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治:头、面、眼、喉、鼻、齿等部位的病证,精神病,胃肠疾病,高热,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4.足太阴脾经(图4)
循行路线:起于足大拇趾内侧端(隐白穴),沿足背内侧,经内踝前面,沿胫骨后缘上行,经膝股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穿过膈肌,行于胸部前外侧,再内斜至咽喉,连系舌根,分布于舌下。另一支络向外斜分布于胸胁(大包穴)。分支:从胃部分出,向上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主要证候:食欲不振,倦怠无力,脘腹胀满,大便溏泻.嗳气,呕吐,矢气,黄疸,舌根疼痛,舌运行障碍;下肢内侧肿痛或厥冷,足大趾运动障碍等。
主治:胃肠道疾患.月经病,各种出血,贫血,失眠,水肿,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5.手少阴心经(图5)
循行路线:起于心中,属“心系”。分为三支;一支从心系
下穿膈肌,络小肠;一支从心系沿食管上行联系“目系”(眼与脑相联系之脉);一支从心系上行肺部,穿过腋窝前壁(极泉穴),沿上肢屈侧后缘经第4~5掌骨间,到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主要证候:心前区疼痛,咽喉痛,咽干口渴,上肢屈侧缘疼痛或厥冷,掌心发热等。
主治:心和胸部疾病,精神病,大脑发育不全,以及所过部位的病证。
6.手太阳小肠经(图6)
循行路线:起于小指尺侧端(少泽穴),沿上肢伸侧面的尺侧上行,循肩关节后下方,绕行肩胛部,与督脉交会于大椎,再折而向前,进入锁骨上窝,络心,沿食管通过膈肌,经过胃,属小肠。有二分支;一分支从锁骨上窝经颈侧部和面颊部到外眼角,再转入耳中(听宫穴)。另一分支从颊部分出,斜向眼眶下缘到达鼻根部的内眼角(晴明穴),到眼内角,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主要证候:耳鸣、耳聋,目翳,咽喉疼痛,下颌及颈部肿痛,头不能转动,上肢伸侧后缘疼痛等。
主治:眼、耳、喉、头、颈等部位病证,精神神经疾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7.足太阳膀胱经(图7)
循行路线:起于眼内角(睛明穴),向上到额,分布于头顶及耳上部,并穿入颅内,络脑,回出来下行项后,分成二支:一支沿背中线旁一寸多,下行到腰部,络肾,属膀胱,再从腰向下,贯穿骶部,经股部后面的腘窝;另一支沿背中线旁三寸,由项到臀下行,经髋关节后方(环跳穴)及股后外侧下到胭窝,与前一支会合,向下通过腓肠肌,经外踝后方,在足跟部折向前,经足背外侧到足小趾外侧端(至阴穴)。另分支:从头顶分出到耳上方,交于足少阴肾经。
主要证候:小便短少或遗尿,头、颈、背、腰、臀部疼痛及运动障碍,眼球胀痛,流泪,鼻衄,耳鸣,癫痫,精神错乱,中风失语,半身不遂,痔疮,以及胭窝,腓肠肌,足及足小趾等处疼痛或运动障碍等。
主治:头项、眼、背、腰、臀等部位的病证,膀胱的疾病,与本经背俞穴相关的脏腑病,发热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8.足少阴肾经(图8)
循行路线:起于足小趾下,斜向足心(涌泉穴),出于舟骨粗隆下,经内踝下方进入足跟,再向上循下肢内侧后缘上行,入腹贯穿脊柱,在腰部属肾并下络膀胱,再向上通过肝和膈肌,进入肺中(俞府穴),沿着喉咙,到舌根的两侧。分支:从肺分出,联络心,散于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主要证候:水肿、小便短少或尿闭,气短喘促,坐卧不安,心悸、口舌干燥,咽喉肿痛。胸痛,黄疸,慢性腹泻,食欲不振,腰脊疼痛,下肢无力,足心发热等。
主治:肾及生殖系统疾病,某些神经精神病,喉、胸、腰部病证,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9.手厥阴心包经(图9)
循行路线:起于胸中,属心包,向下穿过膈肌,联络上、中、下三焦。分支:从胸中开始,在乳头外侧的夫池穴,穿出胸腔,上抵腋窝,沿上肢屈侧中线下行,进入手掌心,直到中指末端(中冲穴)。另一支从掌心(劳官穴)分出,沿无名指尺侧缘到指端(关冲穴),交于手少阳三焦经。
主要证候:心悸、心烦、胸闷、胸痛或心前区痛,精神失常,上肢屈侧疼痛,掌心发热等。
主治:心、胸、胃等部位病证,精神病,大脑发育不全,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10.手少阳三焦经(图10)
循行路线:起于无名指端(关冲穴),经无名指尺侧缘及第4~5掌骨间,沿上肢伸侧面的正中,上行至肩关节后面,折而向前进入锁骨上窝,分布于前胸正中,络心包,再穿过膈肌,遍属上、中、下三焦。有二分支:一支从前胸正中向上穿出锁骨上窝,上走项部,沿耳后上行至耳上方,再弯下走向面颊部,到眼眶下方(颧髎穴)。另一支从耳后进入耳中,穿出耳前,到眼外角(瞳子髎),交于足少阳胆经。
主要证候:耳聋。耳鸣,咽喉肿痛,眼外角、颊部、耳后、侧头痛,肩、肱、前臂伸侧疼痛,无名指运动障碍等。
主治:颞、耳、胸、胁等处疾病,发热病,便秘,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11.足少阳胆经(图11)
循行路线:起于眼外角(瞳子髎),向上到达额角部,下行至耳后(风池穴),然后由颈部侧面,经肩部,进入锁骨上窝。直行脉——从锁骨上窝走到腋下,沿胸腹侧面,在髋关节与眼外角支脉会合,然后沿下肢外侧中线下行。经外踝前面,沿足背到足第四趾外侧端(窍阴穴)。有三分支;一支
从耳(风池穴)穿过耳中,经耳前到眼外角;一支从外眼角分出,下走大迎穴,与手少阳三焦经会合于目眶下,下经颊车和颈部进入锁骨上窝,继续下行胸中,穿过膈肌,络肝属胆,沿着胁肋内到耻骨上缘阴毛边际处(气冲穴),横入髋关节(环跳穴);一支从足背(临泣穴)分出,沿第1~2跖骨间到大拇趾爪甲后(大敦穴),交于足厥阴肝经,
主要证候:往来寒热,口苦,胁痛,偏头痛,外眼角痛,颈及锁骨上窝肿痛,腋下淋巴结肿大,股、膝、小腿外侧疼痛及第四足趾运动障碍。
主治:侧头、眼、耳、鼻、喉,胸胁等部位的病证,肝胆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发热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证。
12.足厥阴肝经(图12)
循行路线:起于足拇趾背面趾甲后(大敦穴),沿足背第1~2跖骨间,经内踝前一寸外,沿小腿内前侧上行,在小腿中部(内踝上八寸)交叉到足太阴脾经后方,再沿股内侧上行,回绕外生殖器,经小腹及腹侧,再走到胃旁(期门穴),属肝络胆,从肝往上穿过膈肌。分布于胁肋。再沿喉咙的后面,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再向上经过前额到达头顶。
有二分支:一分支从“目系”分出,循面颊的里面下行,环绕嘴唇;一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注入肺,交于手太阴肺经。
主要证候:肋胀痛,恶心,呕吐,腹泻,疝气,遗尿或小便不通,腰痛,妇女小腹胀痛等
主治:肝、胆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以及本经所过部位的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