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明治9、10年间曾实行如下的办法:村中的邻居按户分成组,也叫“同行”。
治理葬事以“同行”为单位共同帮助。治丧的主事人(代理主人治理丧事的
人),有时由区长担任,有时由邻里共同担任,但多是“同行”内部的人担
任。在治丧的过程中,死者的家属除给死者擦身以外,其他事务一概不过问,
统由主事人指挥同行内部的人各负其责,包括供饭食及处理一切善后工作都
是如此。同行内部的挖墓穴者,还要负责抬棺材和焚化工作。到了昭和年代,
棺材由市上购买,同行就只负责做各种纸花,绢花。馈赠奠仪,同行内部规
定送一升米,特殊情况下,也有送2至5升的。同行内部死了孩子时,由发
起人向每户征大米3合5勺,表示就只死这一个孩子。
服丧期之礼,举行各种追悼仪式,是丧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1870年,
明治政府太政官公布《服忌令》,规定父母死后忌日50天,服丧13个月;
丈夫忌13天,服丧13个月,妻嫡忌20天,服丧3个月。
⑤文化娱乐。柔道柔道是日本历史悠久的民间二人徒手较量的一项体育
活动。在16世纪上半期形成体系,后逐步分成了许多流派。明治维新以后,
日本曾一度“崇洋媚外”,作为固有的体育项目的柔道也就无人问津了。后
来到1877年,嘉纳治五郎将柔术作为锻炼身心之术加以潜心研究。1882年,
他创立了讲道馆。柔道馆创立之初,学者寥寥无几,只有10来个人。到1883
年以后才逐渐有一些学校、如海军兵学校、东京大学、庆应义塾等学校将柔
道列为体育运动的内容。1898年,日本举行了第一次柔道比赛。由第一高等
学校与第二高等学校对抗。这以后柔道呼声高起,才有了较大的发展。嘉纳
治五郎在1911年任日本体协第一任会长,并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嘉纳治五郎(1860—1938年)曾在东京下谷的永昌寺设柔道“讲道馆”,
广采博收日本柔术各名流派之长,在传统柔道的攻击和防御的技艺中又增加
了锻炼身体、修养精神的心技术之宗旨。柔道出现了新局面,迅速在全国传
… Page 72…
播开来。
相扑运动 相扑是日本的一项角力运动。这一运动开始于室町幕府时
期。在16世纪时,由于织田信长的推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明治维新时
期,相继出现了梅谷、常陆山、太刀山、枥木山等著名的相扑力士,使相朴
技艺日臻成熟。成为深受日本人民崇尚与喜爱的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职业性
竞技运动。
剑道 剑道又称“剑术”、“剑法”、“击剑”、“击刀”。在江户时
代剑术发展到盛期。明治维新废除了武士制度,禁止带刀,从而使剑道一度
濒临灭亡。但到了明治末年,由于日本的军国主义化,剑道又以振兴国民精
神而兴起。“大日本武德会”这一组织吹捧军国主义并与“武士道精神”一
起被利用于对外侵略战争之中。
首次参加奥运田赛 1912年2月6日,日本第一次派田径运动员参加在
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五届奥运会。当时参赛的只有2名选手,岛弥彦和金栗
三四。
艺妓 艺妓是日本特有的以招待顾客为主要职业的妇女。艺妓已有300
多年的历史。
艺妓与妓女不同,艺妓以自己的艺术为职业,不出卖肉体。过去日本为
了提高艺妓的艺术水平和质量,曾表彰过艺术上有造诣的艺妓,赋予她们“无
形文化财富”的荣誉。也有极少数艺妓由于商人、武士请到住宅去表演而沦
为私娼。她们被称为“街道艺妓”。1873年以后,花柳界势头增大,政界、
财界利用艺妓扩大自己的影响,艺妓接触的人多而广。政客们喜欢在料亭谈
论政治,可摆脱报界纠缠,因而被称为“料亭政治”。但随着高级料亭的不
