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剑桥中国史:辽夏宋金元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作用,但他在京城是一个新客,缺乏当地大军对他争夺帝位的支持。阿难
答是个虔诚的穆斯林,这同样有损于他,当时元皇室中佛教徒居多,这使阿
难答明显处于不利的政治地位。②
另一派的不利方面是在铁穆耳汗去世时没有一个帝位候选人在京城。海
山还在西蒙古,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他的封地怀州。但是,这兄弟俩人比阿难
答更有理由继承帝位,因为他们毕竟是真金的孙子。此外,俩人有作为帝位
候选人的足够资历。海山是内亚之战中的英雄并且依然指挥着帝国最强大的
军队。在另一方面,他的弟弟爱育黎拔力八达有好儒的名声,在汉人中颇得
人心。③但是,没有哈剌哈孙的支持,他们不可能夺得帝位;哈剌哈孙不仅控
制着中枢机构,还在铁穆耳患病以后掌握着帝国卫军。作为右丞相,他能用
暗中拖延的办法拒绝副署卜鲁罕皇后发出的诏旨,并且拒不让卜鲁罕一派使
用所有的印信和动用国库款项;同时,他派出使者催促海山和爱育黎拔力八
达尽快赶回京城。①
爱育黎拔力八达赶到大都后,于 4 月 4 日率领哈剌哈孙交给他的军队突
袭宫廷,杀死阿忽台,囚禁了宗王阿难答和皇后卜鲁罕。反对势力就这样被
消灭了,但是两兄弟间面临困难的选择。虽然爱育黎拔力八达因为控制了京
城而居于有利地位,但海山不仅是年长者,还握有超过弟弟实力的军事力量。
在他们的母亲答己(死于 1322 年)仲裁之下,兄弟二人达成协议,爱育黎拔
力八达取消宫廷政变后的摄政举动。作为回报,海山在即位后封他的弟弟为


② 关于 1307 年的帝位继承危机,见'84'窦德士:《征服者与儒士:元代后期政治发展面面观》,第 12—17
页;'852'萧功秦:《论元代皇位继承问题》,第 26—30 页。
③ '653'《元史》,卷 22,第 477—479 页;卷 24,第 535-536 页;卷 114,第 2873—2874 页。
① 关于阿难答和他的家族,见'304'松田孝一:《从安西王看元朝的分封制度》。
② '407'波义耳:《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第 323—328 页。亦见'873'温玉成:《元安西王与宗教》。
③ '84'窦德士:《征服者与儒士》,第 13—15 页。
① '612'刘敏中:《中庵集》,卷 15,12a—b。



皇太子。海山随即带领 3 万士兵从蒙古本土赶来,1307 年 6 月 21 日他在上
都的即位是以忽邻勒台的方式举行的。②但是,很清楚,1307 年的继承危机
没有就此解决。此外,是在京城的以哈剌哈孙为首的大都官员的支持及海山
本人控制的强大军队使他夺取了帝位。忽邻勒台不过是海山一派在以武力夺
取帝位的事变后为取得必要的合法权威举行的一次仪式而已。

























































