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得。屋内可生火做饭,丈夫轮流到几个妻子房中吃饭。主妇掌管家务,纳
妾要得到主妇的同意;夜间住在那位妻子之处,也由主妇决定。丈夫必须在
深夜进屋,并在黎明前离去。
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中部的马萨伊人,他们居住的是一种蚕茧式房屋。
房子用树枝编织成墙,顶盖茅草树枝,然后把牛粪拌上粘土抹墙。屋顶是椭
圆的半拱形,长约5、6米,宽为4米左右,有1。5米高,出入时需弯腰。整
个房子犹如半个蚕茧,因而称为“蚕茧屋”。屋内分成两个房间,前间用石
块筑成炉灶,并放有石凳、石桌和树枝编成的橱架。后面为卧室,有石砌的
床。中间又用墙隔开,分别为长辈和晚辈睡觉之处。床上铺着骆驼皮,芦苇
席和石枕。用荆棘等树枝将房屋围成圆形院子,院子周围筑这种蚕茧屋。这
种蚕茧屋由妻子们建造,然后让丈夫住在自己的房中。
西非某些民族的住宅 西非的阿德雅一埃维人的小屋呈长方形,四周是
用树条编成的涂着泥土的土墙。屋顶是茅草盖的,呈圆锥形,厨灶在庭院里,
用三块石头砌成。
西非的孔孔巴人住的是圆形小屋,只开着一个非常狭小的圆形出口 (直
径为0。6米,离地面0。5米)。还装有一支向外射的箭,据说可以保护在屋
子里休息的人。
西非的萨里人的屋顶相当宽,直径为3至4米,安装在一个竹做的屋架
上。
西非的汤贝人居住在他们的“城堡”里。这个城堡包括许多圆形小屋和
粮食仓囤。这些小屋由一座墙连接起来,还有一层石块砌成的外墙。汤贝人
的建筑材料是用少量的麦杆和和泥沙搅拌而成的。
塞拉勒窝内 19世纪末叶开始,塞拉勒窝内城市的建设有了很大的变
化,出现了西式的住宅。而在内地,商人们建造和布置了克里奥尔式样的住
房。这些新式的住房遭到了一些酋长的反对。例如在洛科港,在克里奥尔人
… Page 93…
居住的地方,这种住房式样遭到禁止。另有些酋长则接受并采纳了这样的新
形式。例如滑铁卢村的总管威廉·巴奇在1879年旅行经过门迪族地区时,曾
经住宿在上崩佩地区一位酋长的家里。酋长卧室里有四根柱子的床,有梳妆
台和镜子。无疑这位酋长的住宅是新式的住宅。在太亚马,他又看到了一位
克里奥尔的木匠正在为一个酋长造一所两层的楼屋。当然这位酋长也属后一
类接受新式住房式样的人物。
另外,在英国人的一些贸易站,还出现了西欧式样的房屋建筑。例如罗
效巴的一个贸易站的房子就完全是按照瑞士农家的房屋形式建造的。
④交通与通讯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非洲,变化最大的要数交通运
输和通讯方面。种种新习俗的出现,最能显示出欧洲现代文明对非洲的影响。
下面列举几个国家在交通通讯方面的习俗变化,便可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刚果 19世纪末开始修建铁路,例如1898年从马塔建到奥波德维尔的
铁路开始运营,全长390公里。1903年至1906年,建成了斯坦利瀑布铁路,
1906年至1910年又建成了金杜至孔戈的铁路。
随着铁路的修建,开始架设电报和电话线路,例如博马至坦噶尼喀的线
路,及到科基拉特维尔的线路都是在19世纪90年代末架设的。
乌干达 乌干达19世纪70年代以前,从维多利亚湖至海岸的唯一运输
方式是人力扛挑,而湖上则使用独木舟。
1896年乌干达开始动工修铁路。1901年铁路通车,1910年从维多利亚
湖的金贾向北至卡金杜的铁路开始铺轨,1912年通车。1913年东方省的铁路
修到了纳马萨加利。为了修铁路,在沼泽地上还架起了桥梁。
修铁路的同时,乌干达还建筑公路。1909年乌干达有了公路,到 1910
年,各种汽车开始在坎帕拉及周围成了运输系统中的组成部分。
