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近代中期文化教育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府政治相结合。他的门徒林罗山更受到德川家康的重用。林罗山的子孙代代 

被任用为幕府的“大学头”,培养了许多弟子,分散到全国各地受到各藩的 

聘任。于是儒学便很快得到推广,占据了封建教育中的统治地位。江户时代 

的儒学,以信奉朱子学的儒家学为主流,形成日本的朱子学派。此外,还有 


… Page 71…

  阳明学派、古学派、折衷学派及其它学派。各学派的儒学家,大多数人在幕 

  府的直辖学校、各藩的学校或民间私塾中执教。因此,儒学家又是教育家。 

  要了解江户时代的教育,首先需掌握一些各学派的概况。 



       (1)朱子学派的哲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朱子学说中对日本影响最大的是: 

       ①哲学上的“理气二元论”。朱子认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 

  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 

                                                                   ① 

  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必禀此气,然后有形。”显而易见,他 

  认为宇宙间万物皆由“理”和“气”所构成,但归根到底,“理”是宇宙万 

  物的主宰。这表明了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朱子所说的“理”就是封建主 

  义的政治伦理及道德规范,即董仲舒所宣扬的三纲五常。他称之为“天理”。 

  是天经地义的,永恒不变的,任何人都不可违背。他完全继承和发挥了先秦 

  儒家学说,所不同的是把儒学的伦理道德规范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加以 

  哲理的解释。这样,他就把哲学上的“理”与伦理学上的“三纲”“五常” 

  联系在一起了。 

       ②人性论上的“性即理”说。在论述人性问题、人性与宇宙本体的关系 

  上,朱子把人性分为“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气质之性”就是理与 

  气混杂,有善与不善之别。“天命之性”就是“理”的人格化,即至善。合 

  乎“天理”的思想和行为就是善,不合乎“天理”的思想和行为就是恶。他 

  还把阻碍“天理”的“气质之性”称之为“人欲”。指的是一切违反封建主 

  义政治伦理道德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他还认为,“气质之性”人皆有之。 

  但有清浊之别,多少之差。清明者则为圣贤,混浊者则为愚凡。因此,他得 

  出一个结论:人通过修身的功夫能够陶冶气质之性,通过读书学习能够改变 

  气质之性,使混浊变为清白,使愚凡变为圣贤。这样,他认为:教育的作用 

  就在于改变气质之性,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即通过教育发扬人固有 

  的仁义礼智等善性,使人成为圣贤,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③在治学方法和教学方法上的“居敬”与“穷理”。所谓“居敬”(或 

