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科学史(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学说修改成为接近唯名论的一种学说,但是他的唯名论不象洛色林的那样
始终一致。在阿伯拉尔的哲学中,三位一体的教义成了一神的三个方面的观
念。阿伯拉尔已经有摆脱中世纪思想习以为常的教条框框的征象。他说了一
些富有意义的话,如“怀疑是研究的道路”,“研究才能达到真理”,“要
信仰须先了解”,这些话很可以拿来和教父哲学家德尔图良(Terttillian)
的“正因其荒谬而信仰”(credo quia impossibile),及安瑟伦的“为
求知而信仰”(credo ut intelligam)相比较。阿伯拉尔受到圣伯纳德
(Saint Bernard)的谴责,后者极端仇视世俗的智慧,且尽力培养教会对
于异端的疑忌。但有一个时期,思辨的精神也消耗尽净了,从十二世纪中叶,
逻辑与哲学辩论开始沉寂,一直沉寂了五十年,现在人们又对古典文献发生
了暂时的兴趣,这种兴趣是以萨利斯伯里的约翰(John of Salisbury)及
设在沙特尔(Chartres)的他的学校为中心的。

中世纪人的哲学讨论,至今仍然使某些现代的形而上学家感到浓厚的兴
趣;他们对于物质宇宙的一般观念,在我们看来,实在奇怪、不实在而且混
乱。大体说来,他们对于自然事件、道德真理和精神经验是不加分别的。终
极的实在无疑地包含着这三方面,81 但历史告诉我们,无论如何,自然事件
应当单独加以观察,如果我们要想更加认识它们相互间的关系的话。

中世纪的心理迷恋于假想的大小两种宇宙的类比,一方面是神性,即天
文学上的宇宙结构,另一方面是人体,即解剖学、生理学与心理学上的人身
结构。他们通常以为有一个活的灵魂,即“奴斯”(vovs)或新柏拉图主义
的世界精神,贯注在并维系着整个宇宙,这个灵魂又为神所渗透与控制。因
此,原始的物质,即死与分解的元素,也在神控制之下。


大宇宙和小宇宙的观念是在柏拉图的《蒂迈欧篇》中提出的,还可上溯
到阿尔克莽与毕达哥拉斯派,但是有些中世纪的著作家归之于赫米斯
(Hermes)。这是一位很可怀疑的亚历山大里亚人物。许多炼金术的著作里
提到他,也许他就是古埃及神梼特。这个理论还以简单的形式出现在寒维尔
的伊西多尔与炼金家“杰伯尔”的书中。后来更由土尔的伯纳德·西尔维斯
特里(Bernard Svlves… tris of Tours,约1150 年〕与宾根(Bingen)的
修道院院长希德加尔(Hildegard,约1170 年)①加以发展。在中世纪的艺术
品中经常可以看见这个观念的寓言式的表现。

在仅仅描绘大宇宙的其他作品中,我们可以看见如下的画面。地球是中
央的球体,其中的四元素原来本是谐和而有秩序的,自亚当堕落以后便凌乱
了。地球周围有充满空气、以太和火的几层同心圈,这些圈里有恒星、太阳
与行星,被四种天风扶持着运行,这四种天风又与地上的四种元素和人身中
的四种体液有关,天堂是火层以外最高的苍穹,地狱在我们脚下的地球之内。

大宇宙和小宇宙基本上相似的概念,流行于整个中世纪。经过文艺复兴

而仍存在,及至现代还出现在文学里。宇宙是由同心的球或圈层构成的观念,

在中世纪已发展成古典的了;在但丁的幻像里达到了它的顶点。哥白尼摧毁

了它的理性基础,但没有铲除民间的传说。就在现今,我们还可以在各阶级

的愚昧民众中流行的某些历书的封面上,看见从古代世界和中世纪这些混乱

的想象中得来的图画。

在犹太神智学,即所谓卡已拉(Caballa)的学说里,也可以找82 到大

致相同的观念,这个学说自称发扬了上帝启示亚当的秘传真理,并且靠了传

说传给后代,以后对基督教也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对中世纪的庞杂繁复的占星术、炼金术、巫术与神智学大
杂脍,连十分之一也无法叙述;这些不但使我们难于理解,甚且使我们不能
卒读。这些观念本质上是中世纪心理的特点,有了这些观念,他们才感觉安
适。但是我们不要忘记,科学思想在当时既很少见,而且同一般人的心理也
格格不入。几棵疏落的科学树苗,必须在始终阻遏生机的旷野密菁中生长,
而不是象有些科学历史家所想象的那样在开阔而有益干康健的愚昧草原中生
长。一块农地如果几年不加耕种,即仍成为草莽,在思想的园地里也不乏同
样的危险情况。费了科学家三百年的劳动,才得清除草秽,成为熟土:但毁
灭很小一部分人口,便足以毁灭科学的知识,使我们回到差不多普遍信仰巫
术、妖术和占星术的局面中去。