通讯事业也得到了发展。1900年4月,电报线已架到了坎帕拉。
1901年10月,乌干达参加了国际邮政联盟,坎帕拉建起了一个邮局。
还是在1895年时,乌干达已出现了第一批用打印机印的邮票。邮票的价值从
10至50个玛瑙贝壳(当时乌干达的货币)不等。1895年3月20日开始有了
递送邮件的信使。1896年在坎帕拉和靠近海岸的几个驿站之间都建立了邮政
业务。新出的小型手工印刷的邮票已不再用贝壳而是用卢比和安那作价格单
位了。
1898年,在英国印制了成套的乌干达保护国的邮票。这些邮票继续使用
到1903年,后改用加印“乌干达”字样的东非保护国的邮票。
毛里求斯 1883年6月27日,东方电话公司得到了在路易港竖立电话
线杆和架设电话线之权,1883年10日开始使用电话。
1884年,剧院开始使用电灯。1890年,路易港汽油灯代替了煤气灯。
1893年11月2日,毛里求斯发出第一封海底电报,1894年3月1日,
第一次接到路透社由海底电报发来的每日电讯。
1895年首都开始建立排水设施。
1903年12月23日有了第一辆大型汽车。
塞拉勒窝内 1862年,法国人接通了圣路易到果利的电报,1885年又延
伸到内里费岛,从而和通到欧洲的海底电报连接了起来。
尼日利亚 19世纪末叶,尼日利亚的交通运输工具虽然仍是独木船,但
交通设施正在迅速地改变。
1896年拉格斯到伊巴丹的铁路开工,1900年通车。同年还开凿了贯穿拉
… Page 94…
格斯的运河,这便是便于独木舟航行的麦格雷运河。
1898年,拉格斯街道初次有了电灯。
1900年在拉格斯和伊多岛之间架起了长达970吨的丹顿大桥。
1902年首都迁到尊格鲁,并修建了一条轻便铁路,使这个城市与卡杜河
通航的终点巴里朱科连接起来。
1907年开始修建使远洋海轮能驶进拉格斯港口的巨大工程。
1908年从尼日尔河上的巴罗至卡诺,全长350公里的铁路开始动工,并
于1911年完成通车。同时修筑了一条从扎里亚到包奇高原的轻便铁路。
到20世纪初,重要的中心城市之间都架设了电报线路。
多哥 在德国统治多哥以前,河道与泻湖的运输是用独木舟,而陆上小
路的运输则全靠人的头顶来完成。比头顶先进的是人力拉车。
1903年在洛美修建了金属造的码头。
1905年7月洛美至阿内乔的第一条铁路通车。1907年洛美到阿果梅·梅
利梅铁路通车。以后又相继修筑了帕利梅至阿塔帕梅的铁路,帕利梅经巴托
到达霍城的铁路。
修铁路的同时修建公路,1913年多哥可通车的公路有1215公里。其中
一类是全年可通车的红土公路,另一类是旱季才可通车的夯过的粘土公路。
1896年多哥和达荷美之间的电网连通。
1913年,德国的海底电线把洛美同蒙罗维亚 (利比里亚)联系起来。
20世纪初,在许多地方如洛美、策维埃、阿格柏路韦、努瓦查、阿塔克
帕梅、索科德、阿内乔、托克普利等许多地方都建立了邮政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不久,在卡米纳建立了第一座无线电台,可以同柏林
和南大西洋的巡逻舰只直接通讯。
塞拉勒窝内 在塞拉勒窝内,1878年便出现了包租的轮船。船只把货物
和乘客运送到欧洲,收费要比那些垄断性质的邮船为低。这项事业后来发展
为定期的班次,并有了自己的轮船,每三个星期停靠一次,往来于弗里敦和
达喀尔及马赛之间。
安哥拉 19世纪末叶以前,安哥拉几乎没有公路,从内地到海岸的运输
全靠高代价的脚夫或布尔人的牛车运输。
1886年开始铺设从罗安达到安巴卡的铁路。1919年这条铁路线又修到了
达马兰热。
1903年开始,英国的南非公司投资修建本格拉铁路,直到1928年这条
铁路才抵达比属刚果边境。1904年开始动工修建木萨米迪什通往高原城市萨
达班代拉铁路,但直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