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现代后期艺术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了他作为英国重要作曲家的地位。 

     ③布里顿 (1913—1976)被认为是20世纪中期英国最重要的作曲家。 

他的音乐风格多样,经常采用各种现代音乐手法,但又总是以传统音乐为基 

础进行创作。音乐史家认为,布里顿不宜被纳入某个特定的流派,因为他既 

接受外来影响,又继承英国的传统,在创作上从不局限于某种风格。有人说 

他是折中的作曲家。 

     在伦敦皇家音乐学院毕业以后,布里顿为电台广播、戏剧、电影作曲。 

他在战时完成的新作品中,歌剧《彼得·格兰姆斯》表现个人与社会格格不 

入、互不理解,终于酿成悲剧的故事,成为20世纪一部重要作品,也使他 

获得国际声誉,被认为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歌剧作曲家之一。他的才能和 

想象力在歌剧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因此,史家认为,歌剧创作是布里顿对音 

乐史的最大贡献。他发展了一种室内歌剧形式,五六个演员,十二三人的乐 

队,音乐手法简练,节奏灵活。他重视旋律和对位,很善于通过它们刻画人 

物的不同性格,表现各种情绪和气氛,包括设计戏剧性高潮。他主要的歌剧 

作品有 《鲁克丽丝受辱记》、《比利·巴德》、《螺丝的转动》等,除此之 

外,他的重要作品还有弦乐曲《弗兰克·布里奇主题变奏曲》、器乐曲《青 

少年管弦乐队指南》、《春天交响曲》等。 


… Page 10…

                     3。新维也纳乐派代表人物勋伯格 



     20世纪奥地利音乐中最重要、影响最深远的是新维也纳乐派。这是一种 

表现主义音乐。表现主义音乐和印象主义音乐是浪漫主义发展到极限后,向 

两个相反方向发展演变、派生出的两种产物。表现主义音乐不是去冷静地、 

含蓄地描绘以取悦于感官,而是根据个人的直觉作主观任意的夸张表现,以 

刺激精神,甚至追求非理性的“潜意识”冲动的表现效果。表现主义音乐作 

为音乐家自我的绝对表现,势必要求异常的音乐语言。所以,“新维也纳乐 

派”的作品大多具有强烈的不协和效果和独特的表现力。由于他们采用无调 

性,尤其是后来又采用12音音乐语言进行创作,使音乐发生激烈变化,引 

起音乐界很大争论。拥护 12音体系的人认为它开辟了一条未来音乐发展的 

道路,反对它的人认为这是一种形式主义游戏,把音乐引入歧途。尽管众说 

纷纭,但它的影响仍然是巨大的。他打开了如何使用、组合 12个音的新的 

途径,带来了音乐表现的新的可能性,并且由于对传统音乐的突破而对西方 

现代音乐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迪作用。 

     新维也纳乐派的代表人物是勋伯格和他的两个学生韦贝恩和贝格。 

     勋伯格 (1874—1951)自幼学习小提琴和大提琴,成年后曾向其姐夫采 

姆林斯基学习对位法。作为作曲家,勋伯格主要靠自学成名。早期作品深受 

瓦格纳、马勒等晚期浪漫主义的影响。如弦乐六重奏《升华之夜》、交响诗 

 《普莱雅斯和梅丽桑德》等。 

     1908年以后,他完全抛弃了传统功能和声的调性观念,打破了协和与不 

协和的界限,使音乐风格处于一种非调性或无调性的形态。如作品11号《三 

首钢琴曲》、声乐套曲《悬空的花园》及《室内交响曲第一号》等。这些作 

品表现出人的恐惧与梦幻的内心世界,是弗洛依德式的潜意识的表达。这时 

期写的两部独幕歌剧《期待》和《幸运的手》也是其无调性音乐的代表作。 

     1921年开始,勋伯格的创作转入“12音乐技法”时期,到1923年,勋 

伯格在无调性音乐的基础上,找到了一种组织音乐材料的新方法,正式形成 

了所谓12音音乐,即作曲家用半音阶中的12个音,自由组成一个音列,音 

列可以原形使用,也可以逆行、倒置、倒置逆行。这4种音列形式可移置于 

半音阶的任何高度,从而可形成48种样式。音列中的各音既可相继出现形 

成曲调,也可同时出现形成和弦,以此构成全曲。勋伯格后期基本上采用12 

音技法进行创作。重要作品有《乐队变奏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 

协奏曲》、《华沙幸存者》,歌剧《摩西与亚伦》等。 

