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前期生活习俗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拉勒窝内史》中便记载了海岸角的牧师的儿子约瑟夫·伦纳·马克斯韦尔就 

娶了一个英国女子为妻。 


… Page 97…

     ②丧俗。19世纪末20世纪初非洲各民族的丧俗同其婚俗一样保持着传 

统的形式和内容。例如科特里瓦的埃布里埃人、贝宁皮拉人中的敲鼓报丧, 

埃洛瓦人的哭丧,中非、马拉维人为死者净身,中非的俾格米人的停尸哭灵, 

马达加斯加人的“翻尸”,赤道几内亚的芳人长达12个月的悼念活动,伊斯 

兰教非洲人的“送行”,科特迪瓦的塞努福人的“告别”,博次瓦纳人的出 

殡、送葬、加纳人的闹丧,马达加斯加人的宰牛追悼,肯尼亚图尔卡纳的马 

萨伊人的“天葬”,撒哈拉沙漠以南酋长的葬礼等等都保留着传统的习俗。 

     也同婚俗一样,在传统的丧俗中出现了某些新因素。 

     教会反对传统丧俗 随着基督教的传入和发展,在坦桑尼亚出现了教会 

对传统丧俗的冲击。1895年在马吉拉召开了土著基督教会议,会上宣布:“一 

切基督教徒都不准为死者哀悼,因为这是一种异教风俗,这样做的人是有罪 

的,必须被逐出教门。” 

     在塞拉勒窝内,基督教也宣布禁止克里奥尔人的“守丧”和“最后入葬” 

的传统丧俗。 

     新式丧俗 塞拉勒窝内的丧俗在19世纪70年代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丧葬之事由木匠制造棺材而发展到了代办丧事。此时还出现了好几个登出租 

柩车的广告、广告语为“饰有华丽的羽毛”,“式样最为新颖”等,以适合 

死者的身份。 

      (5)文化娱乐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非洲各族人民传统娱乐活动是丰富多彩的。 

     ①埃及的东方舞。源于北非的东方舞以埃及人最为善长而流行于埃及。 

东方舞俗称“肚皮舞”,源于对生育的女神的崇拜和祈祷的舞蹈。此舞发展 

到近代以后更加色彩纷呈。舞蹈的形式也由独舞发展到集体舞和男女混合 

舞,但以独舞为常见。东方舞舞姿的特点主要是舞蹈动作在腰部以下,舞步 

的移动不大,通常是单腿起舞,另一条腿保持全身平衡,双臂向上伸,前臂 

微曲,手指上带几只能撞击出声的金属夹。东方舞的伴奉一般以非洲传统的 

手鼓为主,其节奏明快而强烈,深受埃及人民的喜爱。每逢尼罗河春汛和秋 

收季节,民间都要举行包括舞会在内的庆祝活动。在婚礼和各种喜庆活动中 

也常请东方舞女与乐队助兴。在现代早期,随着与外界交往的加强,东方舞 

已开始传出了非洲,走向世界。 

     ②坦桑尼亚的砍刀舞。居住在维多利亚湖之南的坦桑尼亚民族,以他们 

丰富多彩的部族舞闻名于世。 

     坦桑尼亚的舞蹈是他们生活、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猎手远行时,他 

们跳送行舞;当丰收季节来临时,他们跳丰收舞;祭祖时跳舞;求雨时跳舞; 