断增多,艺妓的人数却未能增加,而是趋于减少之势。
滑雪之始 日本的滑雪运动起步较晚,有组织的第一次滑雪比赛是在
1910年12月17日。
⑥宗教与禁忌。1889年,日本政府宣布信仰自由,因而在明治维新以后,
日本不但有自己的神道教;6世纪时已传入日本的佛教;基督教也不断发展
起来,教堂在各地接连建立,基督教的节日也开始在日本流行。
日本人忌讳“4”字,因为“4”与“死”的音相同。
日本人忌讳“9”字,因为在日语里,“9”的发音与“苦”相同。因而
他们认为“9”会给人带来灾难。而且他们在做新年食品时,决不会在2月
29日做年糕。
日本人的婚礼服忌穿紫色,因为紫色最容易褪色。
在日本的丧葬礼仪中,忌讳使用“再三再四”、“一个接一个”、“不
久”、“又”等字眼。
日本的“梳子”二子的发音同“苦死”相同,因而梳子在日本极受冷遇,
决不可把梳子作礼物送人。
3。东南亚的习俗
东南亚现代早期的习俗,多为传统习俗。在新产生的习俗中,也多是在
争取民族独立中出现的一些政治性的习俗,也有一些民间习俗。
(1)新旧习俗的变更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东南亚新旧习俗的变更,主要表现为新习俗的
… Page 73…
出现。
①尼泊尔的廓尔喀士兵。18—19世纪中叶,在尼泊尔曾兴起过一个强大
的以廓尔喀城为中心的廓尔喀王国。19世纪后半期,尼泊尔为英国所控制,
并取得了在廓尔喀招募士兵的特权。由于廓尔喀士兵挠勇善战又最守纪律,
所以英国的招募工作从开始就没有中断过。这些士兵的民族成份复杂,主要
来自尼泊尔中部的古隆、马嘉、拉伊、林布、逊瓦尔等民族。第一次世界大
战期间,英国招募了5万廓尔喀士兵,组成20个营、派到法国、埃及充当炮
灰。
②菲律宾独立节。1896年,菲律宾民族英雄波尼法秀发动了著名的“卡
蒂普南”武装起义,推翻了西班牙333年的殖民统治。1898年6月12日起
义军宣布菲律宾独立,建立了菲律宾第一共和国。同年美国武装干涉并于
1901年占领菲律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才承认菲律宾独立,定7月4日
为独立日。直到1962年,菲律宾政府又将独立日改回6月12日。
③菲律宾独立教 1902年,菲律宾天主教徒创立了一个新的天主教派,
因为它主张民族独立,被称为“菲律宾独立教”。该教的领导是阿格利拜,
因此也称“阿格利拜教”。
④沙捞越的巴兰水节 沙捞越的巴兰水节开始于1898年。在这以前,住
在巴兰地区的人因争夺土地及经济方面的原因,加上当地猎取人头的习俗,
械斗之事常有发生,也因此结下了冤仇,厮杀不断。为了平息冲突和消除仇
恨,英国殖民当局把各族长召集在一起,进行调解,各族长也愿意友好相处,
于是签定了友好条约。为了庆祝这件事,以表达人民的心情和愿望,在各族
长的率领下,各族人民同时来到巴兰河畔的马鲁迪城联欢,并在河上组织了
划船比赛,直到晚上,大家围着篝火跳起了欢乐的舞蹈。巴兰水节就这样诞
生了,并且每两年举行一次。
⑤印尼的民族节。印度尼西亚的民族节在5月20日,该节日来源于“至
善社”。20世纪初,印度尼西亚的知识分子开展了启蒙运动,宣传教育救国,
要求向西方学习,复兴本民族的文化和发展科学。爪哇退休的一位医生则是
启蒙运动的积极宣传者。他的举动得到了雅加达医学院学生们的支持,旨在
宣传教育、科学救国和进行文化启蒙运动的“至善社”就在这样的形势下产
生了。
因“至善社”是印度尼西亚第一个有领导有组织、有纲领的政党,它的
成立意味着印度尼西亚民族意识的觉醒,是印度尼西亚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的
一个重要标志,人们便把“至善社”成立的日期作为“民族节”加以纪念。
⑥柬埔寨登笃节。登笃节是柬埔寨国王的祝寿节,它开始于西索瓦王朝
(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