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帕奥禅师佛学问答整理(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其它更高的无色界定,可以用同样的方式来理解它们的空。当比丘修行观禅时,他的想是空去常、乐和
我的。当比丘证悟涅槃时,他就见到了真正的空,因为涅槃空去名与色,空去常与我,空去贪、瞋与痴。
问1…2:在《如实知见》一书中(第170页)禅师曾提到:「舍利弗与目犍连尊者的阿罗汉道与上首弟子的
觉智相应,而婆酰的阿罗汉道只与大弟子的觉智相应;上首弟子的觉智高过大弟子的觉智。」除了积聚波
罗蜜所需时间的长短之外,还有其他因素造成他们之间的差异吗?为何同样是阿罗汉却有如此的差距?
答1…2:就证悟阿罗汉果这个方面来说,他们都是相同的。然而,正如佛陀在《中部个别经》中所说的:舍利弗尊者具有高超的智慧、广大的智慧、可喜的智慧、快速的智
慧、敏锐的智慧和通达的智慧。他能够用数千种方式来理解和解说佛陀所开示的一首简短偈颂。他能够详
尽地了解每一种名法及每一种色法。他甚至能计算同一时刻降落在整个印度的雨滴数目。就智慧而论,在
佛陀的弟子当中,没有人比得上舍利弗尊者。
至于目犍连尊者,他在佛陀的弟子当中神通第一。婆酰则是最快证悟阿罗汉果的人。佛陀也是阿
罗汉,但是他能以他的一切知智来了知所有他想知道的事情;一切知智是只有佛陀才
具备的智慧。
问1…3:一般认为人死后还有一个灵魂,是永恒不死的,这是常见。佛陀要我们舍离常见和断见,采取中道
。如何才能采取中道呢?而我们承认人如果没有解脱的话,还要继续在六道中轮回,就表示还有一个灵魂
的自我,这不就是常见吗?
在汉译的《杂阿含经》里谈到八圣道分可依世间与出世间的内容加以说明。可否请禅师略为解释
?其凡圣之间的效益又如何呢?
答1…3:中道就是八圣道分。世间的八圣道分包含在证悟圣道之前的戒、定、慧三学里;而出世间的八圣道
分就是四种圣道。
在世间的八圣道分当中,正语、正业和正命属于戒学。正精进、正念和正定属于定学,所以当你
修行止禅时,就是在培育这三项圣道分。正见和正思惟属于慧学。
八圣道分的第一项就是正见。什么是正见呢?正见就是正确地了解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什么是苦谛呢?五取蕴就是苦谛。当你修行色业处与名业处时,就能够以观智来见到你和其他一切众生都
只是由名色或只是由五蕴所构成的,根本没有所谓的「我」存在。在这个阶段,你了解到什么是苦谛,并
且能以这种正见来暂时去除身见(萨迦耶见)。
观照名色之后,你可以进一步修行缘起,缘起就是集谛。你能够见到一组过去因造成一组现在果
。过去因只是名色而已,现在果也只是名色而已,因此,只是名色造成名色而已。当过去的因在生灭时,
它们不会想着:「藉着我们的生起,让某某果报生起吧。」现在的果也不会想着:「假使某某因生起的话
,我们就要生起。」因果只是依据固定的自然法则而生灭,因不需要作任何努力来使果生起;当因发生之
后,果也不需要作任何努力就能够生起。当因缘条件成熟时,由于因的发生,就造成果的生起。因是无常
、苦、无我的;果也是无常、苦、无我的。过去没有我,现在也没有我。所以无我的法则与生死轮回两者
之间并没有冲突。
当你修行缘起时,必须观照到从过去到未来的名色相续流。若你能如此正确地修行,就是暂时去
除了断见。你必须修行到能够照见所有的名色当下生起,当下就灭尽。若你能如此正
确地修行,就是暂时去除了常见。你必须能够照见所有的名色法都是由它们自己的因
缘所造成的。若你能如此正确地修行,就是暂时去除了无因见。你必须能够照见诸因
缘产生它们各自的果报。若你能如此正确地修行,就是暂时去除了无作用见。因此,
这种缘起的正见不但能去除我们对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疑惑,而且能去除种种邪见。
然后,你就能进一步修行真正的观禅,照见名色及它们的因缘为无常、苦、无我。如此修行时,