② '852'萧功秦:《论元代皇位继承问题》,第 28—30 页。



行政机制的变异

仅在位三年半的海山汗的政治作风方面与他的前任截然相反。一方面,
铁穆耳汗尽力保持忽必烈的统治模式。另一方面,海山则对这种模式不大尊
崇。1310 年,汉人监察御史张养浩(1270—1329 年)在上书中尖锐地指出,
皇帝的每一项政策都与忽必烈时不同,他质问是否皇帝要否定忽必烈时期的
政府模式,建立自己的政府模式。③
从海山早年的经历可以部分理解他的政治倾向。①虽然他和爱育黎拔力八
达一样曾师从于儒者李孟(1265—1321 年),但是时间很短,他受儒家文化
的影响显然很少。他成年后即成为部署在草原上的元军的最高统帅,并且总
是军务缠身。海山显现的是标准游牧骑士的鲁莽和朴实,对他的曾祖父费尽
心机建立起来的官僚统治和政府管理机制感到不耐烦。出于对大都现设机构
的不信任,虽然哈剌哈孙在新帝即位中贡献颇大,海山在即位后仅两个月就
把哈剌哈孙调到漠北任新建的岭北行省的右丞相。②此后,海山依靠的主要是
他从漠北带来的侍从和将领。
漠视现存制度导致了海山滥授贵族及官吏官职,以致资格不符的冗员充
斥官府。显然是为了赢取对其权威的支持,海山在 1307 年和 1308 年就加封
了 19 个王号,其中 14 个是“一字王”。在这 14 个一字王中,只有两个是大
汗的儿子,这就完全打破了忽必烈时期的不成文法的规定,按照这个规定,
只有大汗的儿子才能被封为一字王。③海山还更无节制地滥授爵号和随意任用
高级官员。正如张养浩所言,甚至演员、屠夫、佛教僧侣和道士都被授予中
书省臣的名号,工匠被授予国公和丞相的名号。这一说法一点也不夸张,它
可以从现存史料中得到证明。④
除了滥授官职和爵号外,造成海山朝冗官增加和管理机制败坏的另一个
举措是近侍为牟取私利不通过政府的正常途径,擅自颁布有关人事、财政及
司法的诏令。此处所说的近侍,显然是指那些接近海山和皇太后答己的内廷
官员和担当官廷侍卫的怯薛成员。①在海山即位后的两个月里,“内降旨”给
官的有 880 余人,得官者 300 人。尽管中书省不断提出异议,这种做法还是
持续不断,因为这些内旨若非出于皇帝本人的意愿,亦是得到皇太后答己的
同意,她经常干预政府事务。②
官僚机构的迅速扩大在高层已经明显地显露出来。据 1307 年的报告,中
书宰臣已达 14 人,御史大夫 4 人。③一年之后,枢密院在上书中指出忽必烈
时期枢密院长官只有 6 人,而现在已增至 32 人。④为节省支付迅速膨胀的官


① '653'《元史》,卷 22,第 477—478 页。
② '653'《元史》,卷 136,第 3294 页。
③ '352'野口周一:《元武宗朝的王号授与:关于的一个考察》;'762'李则芬:《元史新讲》,
第 3 卷,第 349—351 页。
④ '603'张养浩:《归田类稿》,卷 2,10a—b。'653'《元史》,卷 22,第 481、484、501 页;卷 23,第
524 页。
① 关于怯薛的影响,见'195'萧启庆:《元代的军事制度》,第 41 页。
② '653'《元史》,卷 22,第 485、487、492、497 页;卷 23,第 509、516 页。
③ '653'《元史》,卷 22,第 481 页。
④ '653'《元史》,卷 22,第 501 页。



员队伍的开支,海山于 1307 年颁诏按照铁穆耳汗于前一年确定的官员员数裁
减官员。但是,这一诏令显然没有得到实际效果,两年后海山本人也承认“员
冗如故”。⑤
官僚机构的膨胀自然大大增加了政府的开支。海山本人的花费更加剧了
财政紧张局面,在赐赉方面他甚至比铁穆耳汗还慷慨。海山按照铁穆耳时的
定例向参加他即位大典的诸王和官员颁发赏赐,但是由于储蓄告罄,到当年
秋季应赐的 350 万锭钞只赐出 170 万锭。⑥此外,为在大都、上都和五台山圣
地修建佛寺,为政府官员建宅,为购买珠宝,亦有巨额的花费。⑦更大的花费
是在旺兀察都(今河北省张北县白城子)新建中都,以使皇帝在每年的两都
巡幸时有一个舒适的中间停住地点。①
由于从前任者继承的府藏不足,加上无节制的花费,海山在他即位初年
就遇到了财政困难。在他即位后仅四个月,中书省汇报的政府财政状况是这
样的:常赋岁钞 400 万锭,入京城供中央政府日常开支的实际只有 280 万锭。
但是,从皇帝即位以来,已经支出 420 万锭,应求而未支的还有 100 万锭。②
1307 年的政府开支共计纸钞 1000 万锭,粮 300 万石。③面临如此严重的财政
亏空,海山用挖掘货币储备的方法来为应付开销。至 1310 年秋季,借用钞本
10603100 锭。④此外,还预售盐引,以弥补财政亏空。⑤在现有财源全耗尽之
后,海山政府所面临的财政问题已达危机程度。
























⑤ '653'《元史》,卷 22,第 504 页;卷 23,第 527 页。
⑥ '653'《元史》,卷 22,第 481、486 页。
⑦ '63'《元史》,卷 22,第 486、488、489、496、497、504、509 页;卷 23,第 517 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