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文化教育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孟子》七经分 

  为5大门类:训诂篇,即语言学;原学篇,即天文数学;学礼篇,指社会政 

  治;水地篇,指地理、工程技术;原善篇,即道德、哲学。他以解释七经的 

  形式,阐述了自己较系统的学科理论。这个新的学科理论体系构想,反映了 

  明中叶后西方科学知识输入的影响,也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时期市 

  民阶级兴起的对知识的客观需要。 

        自然科学方面,他的最大成就是他在四库馆时搜集校注的许多已散失的 

  古算书,如《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后人将这些刊为《算经十书》, 

  一直留传至今。这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一活动反映了他关于教育 

  内容的新主张。 



        (5)论“扩充”的教育作用 

       针对理学家“不必问学以扩充之”的教育主张,戴震论证了扩充的重要 

  作用。理学家认为,人是“天然完全自足之物”,变坏是因为理为形气所污 

  坏,故学“以复其初”。戴震认为,这是在否认教育的作用。像人的身体成 

  长需要饮食营养一样,品德知识的掌握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由蒙昧至圣智的 

  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教育实现的。他说:“人之初生,不食则死;人之幼 

  稚,不学则愚。食以养其生,充之便长,学以养其良,充之至于圣人、贤人, 



④ 《疏证》。 

① 《凤仪书院碑》。 

② 《与仲明论学书》。 


… Page 112…

  其故一也。”     ① 

        戴震的“扩充”的教育作用论不同于程朱理学“学以变化气质”的教育 

  作用论。理学家认为,人禀受不同“理”则形成不同的“性”,有“天命之 

  性”与“气质之性”之分。戴震继承了孔孟人性本善的观点,认为人“自有 

  生则能知觉运动”的善端,通过教育以扩充原有善端,不断扩充、不断进步。 

   “扩充”的教育作用论带有唯心主义色彩,但他提出:“学以牖吾心知”, 

  经过教育“虽愚必明,虽柔必强”,即使下愚也“无不可移”的观点,强调 

  了教育的积极意义和学习的重要性。 



        (6)“明理解蔽”的教学方法 

        戴震认为,“私”和“蔽”是人获取知识、形成品德中最大障碍。学习 

                                                           ① 

  的任务就是要“明理解蔽”,即“解蔽莫若学”。何谓“蔽”?他说:“蔽 

  也者,生于心也为惑,发于政为偏,成于行为缪,见于事为凿、为愚,其究 

                     ② 

  为蔽之以己。”受到蒙蔽的结果是思想上陷入迷惑,政治上不公正,行动上 

  错误,处事昏昧。究其来源,在于不顾客观事实,主观武断,而这些正是理 

  学家们的通病。戴震指出:“若夫古贤圣之由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 

                                        ③ 

  行以扩充之者,岂徒澄清哉。”要达到“致其心之明”、“自能权度情无几 

  微差失”的境界,就必须抛弃理学提倡的顿悟澄清、静坐内省的唯心主义认 

  识论和实际做法。反之,要学习广博的知识,要勤恳好间,要明辨是非,要 

  有脚踏实地的行动。 

        戴震认为,“去蔽莫如学”,强调了教育“去蔽”的重要作用,认为通 

  过学习而获得的知识能够“致心知之明”或扩充“心知”之明,发展思维能 

  力,有助于明白事情。但这种学习必须是深入了解、掌握学习内容精神实质, 

  能吸收为己所用的学习。他以人饮食、消化、吸取营养这一过程为例做了生 

  动的比喻,饮食在于吸收营养以“为我之血气”,“非复为所饮食之物”。 

   “问学犹饮食,则贵其化,不贵其不化”。“化”即学习之要旨。学习不是 

  生吞活剥、死记硬背经文,而是在博学基础上,提出质疑,只有这样,学到 

  的知识才能真正消化,才是自己真正学到的知识。学习须充分发挥学者的主 

                                                                            ① 

  观能动性,“自得之,则居之安,资之深,取其左右逢其源”,又说:“学 

                                           ② 

  不足以益吾智勇,非自得之学也”,只有经过深入思考,才能消化所教学的 

  知识,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智慧,增进个体的才能和勇气。这样,蒙蔽自然去 

  掉,“理”不但不会失去,还会明晰起来。 

        戴震深刻地批判了理学,反对理学的禁欲主义、教条主义,重视物质利 

  益和公共意志,具有初步的民主、平等思想。反映到教育上来,提出包括社 

  会、自然科学的新型教育内容体系和“明理解蔽”的教学论体系。他赋予“理” 

  以新的涵义,反映了某些反封建的民主色彩。总之,他的思想动摇了理学的 

  理论基础,从根本上打击了维持数百年之久的唯心主义的理学教育的权威, 



① 《疏证》卷下。 

① 《原善》。 

② 《原善》。 

③ 《疏证》。 

① 《疏证》。 

② 《与某书》。 


… Page 113…

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唯物主义教育理论,承上启下地影响了唯物主义教育思 

想的发展。 


… Page 114…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