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年的租金最为昂贵(20%),以至于仅仅通过运输这一项,物价就增加了
1/4。
如果说水路和陆路的运输系统就是这样部分由官府控制而部分掌握在私
人手中的话,那么驿传则是完全由国家控制的。早在与辽和北宋作战时期
(1124 年),金的驿传系统就已建立。每隔 50 里置一驿,那里的马匹随时
等候着特派的驿使。在 1206 年战役期间,又建立了限时专递的制度,据说它
是非常迅速的,驿使能够日行 300 里。马匹是从百姓中强行征调来的——这
很像人们熟知的元代驿传系统。在金朝,也像在元朝一样存在着对驿传的滥
用,这指的是将国家的驿传用于谋私。
交通运输网络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向金与宋、高丽和西夏的边境榷场输
入和输出货物。对外贸易是金朝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收入甚至超过了
从宋朝所获的岁币。宋金之间的边界并不像将中国划成两部分的长城那样构
成了一道“铁幕”,因此,这里所谓的对外贸易,其实就是以前在同一国家
的不同地区之间的国内贸易。尽管自从作为缓冲的齐国(它也正因此而获利)
建立以后,宋金之间的贸易就有了小规模的发展,但两国间正规化的商业往
来是从 1142 年和约之后才开始的,和约的必然结果之一是双方都同意各在沿
边地区设置榷场。宋朝的主要中心是安徽东北部的县城盱眙,流过开封城的
汴河就在那里与淮水交汇。而金朝的中心是泗州。除此之外,被官方所准许
设置的榷场,在宋朝一方共有 9 个以上,金朝一方则有 11 个,其中在山东的
一个,多半是专为海上贸易而设的。宋金之间贸易仅仅是在 1161—1165 年海
陵王发动侵宋战争期间,以及 1206—1208 年宋朝发起北伐战争期间才被中
断,此后便时有时无地维持着,直到 1217—1218 年战争爆发和金朝灭亡才告
结束。
对宋金两国来说,对外贸易都属于国家垄断的一种。双方都禁止进行非
官方的交易,宋朝的商品在金的榷场上必须按照金朝政府规定的固定价格出
售。宋朝的批发商不得进入金的领土,只有携带的资金或商品的价值在 100
贯钱及其以下的小商人才能进入。他们进入金境必须得到允许,在离开金国
时还必须持有已向政府纳过税的销售证明。宋朝向商品收取 20%的商税,另
有 2%以上要交给官方的经纪人,0.4%作为给脚夫的运价。金朝一方的费用
高达 30%。除此之外,每个宋商还必须为得到食宿的供给而出 3 贯钱。这些
安排对于两国都是相当可观的一笔收入,但为了千方百计地规避如此繁琐的
合法程序,走私也就不断出现了。
另一个引起不满的因素是榷场场官的受贿行为。大定年间(1161—1189
年)泗州榷场岁收入是 53467 贯,到 1196 年增至 107393 贯,与前者相比已
经加倍。金朝还有规定限额或者说制定目标的制度,旨在为货物规定出一个
必须达到的成交数额。最大宗的输入商品是茶,看起来金朝的每个人,包括
农民,都要喝茶,而一旦贸易因某种原因受到干扰,茶当然就变得紧缺。金
朝曾在河南试种茶树但遭到了失败,以至于金只能依靠从宋进口。①
大定年间泗州榷场每年平均的进口货物,读起来就像一个食品杂货铺列
① '243'加藤繁论证了宋金间贸易的经济作用,见《中国经济史考证》,第 2 卷,第 247—304 页。
出的清单:新茶 1000 胯、荔枝和龙眼各 500 斤、金桔 6000 斤、橄榄 500 斤、
芭蕉干 300 箱、苏木 1000 斤(用作染料),产自浙江的温柑 7000 箱、桔子
8000 箱、沙糖 300 斤、生姜 600 斤、栀子籽 90 称(亦作染料),还有未规
定数量的其他货物如犀象丹砂之属②。虽然宋朝禁止向金输出大米和铜钱,但
是看来大米与家畜都能被越境输入到金。金朝也禁止输出货币、谷物、铁制
兵器和甲胄。从金输出的货物包括东北产的北方珍珠,人参等药材,纺织品,