你能够暂时去除烦恼,这是世间的灭谛。与观禅心同时生起的心所当中,智慧心所就是正见;寻心所就是
正思惟;精进心所就是正精进;念心所就是正念;一境性心所就是正定。再者,在禅修时你必须持戒清净
,所以你也具备正语、正业与正命。这些是世间的道谛。
当你修行到生灭随观智时,就能够见到未来证悟阿罗汉果及般涅槃的情形。例如:你也许会见到
下一世你将在二十岁时证悟阿罗汉果,在六十岁时证入般涅槃。如此,你就能见到在你二十岁证悟阿罗汉
果时,所有的烦恼全部灭尽,并且能见到在你六十岁证入般涅槃时,所有的名色也都灭尽。这种灭尽也是
世俗的灭谛。
当你证悟了以涅槃为对象的道智时,所有八圣道分都存在道心之中:领悟涅槃是正见;将心投入
涅槃是正思惟;忆念涅槃是正念;努力领悟涅槃是正精进;一心专注于涅槃是正定;正语、正业、正命这
三项圣道分则执行持戒的作用,圣者即使在梦中也不会违犯五戒之中的任何一戒,这些是出世间的八圣道
分。证悟须陀洹道之后,最多再经过七番生死就能证得最后的解脱,这是出世间八圣道分的效益;而世间
八圣道分的效益就是能导向证悟出世间的八圣道分。
问1…4:一般人烧银纸给亡者,这是不是属于迷信呢?
答1…4:南传佛教没有这样的习俗。然而,我们可以用亡者的名义来做善事,例如布施等,将功德回向给亡
者。如果亡者投生作能够分享别人功德的那一类饿鬼,知道有人回向功德给他,而且能生起随喜功德的心
,则他就能得到那项功德的利益,而得以转生到善道。可是,如果亡者投生作其他类饿鬼、或投生到地狱
道、畜生道、人道、阿修罗道等处,则无法分享别人回向给他的功德。
问1…5:乐于独处者可能会被认为不合群,如此,独处与合群应当如何兼顾呢?
答1…5:群体生活对禅修不但没有帮助,而且是修行禅定与观智的一大障碍。在证悟任何道果之前,你应当
独处,努力修行,千万不要纠缠在群体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会看到你好的一面,认为你是真正遵循佛陀教
导而生活、努力修行佛法的比丘或比丘尼;另外有些人则可能会误解你是个不合群的人。至于别人如何看
待你,这是你无法作主的事情,因为你不可能使一切人都认为你是个好人;更何况别人的看法对你并不重
要,你不会因为别人对你的看法而证悟成圣人或堕入地狱。如果你想要在人群中交际往来,最好是先证悟
阿罗汉果之后再作此打算;若无法证悟阿罗汉果,至少也应先证悟须陀洹道果。然而,如果你不了解如何
修行才能证悟道果,那么,你应当跟随贤能的导师学习,在他的指导下修行,一直到证悟道果。
问1…6:依《大空经》中的开示,比丘应当远离群聚,寂静独处,比较容易成就道业。那么,大众共修是否
就不容易得力?又,比丘尼是否适合离群独处自修呢?
答1…6:有三种独住,即:身独住、心独住与寂静独住
)。
如果你舍离世俗生活,居住在隐居的处所,你就是做到了身独住;但是,若你的心仍然贪着于世
俗生活及感官享受,那就不是真正的独住,因为你不具备心独住,你的身独住只是徒具形式而已。相反地
,如果你生活在人群之中,而能不贪着于你的亲友群体及感官享受,你就是独住,就好像佛陀叙述他自己
的情况一样。然而,如果你的心不够坚定,仍然会受到别人及感官对象所影响,那么你最好身心都独住。
在这里,我要举个例子来说明,以便你能有更清楚的了解。在《吉祥经 》中,佛
陀劝告我们要与智者交往,而远离愚者。然而,「与智者交往」这句话所指的并不只是接近智者而且与他
朝夕相处而已,它还表示必须从智者那里学习与获取智慧。「远离愚者」这句话并非指一定不能和愚痴的
人在一起,若是为了劝告他、引导他走上正途,还是可以与愚者相处,这么做并不违背《吉祥经》中的教
导。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佛陀逗留在优楼频螺园,和一群持有邪见的拜火教外道相处
,以便帮助他们放弃邪道。同样地,你还是能够在与别人共处的同时,也保持独住的状态。因此,共修并
不违背独住的原则,只有在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