十三世纪

黑暗时期的学术任务是把濒于灭绝的古代学术尽可能地挽救出来,以后
几个世纪的任务则是熟习与吸收所重新发现的学术。中世纪初期在学术方面
的主要成就,是把拉丁纲要的作者所保存下来的残存古代古典知识与早期教
父们依照新柏拉图主义诠释的基督教信仰融合为一。我们可以看到,自九世
纪以来,这个过程就在进行,可以说从那时起,中世纪的建设时期就开始了。

到十二世纪时,从过去得来的双重遗产已经由中世纪的思想界加以考
察、清理、吸收与改造了。此后哲学性的神学工作就暂时停顿下来,可是这

① 
Studiesthe History and Method of Science; ed;by Charles Singer,Oxford.1917,“St Hildegard”,p。 1。 


个时期里,把古典书籍当做文学来欣赏的现象却达到了极点。比较高深的亚
里斯多德著作,没有一部是完整的,因此没有一部科学书籍落到当时学者手
中,来打扰他们偏重于文学的观点;这些学者所以留心典籍,本来只是一种
治学的别径,或者只是为了更便于了解圣经的语言和神父的著作。虽然亚里
斯多德的著作,经过各家注释未尝没有间接的影响,但当时流行的神学态度
仍然是柏拉图派或新柏拉图与奥古斯丁派的态度,是唯心主义的和神秘的,
而不是理性的和哲学的。

但在十三世纪时,人们的观点就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这与当时随着
托钵僧的出现而产生的人道运动是同时发生的,而且或许还是有关联的。为
了满足人们追求世俗知识的不断增长的要求,希腊书籍翻译成拉丁语,起初
是从阿拉伯语转译,后来直接由希腊语译出。全部情况至今还没有完全弄清
楚,因为我们对于阿拉伯科学文献——即使是现存的那一部分科学文献——
的知识还是很片段的,要正确地指出什么是阿拉伯人增加到希腊科学上去
的,还不可能。

由阿拉伯语到拉丁语的翻译工作,在西班牙最是活跃。这里自1125 至
1280 年有一系列的翻译家针对许多题目孜孜不倦地工作着。“由于他们的工
作,我们才得到亚里靳多德、托勒密、欧几里得和希腊医学家阿维森纳与阿
维罗伊以及阿拉伯天文学家与数学家的著作,还有一大堆占星术书籍,显然
还有不少的炼金术的书籍。”①。。 

在重要性上次于西班牙的是意大利南部与西西里。在这些地方,有不少
著作从阿拉伯语和希腊语翻译过来,这是因为这些地方与君士坦丁堡有外交
和商务的关系,而且居住有一些阿拉伯人和希腊人的缘故。从这个来源得到
了一些医学书籍,一本地理著作与地图以及托勒密的《光学》。亚里斯多德
的《动物学》、《形而上学》与《物理学》及1200 年以后在西方出现的许多
次要书籍,其来原则属于许多散居各处的或不知名的译者。

那时科学文献的通用语言是阿拉伯语,从阿拉伯语译出的书籍,即使作
者是希腊人,也见重于当时。当时,说阿拉伯话的民族以及杂居其间的犹太
人对于科学感到真正的兴趣,中世纪欧洲正是由于同伊斯兰教国家接触,才
从早期的观点过被到一个比较富于理性主义的心理习惯。

最大的变化是在重新发现亚里斯多德著作的时候发生的。1200 至1225

年间,亚里斯多德的全集被发现了,并且翻译成拉丁语;与其他希腊著作一

样,起先是从阿拉伯语译出,后来才直接由希腊语译出。在后一翻译工作中,

最出色的一个学者是格罗塞特(Robert Grosseteste)。他是牛津的校长,

林肯区的主教,著有讨论彗星与其成因的论文。他邀请希腊人到英国来,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