还有——如果能够出口的话——马匹,虽然从理论上说马匹的出口是被禁止
的。金朝另一种出口商品肯定是古董,因为 1157 年金曾发出过禁止古董出口
的诏令。从被卖到宋朝的古董可见,这是宋朝知识阶层对于艺术品的收藏日
益流行的结果。如果将所有的项目包括非法边境贸易都算在一起的话,很难
说金在对与宋贸易中是出超还是入超。
金与西夏的边境上存在着类似的榷场。西夏主要从金购买纺织品和丝
绸,向金输出马匹和来自内亚的玉。官办榷场建立于 1114 年,是两国交换条
件的一个内容。金与高丽、与蒙古之间也有一些贸易往来,但有关与这两国
的贸易关系,我们却知之不多。
货币
金朝的币制可以为格雷欣的法则(译者注:指在同时流通两种货币时,
实际价值高的货币必然被实际价值低的劣币挤出市场)作一个很好的例证。
金朝货币在纸币的发展史上扮演的是很重要的角色,金朝几次企图使纸币成
为流通货币,但结果却加速了通货膨胀。金朝货币的基本问题是铜的短缺,
铜是由国家垄断的,铜器铸造与交易都由国家控制。当铜缺少时,国家也允
许私人冶炼和铸造,但要由官府来规定销售价格。金朝开国初期曾使用辽和
宋的铜币,后来也用齐的铜币。直到 1157 年的海陵王时期,金才造出了第一
批铜币。在世宗统治的那些和平年代,经济越发展,就越感到铜币短缺问题
的尖锐。尽管惩罚措施严酷,人们还是开始制造假币,但是这些假币质量差
于政府发行的铜币。为了解决紧缺问题,国家开始发行铁币,但这些铁币到
1193 年便退出了流通,因为它实在太不合用。国家铸造铁币的一个目的,是
为了阻止铜币流入宋地,所以这种铁币主要流通在南方各省。问题在于必须
要有足够的铜币来作为法定货币,以供全国的税收和私人贸易之用。人们经
常抱怨没有足够的流通铜币,这里的主要原因是铜币都被私人储藏起来。我
们知道 1178 年进入流通的货币总数是 6000 余万贯。考虑到金朝当时拥有
4000 余万人口而且经济正处于繁荣时期,这些货币并不算多。不过,铜币并
不是惟一进入流通的金属,因为在支付时用得最普遍的还是银锭,至少在进
行大宗交易时是如此。
纸钞首次印行于 1157 年,这时金朝国都已从东北的会宁迁到北京,仿照
的是宋朝的纸币交子,以七年为限,七年以后或者回收或者调换新钞。1189
年,这个期限被废除,仅仅还存在一些地区性的限制。纸钞的货币单位按照
当时金属币值而定;其发行纸钞的面值有贯和文,能够与现金相兑换。政府
力图将纸钞的发行数量限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纸钞的总面值不能高于实际
流通的货币总数。与此同时,政府还制订了限钱法,以限制私人多积铜钱的
② 见'646'《金史》,卷 50,第 1114—1115 页。
做法。
1197 年金朝又发行一种新的纸钞,能够与银相兑换。金朝国库的白银储
藏是大量的,其中一部分被铸成银锭,每块重量为 50 两。凡支付税金,既可
用银也可用新发行的纸钞;在有些情况下,则只能付一半的纸钞,另一半则
必须付银,这使货币流通变得复杂化了,因为旧的铜币还在流通之中,而法
定货币有如此之多的形式,它们的兑换率会随时变化。某些纸钞仅限于在中
都、南京和其他城市流通,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了。银本位的纸钞在流通中
还是相对可靠的,只要政府同意以纸钞来纳税,它的价值就应该被看成是稳
定的。
可是 1206 年战争的爆发使这个流通环境发生了变化。耗资巨大的战争极
大地加重了国家财政的负担,显然也导致了纸钞的过度发行,特别是当蒙古
入侵之时。面值高达 1000 贯的纸钞被印出来并进入了流通。从那以后,金政
府便不断发行纸钞,想以此来稳定货币,金朝的财政史就由这样的一连串绝
望的努力所构成。每隔几年,就会有新的纸钞以高得吓人的面值发行出来,
实际价值却急剧下跌,1221 年,市面流通的面值 800 贯的纸钞只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