  称“主敬”,并不是“万虑休置”、“闭目静坐、耳无闻、目无见、不接事 

  物”;也不像道士打坐、和尚念经那样,万虑皆空。朱子主张的“居敬”有 

  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收敛其心、不敢放纵”,即“内无妄想、外无妄动”, 

  通俗地说,就是在修养德行和读书学习中,要主一无适、专心致志,不胡思 

  乱想和随意妄动;另一层意思是“守于此而不易”(固守不易)“成始成终”、 

  持之以恒。这是一种主观努力自我修养和自我学习的方法,所谓“穷理”就 

  是“格物致知”,通过读书和“格物”的途径以“穷理”。朱子认为,读书 

  的根本,在于真正弄懂所谓的“天理”,而要弄懂“天理”,关键在于读书。 

  由此可见,他所说的“穷理”就是读儒家的经书,按照书本中的教条去行动, 

  以实践封建伦理道德的“义理”。概括地说,朱子的治学方法和教育方法包 

  含学习研究书本知识以及修养磨练德性两个方面,他把文化知识的学习和思 

  想道德教育结合起来,看到了智育与德育间的联系。这是朱子教育主张中的 

  合理因素。但是,朱子所说的读书学习只限于读儒家的典籍;他所说的道德 

  只是指“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而言。他的治学与教育方法与其“明 



① 《性理精义》,卷十。 


… Page 72…

人伦”、“存天理”、“灭人欲”,学为“圣人”的教育目的密切相关。 

     朱子学说传入日本后,刺激了日本的政界,教育界和宗教界,终于在日 

本作为一种独立的学术研究形态出现,形成了日本的儒学。可以说,日本真 

正的儒学形成于对中国宋学的研究,而又以研究程朱学说为主;最早出现的 

日本儒学家就是研究中国程朱学说的朱子学者。他们的研究,是和儒学的传 

播结合在一起的,而且他们几乎又都是宗教家、教育家。 

     在幕藩体制确立以后,随着幕藩体制的稳定和商业——高利贷资本主义 

的增长,医学、药学、数学、经验自然的研究都有了勃兴的苗头。1644年以 

后的50年间,是德川幕府最太平的时期,也是文化繁荣、武士文明极盛时期, 

在这种情况下,儒学在武士阶层中得到广泛传播。各地开始建起以儒学为中 

心内容的藩校,有些藩主尊俸儒学,被誉为儒学的“明君”,儒者中出现了 

参予藩政、大展经纶的人,此乃此时期的特点。 

     在儒学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导致正统学派朱子学的兴起,还导致了 

阳明学派、古学派的兴起。 



     (2)古学派的学术观与教育观 

     古学派是朱子学的反对派,名为复古,实质上是提倡一种新学,即以复 

古为名而从朱子学中解放出来。朱子学代表大地主阶级利益,成为统治阶级 

的正统思想;古学派则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被视为封建社会里的“异端” 

思想。这一派发生于封建社会的安定时期,盛行于江户中期。这是因为,18 

世纪享保时期以后,随着德川幕藩体制在政治、经济上的动摇和崩溃,封建 

主义逐渐瓦解,近代思想从封建思想体系中逐渐增长并发展起来,它表现在 

统治阶级内部的学术思想方面,首先是古学、阳明学对朱子学的批判。多数 

古学者是朱子学的追随者,后来由于怀疑朱子学和孔子、孟子的原意不同, 

改为提倡古学,呼吁从孔孟的原著中探索儒学的真意。古学虽是当时思想界、 

学术界的新的力量,可却是以复古的面貌出现的,古学派欲改造自己周围的 

事物,但又怯懦地求助于中国的孔孟之道,借用古代圣贤的名字、战斗的口 

号,穿着古代神圣的服装,说着借用的言语,来演出历史的新局面。他们的 

思想仍然不出儒学的范围,不可能对封建秩序作根本的批判,但由于它对国 

家权力保护下的朱子学多少作了一些批评,又在一定程度上触动了当时被严 

格划分的封建等级制度。就此意义上说,古学具有创造新局面的新学派。 

     日本儒学各派虽然都发端于封建社会的稳定时期,但即在那时,因各派 

所处地位不同,倾向也不同,朱子学代表官学,严格拥护幕藩制的封建制度, 

阳明学讲“良知”人人皆有,讲“天地万物一体”;古学派讲“仁”、“有 

教无类”。阳明学和古学都是自发地企图打破那不可逾越的封建等级。 

     古学派以复古儒学相号召,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所拥护的正统儒学朱子 

学派的最大敌人。古学派敢于和那时势力异常强大的封建统治思想作斗争, 

是有其社会阶级背景的。朱子学代表当时封建地主阶级的当权派。古学派代 

表中小地主阶级,是不当权的派别。古学派产生于日益“没落”的中小地主 

阶层,这对于古学思想与朱子学的对立,是有决定性意义的。 

     古学派是倾向于唯物主义的。问题是他们捍卫唯物主义时,不是向前看, 

而是向后看,即以复古为手段,提出对朱子学的批判。古学派所提倡的复古, 

名义上是复归唐虞三代之学,而事实上则归于经世之学,实用之学,即倾向 

于唯物主义世界观。对于封建社会秩序的看法,古学派与朱子学派迥然不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