参加战斗选指挥员时跳舞。可以说坦桑人的生活中处处有舞,处处离不开舞。 

     坦桑尼亚舞具有浓郁的非洲特点,腰围兽皮,脚系铜铃,伴着激越的鼓 

点、强烈的节奏而剧烈的扭动身躯。显示出人的力量之美。 

     在坦桑尼亚人中,姑娘不会跳舞找不到丈夫,小伙子不会跳舞也难觅美 

丽的妻子。在鲁弗马地区跳舞甚至是一种择配的手段。 

     ③卢旺达人的传统舞蹈。“英多雷”是卢旺达的传统舞蹈。演员头插茅 

草,额头、身上佩戴彩色珠带,两脚系上铃铛,一手拿着长矛,一手拿着盾 

牌或流苏,几十名男演员随着一位长老的哨子声开始起跳,舞蹈动作铿锵有 

力,节奏明快,显示人的勇气和力量。 

     除以上这些民族的舞蹈以外,非洲现代早期的传统舞蹈还有苏丹的希卢 


… Page 98…

克人的布勒舞、布隆迪的传统民族舞等。在多哥和喀麦隆甚至还专有自己传 

统的舞蹈节日。 

     ④乌干达的鼓。乌干达人对鼓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鼓是乌干达崇高 

的象征,是乌干达民族勇敢精神的象征。 

     在乌干达传递消息用鼓,通知事情用鼓,宗教仪式上用鼓,击鼓而舞则 

是他们的爱好甚至习惯。乌干达奏索族的舞蹈最有特色,舞蹈者用红色涂在 

脸上,身上裹着猴子皮,胸前戴着玻璃珠、贝壳和几块小皮子缀起来的装饰, 

左手戴着贝壳手镯,右手和腕上系着牛尾鞭子,脚腕上系着铁铃,右手拿着 

舞蹈手杖,随着鼓点酣然而舞,表现了非洲人民勇敢刚毅,粗犷豪放的精神。 

     ⑤斗羊比赛。斗羊比赛是突尼斯人喜爱的一项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娱乐 

活动,到19世纪末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斗羊赛按羊的体重分为轻量级、重量 

级和超重量级。羊龄为5至12岁,均为公羊。比赛按时间计场次较量出高低, 

获胜者可得奖杯或奖金。 

     ⑥斗骆驼赛。斗骆驼比赛是一些阿拉伯国家沙漠地区人民的一种娱乐活 

动。在突尼斯,斗驼赛是撒哈拉联欢节上最引人入胜的一个节目。斗驼赛一 

般在下午举行,参赛的均是公驼。一般情况下两驼相遇会很快分开,一只躲 

避而去。只有两驼势均力敌时便有好戏可看,两驼大有不胜对方不撒嘴之势。 

但为不使驼受伤,主人便在这之前就把它们分开了。 

     ⑦马术与赛马。摩洛哥人喜欢马术和赛马。每逢节日和国王登基节上都 

有马术表演。全国还有盛大的赛马节。赛马节期间,各地优秀的骑手都会汇 

聚而来,他们中间有白发苍苍的老骑手,也有初出茅庐的小将。5天的节日, 

每天下午都有骑术表演。骑手们都穿着白色的长罩袍,脚蹬皮制民族鞋,肩 

扛旧式大火枪,骑在全副戎装的高头坐骑上,等待着命令。一声令下,骑士 

们10人一组跃马冲杀,霎时尘土飞扬,火枪齐鸣,比赛结束后,骑士们高举 

火枪,齐声欢呼,凯旋而归。 

     ⑧刚果人的娱乐活动。刚果的各种仪式总要伴以舞蹈和音乐。乐器中最 

主要的是鼓,鼓的式样很多。除此以外,每个部族都有各自特殊的乐器。在 

唐加族和伊拉族中,笛子和口哨比较流行,契瓦人弹的是一种附首琴匣的提 

琴。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刚果流行的儿童游戏有打陀螺,“架桥”、“翻绳” 

等等。 

     刚果人爱玩球。在所有的部族中,球类游戏最为普遍。球是男孩子从森 

林中取来的野橡胶做的。洛兹人玩的是一种曲棍球;奔巴人则按自己的方式 

玩足球,球只有高尔夫球那么大。 

     除了玩球,刚果人还玩一种“奇索洛”,被称“非洲棋”。各地玩法不 

一,最基本的玩法就是把小卵石作棋子,沿着地上的四排洞走动,走法有严 

格的规定,目的是把对方的棋子吃光。 

     ⑨罗安达人的娱乐。在罗安达,1889年就组织了非洲音乐协会。19世纪 

末叶又兴起了斗牛,据说第一次斗牛是用从葡萄牙运来的牛举行的。 

     ⑩智慧竞赛。在非洲各民族的竞技活动中,喀麦隆帕胡安青年的智慧竞 

赛也极有特色。青年们常聚集在一起,以飞禽走兽和花鸟鱼虫为题,比谁知 

道的种类最多,最后选出知道最多的人为优胜者。比如甲选说出一鸟名,乙 

紧接着说出另一鸟名,如此循环下去,直至一方说不出为止。赢者再同丙赛, 

以此类推。规则是接得要迅速流利,不许有重名,违者为输。 


… Page 99…

      (11)电影院的出现。20世纪初,非洲人民的娱乐活动还基本上是传统 

的,但也已有了新的、外来文化的影响。1911年在的黎波里出现的两座电影 

院便属这种新的外来文化娱乐活动给予非洲的影响。 

      (6)宗教与禁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督教随着西方殖民者进入非洲而传入并在非洲 

发展起来。 

    ①刚果的教会。刚果的第一个传教会名为利斯文敦内陆传教会。1872年 

在伦敦创立东伦敦国内外传教会的著名牧师享利·格拉顿·吉斯尼于1887 

年秋创立了利文斯敦内陆传教会。1878年,格雷文牧师在帕拉巴拉定居,于 

1879年在邦礼一芒特凯设立传教点,1882年在穆金崩古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