     勋伯格的作品大多难于被人理解,常遭冷遇。对他的音乐评价一直存在 

争议。但是,他的无调性音乐和12音音乐对20世纪的音乐发展的确产生了 

巨大影响。世界上不少作曲家都采用他的作品方法。因此,他被认为是西方 

现代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韦贝恩(1883—1945)1904年成为勋伯格的第一个学生。在创作上始终 


… Page 11…

奉行12音技法。他的创作从早期开始就是一位极端的现代派。早期作品多 

运用自由的无调性音乐语言,后来对勋伯格的12音体系的作曲方法加以发 

展,使之更为严格、精致,听起来格外抽象。韦贝恩的作品创造性地运用无 

调性的12音技法,使其作品产生出变化无穷微妙而富美感的音响效果。 

     韦贝恩的全部作品只有31个编号,大多比较短小。主要作品有《五首 

管弦乐小品》、《室内交响曲》、《康塔塔》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韦贝 

恩被新一代的年轻作曲家奉为现代音乐的偶象。他的音乐也成为序列音乐发 

展的基础。 

     贝格(1885—1935)早期创作属晚期浪漫主义遗风,多用变化音。师从 

勋伯格之后,在创作上寻求旋律与和声的充分自由,在无调性音乐和12音 

技法的基础上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根据19世纪德国文学家毕希纳同名戏剧 

改编而成的歌剧《沃采克》使用无调性的音乐语言,成为表现主义的代表作, 

并被公认为20世纪的代表性歌剧之一。 

     贝格一生作品不多,但创作态度严谨,成就显著。作品多具不协和音响, 

结构精密,富有诗意的歌唱性特征,其重要作品还有《抒情组曲》、《小提 

琴协奏曲》和未完成的歌剧《露露》等。 

     20世纪20年代末,采用勋伯格新方法作曲的人数不断增加,如韦勒斯、 

耶利内克等。有时他们也被称为“新维也纳乐派”的成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奥地利失去独立,音乐活动也变得异常冷落。 



                       4。欣德米特和新客观派音乐 



     20世纪20年代起,除了以勋伯格为代表的新维也纳乐派的表现主义音 

乐外,德国也出现了一种与表现主义的新维也纳乐派并行的一个重要乐派新 

客观派音乐,又被称为“新即物主义音乐”。新客观音乐强调音乐就是纯粹 

的音乐本身,应着眼于音乐自律的形式和性能,不应该加进任何主观的臆想 

和表现;是一种纯客观的,甚至是非表现的“反浪漫主义”的音乐类型。其 

代表人物是作曲家欣德米特。 

     欣德米特 (1895—1963)被认为是西方现代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 

事过各种音乐工作,这对他后来的创作有着深刻的影响。他的作品数量繁 

多。早期作品具有反对浪漫主义和嘲弄传统观念的倾向,音乐富于幽默感和 

独创性,如 《杀人犯》、《努花——努希》、《卡迪拉克》等歌剧。与此同 

时,他还提倡结构简单技巧要求不高,便于业余爱好者在家中或非正式场合 

演奏、演唱的“实用音乐”,并为儿童游戏、青年集会、管乐队、广播剧写 

了许多这样的乐曲。这些作品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文化的实用倾 

向。他的后期作品,如歌剧《画家马西斯》,摆脱了形式主义的束缚,被认 

为是他最优秀的作品。此外,他还写过组曲《韦伯主题交响变奏曲》、歌剧 

 《世界的和谐》,以及一些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钢琴曲、舞剧、合唱曲等。 


… Page 12…

     欣德米特极力反对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他把传统的调性加以扩大,在 

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和声体系原则。他的著作《作曲技法》从理论上阐述了 

这个原则,并在实践中使之得到广泛运用,为西方音乐艺术的发展作出了贡 

献。 

     1933年,纳粹掌权后,正常的音乐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