


… Page 106…

子、针和小齿刀及染料在身上刺成图案。另一种是临时纹在面部、胸部的, 

这种花纹是画上去的。“塔图”是有讲究的,达官贵人多采用周身“塔图”, 

从脖颈往下直到脚踝。一般人则采用腰部到膝盖的局部“塔图”。女子多不 

纹“塔图”,但酋长或族长的女儿可以例外,他们的“塔图”只在手上或脚 

上,在大腿部刺X形的细纹。女子的刺青称为“玛卢”。岩佐嘉亲在他所著 

的《萨摩亚史》中,在提到塔乌坡乌(邑姬)的既漂亮又轻便的围裙时,也 

提到了“既能免遭妇女们的轻蔑和讥笑,又能满足萨摩亚人虚荣心的大腿的 

培亚 (刺青)……。”(《萨摩亚史》第136—137页)。 

     饮食 饮食极简单,主食是芋头和面包果。还有椰子和香蕉及鱼类。一 

般不讲究烹饪技术,没有锅灶,吃熟食就用火烧热的石头烤食。 

     住宅 住宅是用十几根木柱,支撑着一个椭圆形的屋顶。顶上铺盖椰子 

叶和薄草,既可遮阳又可防雨。房子没有四壁,室内无家具。刮风下雨时, 

挂上草帘遮挡。室内铺一层鹅卵石,石头上铺着蒲席,人们白天席地而坐, 

夜间和衣而卧。这种没有墙壁的房子通风好,适用于当地湿度大,闷热的气 

候特点。 

     ⑤斐济。 

     服饰 斐济人无论男女都穿一种叫“苏卢”的齐膝的裙子,它实际上是 

围在腰间的一块布。1874年斐济沦为英国殖民地。在殖民统治时期,斐济人 

的“苏卢”是用树皮布制成的,这只有酋长才能穿,而一般人的苏卢是用椰 

子叶编成的。在殖民统治期,殖民者常用一块“苏卢布”而强行买得廉价的 

劳动力。 

     饮食 斐济人的食物有芋头、薯蓣、木薯、椰子、面包果等等。其中薯 

蓣是斐济人的一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